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金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如何有效释放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节水减排”红利,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1)数字金融发展能有效发挥对用水强度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提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实现,且在经过替换变量、工具变量法以及有限信息最大似然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从传导路径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作用却不明显。(3)从异质性角度看,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用水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对一产和二产的用水强度发挥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不显著;另外水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更容易发挥数字金融的红利效应。【结论】因此,需加强数字金融建设,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资源利用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过跨流域调水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有助于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宏  夏富强  杨德刚  黄凤  乔旭宁 《资源科学》2014,36(6):1168-1174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过跨流域调水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有助于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贤保  李勋贵  赵军峰 《资源科学》2018,40(5):1016-1025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研究重点考虑不足,研究方法存在误差等问题,以甘肃省17个流域为评价单元,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阈值入手,提出新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来量化研究区2015年、2020年、2030年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方法较现有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更符合实际;甘肃省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呈超载状态,超载的流域集中在西北,不超载的流域集中在东南,承载力、承载规模和开发潜力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综合来看,河西内陆河流域和湟水流域不具备开发潜力,黄河干流区间和泾河流域开发潜力较小,嘉陵江、渭河、洮河、大通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最大,其他流域开发潜力居中;水资源对水资源系统综合承载力的影响较水环境更强;对比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发现三者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这一现象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以及水资源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阳  王伟军  刘智宇 《情报科学》2018,36(10):156-163
【目的/意义】从在线负面评论信息的特征性因素出发,研究其对潜在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并探究 消费者动机性对各个因素的影响路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方法/过程】根据精细处理可能性模型(ELM),依据 潜在消费者涉入度高低分别从外围情境感知路径和核心认知加工路径构建理论研究模型并通过实证方法进行验 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负面评论信息的负面情感倾向,评论时效性,感知风险对潜在消费者购买意愿均有 显著影响作用,其中负面情感倾向效应最大。而消费者动机性只对感知风险和购买意愿间关系调节效应显著,说 明潜在消费者动机性越强,对负面评论信息的感知风险越敏感。  相似文献   

6.
西部江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重点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生态脆弱区。流域尺度生态重建与水资源调控是构筑西部生态屏障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生态重建的流域水资源调控模式研究尚属探索阶段,加强其水资源调控机理认知、政策模拟与模式构建的系统研究,合理选择适合西部实情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才能有效推进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水资源调控从工程性、资源性的“供给管理”模式向生态化、社会化的“需求管理“模式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7.
1998-2012年中国省际灰水足迹效率测度与驱动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琴  孙才志  邹玮 《资源科学》2016,38(6):1179-1191
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资源效率是解决两者的必然选择。在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12年灰水足迹及其效率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和LMDI模型定量分析了效率效应、结构效应、经济效应、禀赋效应、开发效应及技术效应对灰水足迹效率的影响,最后利用LSE模型按驱动效应的绝对贡献率将各省份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平均灰水足迹为4814.30亿m3,灰水足迹效率由1998年的16.30元/m3增加到2012年的89.32元/m3,整体上呈现经济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的特征;效率效应、经济效应、开发效应及技术效应对灰水足迹效率的变化起正向驱动效应,结构效应与禀赋效应对灰水足迹效率的变化起负向驱动效应,其中效率效应、经济效应是影响灰水足迹效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中国灰水足迹效率空间驱动类型主要包括双因素支配型(Ⅰ、Ⅱ)、三因素主导型、四因素协同型(Ⅰ、Ⅱ)、五因素联合型等6种类型。研究结果可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分析表明: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有限的水资源与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需求的矛盾。尽管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但是水的利用效率较低,节水潜力大。当前西北地区人均社会用水量868立方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34立方米,2002年西北地区万元GDP用水量高达1433立方米,全国为537立方米。这与该地区以农为主,农业高耗水、低产出的产业结构有直接关系。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农田灌溉节水是关键。只有通过大力提倡节水、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适当增加新的水源,该地区的水资源才有可能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亦秋  鲁春霞  邓欧  杨广斌 《资源科学》2011,33(8):1454-1461
研究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区域响应,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弱化水利工程的负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提出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生态效应区域响应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时间尺度和生态空间尺度上,把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河流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系统,按照生态效应区域响应的层次顺序进行分析和概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猫跳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中水文情势与水量、水质与水环境、水生生物群落等非生态和生态变量的区域响应;陆地生态系统中大气环境质量、区域气候变化、陆地植被与野生动物等非生态和生态变量的区域响应;人类生产生活系统中土地资源、耕地面积、人群健康等方面的区域响应。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开发在带来流域人口增长、产业集聚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猫跳河流域应该积极实现产业转型,从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转化为其它的产业,提高资源附加值,弱化其生态负效应。文章同时对于即将上马和将要进行梯级开发的流域提出建议:流域梯级开发应当综合全流域状况进行开发模式选择,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河流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确保流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测度生产性服务业微观企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具体作用程度,为激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在集聚理论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两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从企业进入的角度出发,构建既反映宏观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集聚,又能体现微观企业进入动态性“增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复合加权集聚指数,并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最后,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①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前一期碳排放效率对于本期碳排放效率影响较大,呈现“雪球效应”。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均会由负转正。相对于短期效应,长期效应更为显著。③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市场化三大约束机制均表现出显著的单门槛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缓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结论】基于正“U”型曲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影响机制与约束机制作用下,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面积土地开发与水资源有限、粮食安全问题与种植业经济利益驱动性之间的矛盾加剧,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种植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根据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粮食安全等因素,结合种植业发展重点,提出四个发展方案,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高自给率低投资的种植业发展方案,既能满足一定的粮食自给率要求,又不过多增加节水灌溉投资费用,其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可视为种植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方案。根据该方案,2020年种植业总面积应控制在84000hm2左右,粮食、经济作物、果园种植比例为26∶56∶18。从目前情况来讲,应通过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果园节水灌溉、减少果园大田种植等提高粮食自给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节水灌溉改造费不应超过种植业总产值的3%,以免造成投资过剩。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8,(1):95-99
构建拓展形式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两阶段SYS-GMM方法,实证分析了以工业集聚和城市集聚为特征的经济集聚对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用水量之间存在以0.431位拐点的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只有当工业集聚水平超过这一拐点时,工业集聚对用水量才能显现出正外部性的抑制效应;城市集聚与用水量之间呈现为正"U"型曲线关系,城市的适度集聚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过度集聚则会产生负外部性的"拥挤效应",推动用水量的增长;人口规模、人均GDP、城镇化及技术进步均对用水量增长产生正向的驱动效应,而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有利于抑制用水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在涉农企业研发体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现实约束下,选择开放式创新以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对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使用SBM—网络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4—2017年我国2 144家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开放式创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CEO经历、吸收能力与集成能力平衡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开放式创新未超过阈值时,CEO学术经历与研发经历均正向调节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反之,CEO学术经历有助于缓和开放式创新的负向影响,但CEO研发经历未起到缓和作用;吸收能力和集成能力不平衡度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未超过阈值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且加剧了其超过阈值后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拓宽了开放式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理论,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好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陈俊  许静茹  张丽娜  庞庆华 《资源科学》2018,40(11):2247-2259
量化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消耗时空差异的驱动效应,对双控行动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LMDI方法,将用水量的时空差异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用水强度的时空差异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是抑制用水量上升和促进用水强度下降的主次因素,而经济增长始终推动用水量上升;三次产业用水效率普遍提高和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有力促进了用水量和用水强度下降;与重庆相比,其他省份产业用水强度始终较大,尤其是第一、二产业,不利于用水量空间差异的缩小,长江三角洲省份产业结构更加高级缩小了用水量空间差异;与上海相比,其他省份第三产业用水强度始终较大和产业结构低级扩大了用水强度空间差异;水资源消耗时空差异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因此,用水量控制应该围绕提高用水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还需要辅助于经济、制度等手段,同时,根据三次产业特征差异而有所侧重;各省份选定参照对象后,依据空间差异驱动效应情况,提出适用的节水对策。  相似文献   

15.
粮食增产背景下松花江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杰  张士锋  李九一 《资源科学》2014,36(9):1780-1788
根据全国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的规划,松花江区承担粮食增产任务150亿kg。在此粮食增产的背景下,对松花江区的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估,计算区域农业水资源能支撑的粮食生产规模是有实际意义的。本文通过构建松花江区的农业水资源最优配置模型,采用单一线性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综合考虑了各行业水资源分配、地形地貌、农耕制度、市场调节、区域气候、流域调水、农耕状况及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模拟结果显示,松花江区最优能实现粮食产量1 043.57亿kg,其中水稻产量达304.35亿kg,玉米产量为700.92亿kg,农业水资源能够承载预期的生产目标,并且粮食产量还有提升的潜力。模型的优化结果显示,二级区的嫩江区、第二松花江区、松花江干流区和乌苏里江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有限,对于其他子区,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全区优化后灌溉面积增加约250万hm2。模型为区域内水资源调配,区间跨流域调水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灌溉节水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是涉农企业构建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但存在长周期、高风险等问题,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使用SSBM网络-DEA模型测算了我国9959家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而实证检验自主创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并探究政府行为(政府补助与创新政策)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自主创新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2)政府补助与创新政策均正向调节自主创新未超过阈值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正向影响。但创新政策有助于缓解自主创新超过阈值后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负向影响,而政府补助却未起到相应的缓解作用。研究结论不仅提供了涉农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证据,还为政府与涉农企业优化自主创新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7.
李晨  汪琳琳  邵桂兰 《资源科学》2021,43(10):2130-2145
识别水产品贸易影响渔业碳排放强度的机制与效果,是促进渔业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3个维度探讨水产品贸易影响渔业碳排放强度的机制与效果以及渔业人均收入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①水产品贸易对渔业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直接促进效应,总体上提升了渔业碳排放强度。②在收入门槛约束下,水产品贸易与渔业碳排放强度间呈倒“U”型关系,收入处于高门槛区间时,贸易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③渔业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提高及要素禀赋都能有效降低渔业碳排放强度;环境规制对渔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有效性存在阈值,过强的环境规制会出现“越规制,越污染”现象。因此,应加快转变水产品贸易增长模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动开放式渔业技术创新;并在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合理掌控渔业环境规制力度,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渔业减排责任。  相似文献   

18.
企业R&D外包的模式、测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发外包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整合外部技术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速度的一种新型研发模式.研发外包模式的划分、测试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乃是各外包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技术、战略、创新性角度划分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引入R&D外包强度指标,并对研发外包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率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外包的强度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高.而在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二次性曲线相关关系,当外包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强度越高,创新绩效越差.同时,环境动态性对两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R&D外包的模式、测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蓓  陈劲  吴增源 《科学学研究》2009,27(2):302-308
 研发外包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整合外部技术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速度的一种新型研发模式。研发外包模式的划分、测试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乃是各外包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技术、战略、创新性角度划分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引入R&D外包强度指标,并对研发外包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率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外包的强度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高。而在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二次性曲线相关关系,当外包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强度越高,创新绩效越差。同时,环境动态性对两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间合作研发能够有效解决自身资源短缺、创新机会匮乏等问题,但合作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也成为合作研发高风险和高失败率的主要原因。本文以深沪两地上市的2013—2020全部A股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效率和创新持续性这两个维度实证研究合作研发与创新能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分析了关系投入和研发投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关系投入和研发投入显著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创新效率的倒U型关系,显著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创新持续性的倒U型关系。因此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把握好合作程度有助于实现合作多方收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