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地方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美国宪法把国家的外交权赋予了中央政府,但地方势力在美国外交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到中美关系上,地方势力参与到了中美关系的各个领域,它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是中美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以后,中美关系走向格外引人瞩目。从对台军售、人权问题、轰炸伊拉克后指责中国,到多次“口误”称台湾为“中华民国”,中美关系似乎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美国对华战略是否已经改变?中美会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有所改变吗?  相似文献   

3.
康健 《传媒》2016,(20):45-47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美国媒体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将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作为文本分析,并通过分析文本的框架建构过程来揭示美国媒体如何建构中美关系、塑造中国形象、引导社会公众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在北京首都机场有着一次握手,这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握手,而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它震撼了世界,它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  相似文献   

5.
仇华飞 《历史档案》2003,14(1):92-97
早期中美关系,自1784年“中国皇后号”(China’s Empress)首次来到中国,经历一段较长缓慢的发展时期,中美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广州港的货物贸易,文化交流仅表现在一些美国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慈善机构方面,中美两国官方交往几乎没有。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中美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中英《南京条约》迫使中国沿海五口对外开放,美国认  相似文献   

6.
乔木 《当代传播》2002,(2):21-23
美国媒体作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新闻媒体反映中美关系中的问题,通过舆论作用于美国的立法、行政等部门,进而影响到美政府的对华政策。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负面报道,有称“妖魔化中国”的,也有称“敌视中国”或“消极影响”的。此类论证多有选择地分析美媒体的对华报道.并和中美在新闻观念、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起来。这种定性分析的缺憾是,忽略了对中国的正面和中性报道,也没有进一步探讨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随时间、因事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美国媒体对1…  相似文献   

7.
从1977年在中国政坛复出开始,邓小平就成为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主要决策人。他在中美建交、达成中美《八一七公报》、北京政治风波时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实施联合制裁等重大事件中,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国这一时期的对美政策,体现了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外交思路。研究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思路与策略对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总结20年来我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的经验和教洲、指导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1977年在中国政坛复出开始,邓小平就成为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主要决策人.他在中美建交、达成中美<八一七公报>、北京政治风波时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实施联合制裁等重大事件中,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国这一时期的对美政策,体现了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外交思路.研究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思路与策略对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总结20年来我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导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09年,美国正式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帮助”中国“兴学”,这是继宣布“门户开放”政策后,清末中美关系乃至中外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颇为引人注目。这个称为“退款兴学”的问题,众所周知,对其后的中美关系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的提出及交涉过程,分析它所产生的根源,对于认识这个问题本身,进而恰当地进行评价,对于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媒体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 ,对“中美撞机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评论 ,并对中美关系的性质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 ,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媒体所制造的社会舆论 ,为布什政府推行对华强硬政策提供了支持 ,使中美关系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末,为维护中国周边战略安全利益,毛泽东审时度势,充分掌握美国战略动向,利用美苏矛盾,缓和中美关系,调整对美战略,联美抗苏,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从而摆脱了美苏两面夹击的战略被动。  相似文献   

12.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访问,为“谨慎乐观”的中美关系增加新的利好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邓小平副总理成功访美,两国进入蜜月期。但1979年4月,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设置了长期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严重障碍。 ·1982年,里根政府一度考虑向台湾出售先进的FX战斗机,中美关系出现了建交以来的第一次危机。 ·1989年北京的政治风波使上述情况急剧逆转。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  相似文献   

14.
胡亚男 《青年记者》2008,(11):41-42
三位领导人的三次访美经历 1.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 1979年1月28日~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1月29日,邓小平与卡特总统举行了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尤其是台湾问题以及国际形势交换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12,(5):22-24
习近平此次访美,形式上是对美国副总统拜登2011年8月访华的回访,但双方都清楚此访意义重大,远超外交意义上的回访。这次访问,恰逢美国大选年,又在中国的领导层发生更迭之前。美国各界高度关注,一是因为习近平的特殊身份,二是因为去年中美摩擦加剧,此刻"中国话题"正被美国逐渐升温的选战炒得越来越热,不少美国政治人物以对华强硬来拉升人气。这种趋势令人不由对未来中美关系充满忧虑。因此有媒体期待习近平访美,"或为未来10年中美关系重新定调"。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以来,中美关系可谓风起云涌:人权大战的预报已经拉响,伊拉克光纤事件的口舌之争仍未落定,在中国被视为“邪教教主”的李洪志,在美国却被少数议员提名参选“诺贝尔和平奖”,至于已经让大半个地球沸沸扬扬的TMD、NMD,更有随时引爆论战的可能…… 但是,中国权威国际问题专家认为:这些仍非中美关系的核心,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将在未来的三个月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框架分析法,选取《参考消息》美国大选报道为样本,从报道体裁、稿件来源、版面设置、报道主题四个方面分析其新闻构架.通过分析,认为其为公众呈现了存在严重缺陷的美式民主,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和期盼以合作为基础的中美关系图景.《参考消息》对美国大选的报道立足于中美关系,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美国的态度以及国家利益诉求,十分到位地扮演了党和政府喉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晚清以来,美国新教在华南积极拓展传教事业,与当地社会牵涉日深,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领事对其辖区内的教士负有保护职责,相关教务教案便成为广州美国领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时至庚子前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以保全中国居功,广州美国领事标榜对华"亲善",活动更趋积极,不仅与两广地方当局密切配合以保护教士,从而奠定双方教务事宜之合作基础,更借此推动出台《两广教务章程》以限制法国对天主教的庇护,抗衡法国在华南之势力。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时,美国领事利用自身职位,借助连州教案为其施行的"炮舰政策"鼓动舆论,预设调查立场,罔顾调查事实,苛刻索赔,尽显帝国主义本色。上述行动以起伏的中美关系为背景,领事在其中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对近代中美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9·11改变了美国,让这个国家更霸气;但9·11没有彻底改变中美关系,尽管中国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允许24名美国侦察机机组人员离境,使箭在弦上的中美关系得以暂时舒缓,但小布什在得人后态度马上由软变硬,预示中美之间不但接下来的“交锋”会更加激烈,而且极有可能留下冷战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