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随着两岸关系的转暖,两岸在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大陆财税政策如何促进两岸教育交流水平和发展,进一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大海峡两岸教育、文化、科技与人员往来,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教育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为视角,阐述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认为传统的爱国精神、仁爱精神、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刚健有为的精神等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采取净化文化环境、创造成才的氛围、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建立健全的文化制度等措施,对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予以明确.海峡两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两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有关专家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有望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入的因素,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能型的高技术人才,因此,促进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2):169-169
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是由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创办,由福建社会科学院主管,院址(秘书处)设在武夷学院(筹)。本中心由福建省编委审批成立,福建省人事厅社会事业单位登记局登记注册。中心法人代表由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武夷学院(筹)校长张祖英教授担任。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整理宋明理学和朱子学的文化遗产,推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培训宋明理学和朱子学研究人才和后备力量;建立宋明理学和朱子学的研究信息资料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海峡两岸…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创建武夷山采喜纪念馆、举办朱子学术思想研讨会、组织朱子遗迹文化旅游考察活动、编纂出版书刊、协助成立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筹集聚金修复遗址、开展海峡两岸中华文化交流和联谊活动等七个方面.总结了十年来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在“研究朱熹历史遗产,振兴闽北文化经济”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今后要进一步挖掘朱熹历史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为振兴闽北文化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如何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要求,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海西”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圣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2):10-13,114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伟战略背景下,借鉴台湾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抓住新的机遇,拓展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实现海峡两岸的产业对接,使之成为海西劳动力转移新的有效载体,既可以带动台湾岛内产品出口,实现市场多元化,也可以为福建创造众多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带动海西劳动力素质工程稳步实施,进一步提高海西经济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要求,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海西"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这对于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来讲无疑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审视分析河南省情,人口问题仍然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因此,解决好人口发展问题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许亦善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26-29,59
武夷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及武夷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新武夷山文化群体应运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弘扬武夷山文化为己任的新武夷山文化群体刻苦而努力地工作,开始解读武夷山这部宝典。为武夷山文化增添了绚丽而迷人的色彩。他们的主要贡献有:打造武夷文化的金钥匙,开启人类的宝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研究,深层挖掘武夷文化;使得武夷山文化达到体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相结合,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既是对武夷山文化的解读。更是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世界双重遗产本身不仅具有自成体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兼备的学科内涵,而且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孵化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强大功能。因此,随着世界遗产热的兴起和依托世界双重遗产而组建的武夷学院的诞生,创建武夷学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武夷学与武夷文化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学科范畴、层次类别和量与质的差异。武夷学应该是武夷学院创建学术特色与学科品牌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由于武夷文化品牌的经典性价值,把与武夷山世界遗产文化有直接关联或间接关联的闽北文化品类统称为武夷文化是合情合理的。“武夷”是一个地理学概念,武夷文化是一种精品文化知名品牌。“闽北”一词,是管理学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概念。“闽北文化”属于“冰糖葫芦式”结构体系,表现出整体松散中部分重叠的特征。“武夷文化”基本属于“蛛网式”结构体系。充分发挥世界双遗产的品牌效应,充实人类共有精神家园,是闽北和武夷学院在人文社科领域投注精力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5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集濂、洛、关新儒学(理学)之大成,对古代典籍进行新诠释,创立闽学,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由内圣而外王事功,格物穷理,萌发近代意识,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汪洋澎湃以至东亚,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是东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4.
贝拉·巴拉兹作为视觉文化最早的提出者,对视觉文化从概念到本质,从功能到特点的研究,既具有理论上的开创意义,又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通过全面梳理和解析巴拉兹的理论视野和思想精髓,可以为今天的视觉文化研究找到新的视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方言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地缘和历史因素。在古代,中原人一次又一次地迁入五邑地区,中原话及由中原话演变而成的客家话结合,并融入冈州土话,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五邑方言.鸦片战争后,大批五邑人远涉重洋,流向海外,因而五邑方言又渗入了大量外来语,使五色方言染上了很多外来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有许多思路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正在建设中的武夷学院把环境学科作为它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而武夷山又是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重世界遗产地。因此,必须承认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徐可纯 《天中学刊》2007,22(4):28-31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充分表现;民族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获得民族的表现形式;创新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必须进行大胆的创新,不断地开拓理论新境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儒、释、道茶礼俗文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以茶修德,提倡中庸、和谐,目的是要修身、齐家、治国,茶礼俗也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华。禅宗重视"坐禅修行",佛家茶礼以茶修性,清静寂灭,通过"明心见性",达到佛的觉悟。道家茶礼以茶修心,追求宁静淡泊,通过静观自然美景来陶醉自我,升仙成道。通过列举和阐述三教茶礼俗文化表现,反映了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乡图》是对江门侨文化的一次深度书写。它在多元冲突中展开侨乡、侨史的图景,体现出自觉的反思意识;以写实为美学基调,又有着崇高向度和浪漫笔触;在两难抉择中彰显人物的抗争、奋斗和精神能量,呈现出一种悲剧精神。《乡图》所展现的文化意蕴和美学特色,为江门侨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