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8月8日凌晨正面登陆甬城。尽管被这个60年来强度最大的台风“刮走”100亿元经济损失。宁波却通过科学防台。创造出“零死亡”的奇迹。这其中,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传播转型是这一奇迹造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宁波日报转变灾害报道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和舆论引导场域,从8月6日起至14日,累计发稿400余篇,为宁波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精神鼓舞和舆论支持,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也赢得了受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郭琪 《青年记者》2021,(14):55-56
近年来,行进式报道逐渐成为媒体报道的主流形式之一.这种报道形式除了关注人物故事之外,也重点展示了社会环境的变迁,能够将最新的面貌、最新的信息展现给大众,既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也符合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传播特征.本文探讨了主流媒体做好行进式报道的关键策略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卢俊敏 《新闻实践》2013,(12):12-13
7月14日,今年7号台风"苏力"携着强风暴雨气势汹汹地朝浙南闽北扑来,温州都市报责无旁贷地投入了台风报道之中。我们依托新投用的全媒体中控室平台,对台风"苏力"进行了全媒体报道演练,为广大读者送去了更多更及时的台风资讯,为传统媒体报道台风做出了有益的全媒体尝试。应急预案因风启动在温州都市报新投用的全媒体中控室,有一套完整的《温州都市报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预案》,指导报社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出相应的报道行动。"苏力"台风作为今年最有可能正面袭击温州的超强台风,温州市启动了三级防汛防台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4.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新闻联播》在新闻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电视重大主题报道的把控力、传播力的路径和方法。本文以重大主题报道为切入口,从规模效应、引导意识、细节魅力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创新;如何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赢得受众的认可;并以大量的新闻报道为例来说明主题报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是个台风多发地区,媒体每年都要做台风报道。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台风新闻摄影的记者,觉得有必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年轻同行们提供一些台风新闻摄影的实战攻略,以作采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TVBS对韦帕台风的报道为例,探讨台湾电视媒体天灾报道中消息来源的主要类型,了解对不同消息来源重视程度、处理方式的差异,尤其是对行政机构消息来源的引用与处理,分析在灾难事件中行政机构作为消息来源与媒体期待间的差距,由此审视媒体、行政机构、民众在灾难事件情境下的沟通与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史靖洪 《中国编辑》2014,(3):53-57,62
对包括广播在内的所有媒体来说,如何较好完成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无疑就是一场关乎能力、关乎声誉、关乎前途的巨大考验。文章结合环球资讯广播的一些做法,梳理总结了广播媒体做好应急报道的三个重要环节,并结合国内外媒体实践,对如何将应急报道做得更好作了反思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发展历程 电视直播报道是技术手段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中国电视对于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58-1985年:从"初露峥嵘"到长期缺位.  相似文献   

10.
11.
马天剑 《新闻知识》2012,(10):48-49,39
每当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出现时,都伴随着各种谣言的快速传播,谣言严重地影响了事态的正常发展。本文从甲流疫苗的谣言分析入手,对媒体的医学报道进行反思。本文认为,应当从议程设置、媒体报道技巧、健康传播意识、专门领域记者、整合传播等多方面,改善与提高媒体的医学报道,增强应对谣言的能力,正确引导舆论。唯有这样,才能强化媒体的公信力,提高民众抗拒谣言的意识,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对当前平民化报道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翼青 《新闻知识》2003,(4):26-27,18
世界范围内平民化报道思潮的兴起无疑是当下新闻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强调精英文化的媒体不同,强调平民化报道的媒体主张新闻应贴近受众,站在老百姓的视角上,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平民化报道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新闻价值理论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对接近性做出新阐释的报道思潮。传统的接近性,指  相似文献   

14.
张笑秋 《新闻知识》2006,(5):30-32,15
全国“两会”年年开,“两会”报道年年搞。对媒体来说,每一次都是一个崭新的考验;如何才能出新,如何才能做到年年岁岁会相似,岁岁年年“话”不同?  相似文献   

15.
洪慧敏 《新闻实践》2010,(12):76-76
重大主题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好看",如果操作不当,往往容易出现跟生活脱节,让受众感觉"假大空"。如何真正打动人、吸引人,真正为受众内心所接受,进而化为自觉的观念和行动,这是当代媒体必须面对的挑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年年报道“两会”,岁岁各有千秋。今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对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的报道,与往年最大不同在于:以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各项宣传,充分反映了代表、委员的心声,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深入了一步、这不仅提高了“两会”的声望,让人感到“两会”开得很有生气,很务实,而且增强了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使人觉得可读性、吸引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17.
刘强 《青年记者》2002,(8):54-54
提高采编质量,多出精品,这是新闻事业繁荣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在传播的有效性上狠下功夫,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报道运用了以人民为中心、多元化报道、个体与宏大报道并重的报道理念,通过多平台、多版本、跨界合作和区域化的报道形式,展示了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新闻单位在突发事件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直播和连线报道方式,以实现最优传播,从而吸引受众、引导舆论。本文从公共突发事件中,抽出"台风"这一新闻事件,以"莫拉克"台风报道为例,对沿海城市台台风报道的对策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在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时要坚持战略高度、思想深度、传播速度、关怀温度、范围广度以及引导力度的"六度"原则,同时要从打造全新融合机制、建立全新采编发格局、打造移动传播矩阵、构建国际传播格局四个方面出发进行积极实践,推动重大主题报道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