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智慧源于文化“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迅速成长。哪怕一拨又一拨的人从这里离开,他们带走的仅是个人的智慧,却带不走学校特有的文化,只要这片土壤存在,就会有更多的教师从这里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2.
薛辉 《生活教育》2012,(12):83-85
当今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质量的竞争,深究却是人才的竞争,而本质上则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优势。对于学校来说,文化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吸收营养,发展成长。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金华市某中学的三名学生携带从家中偷来的巨款离家出走;北京市丰台区黄梦雅由厌学离开学校,后离家,走向卖淫犯罪之路………这样的材料,不胜枚举。透视他们的家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思:只有给孩子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和谐的家庭氛围,他们才能在这里茁壮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8,(18)
主持人提示:班级文化是一片土壤,班级一旦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享有"中国灯饰之都"之称的中山市古镇镇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乡镇。历代的古镇人民在这片沃土上勤劳耕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要有好学校.首先要有好教师。学校的主体是教师.教育的主力还是教师。当校本研修从制度走向文化时.教师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改变.学校如果敏锐而及时地拓宽这条成长之路,那么.教师的发展就会成为自然.学校发展就会拥有源流。校本研修.就是一条这样宽阔的路。  相似文献   

6.
孙其莲 《甘肃教育》2011,(19):38-38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管理的对象,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自主性强、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敏捷,但自律性不强、分析问题不深,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的引导。在学校里,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短暂.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引起注意,往往是开头兴趣满满,逐渐平平淡淡,最后兴味索然。这也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笔者认为.一节没有情感、缺乏形象、没有生气的课堂,就好比一片荒芜的沙漠.难以让智慧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8.
心灵漫步     
李明海 《师道》2011,(Z1):16-18
之一:处处风景我现在栖身的这所学校,在市镇外边,大门对着一条扰攘的国道。去年转来这边不久,发现一个不错的去处。在附近一座叫小琅环的山对面,一派古旧民居的村落之间,难得一片田畴,从去秋到今夏,先是成熟过一茬二季稻,冬天里种了一拨高产土豆,现在又是早稻扬花吐穗的时候,风吹稻浪,禾香盈怀。我们一家常到这里散步。周末会带着上中学的女儿,让她在这一  相似文献   

9.
迷乱纷繁的霓虹灯、震耳欲聋的广告音乐,每一个街口都黑压压地挤满了等待绿灯的路人。一拨又一拨人流交汇的时候,就像海水撞击在一起。
  这是桃江县胜利街附近的街景,许多人可能没有料到,名满三湘的名校--桃江县桃花江小学就藏在这里。更令人惊奇的是,四周的纷杂似乎无法挤兑它作为一所学校该有的宁静和从容。  相似文献   

10.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学校规章制度的总和.体现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土壤,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推进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活。这里有爱我们、伴我们成长的老师和同学。校园无论大小,温馨就好,我们要用爱心、双手和智慧装扮她,让她变得更美丽。我们的活动安排是:一.根据学校的实际环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校园环境的变化,发现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不  相似文献   

12.
社会:作为课程资源和影响课程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既作为学校确立发展目标、改进课程的资源,又作为对其有相当影响力的因素,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在一个开明的社会里,学校担负着从社会环境中精心挑选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正在成长的一代人建设更美好社会素材的使命。如果我们不对社会这一课程改革的前提进行检验,将它们束之高阁,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同样地,课程改革方案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觉,就有可能会渐渐烂掉。要激励想象,运用智慧防止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持之以恒,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这就需要每一位参与课程改革的人奉献其智慧,投入其情感,并以其社会良知为基本规约。  相似文献   

13.
黄明  李钧 《山东教育》2014,(3):4-10
这原本是一所始建于1953年的镇属村办学校,地处济南市城区正北端的城乡结合部沃庄,学校也因之日沃庄小学。早年这里是一片稻田水网.潺潺的小清河蜿蜒流过,大大小小的荷塘星罗棋布,春天一片碧绿,盛夏几许嫣红,  相似文献   

14.
梁中凯 《农村教育》2005,(10):18-19
龙家小学是遵义市余庆县的一所边远学校.这里整体处于一个低文化人群,信息相对闭塞.经济落后。我认识到,要改变地方的落后,首先从教育着手。要在诺大的中国中小学队伍里托起一间乡村学校容易.要把它发展成为一所全国名校,走出一片适应自身发展的天地.任重道远,那就注定要耐住寂寞,吃苦耐劳,拼命实干.不断创新。学校发展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相似文献   

15.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力资源是学校最具活力的资源,也是学校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内容。开发学校人力资源的实质就是开发教师的智慧技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学校结合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理念提升教师智慧技能开发,意味着学校教育管理、人力资源与教师职业成长的整合。本文就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产生的含义、对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2005,(10):F0004-F0004
厦门三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1924年11月20日由黄翰先生创办,至今已经有80年的历史。她是一所英雄辈出的学校.饮誉全国的“英雄小八路”群体在这里成长;《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从这里唱响。1962年,郭沫若先生为该校题写校名。  相似文献   

17.
崇明岛位于长江和大海的汇合处,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岛上水洁风清,风光旖旎,海滩芦苇成林,生态环境优美……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2004年,崇明生态岛建设拉开序幕,生态教育随之在这片独特的土壤上开始蓬勃地发芽、成长、壮大。这片土壤上,磨砺着人们的智慧,催生着教育的芬芳。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师生成长的土壤。成都七中,一所百年名校,就是这样一片丰沃的土壤——它所有的养分都可以为了一棵树的生长,就看你的根扎得有多深。激发教师的灵性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创设最适宜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鲍道苏 《江西教育》2004,(10):16-17
怎样才能为自己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选择一所好学校,这是千千万万中国父母的烦心事。但是,在安徽省铜陵市.你若要在街头找一个家长问最想让孩子上哪所学校时,纯朴的铜陵人往往会自豪地回答你:“我们这里的学校都不错.只要给孩子选择一个相对路近的学校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0.
章瑞炀 《继续教育》2004,18(7):48-50
校本管理对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来说是前提和保障。一个富有远见的学校领导者,会十分注意运用这根杠杆,在学校预定目标和规划的指引下,将学校教师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学校发展贡献不同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没有校本管理,校本培训就很难成为大家共同协作的活动,不能满足每个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