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日韦)墓志,系1928年农历6月在洛阳城北四公里盘龙冢村东南地出土.盖已失.志石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碑廊,保存完好.笔者多次到开封博物馆参观此志石,对其艺术敬仰之意,油然而生.元(日韦)墓志系北魏武泰元年(523年)三月十六日刻.高、宽均85厘米,厚18厘米.为一正方形墓志铭,魏楷33行,每行33字,无撰书人姓名.志石完整,仅个别字残损.墓志记载了元(日韦)诸多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刻,清光绪年间于河北景县出土,一说宣统元年(1909年)于山东德州出土。今藏于山东博物馆。志石高85厘米,宽84厘米。魏楷书,33行,行31字。志阴字稍大,14行,行4至10字不等。志文书法欹侧峭劲,前人认为其字与《张猛龙碑》极为相似,且兼有《司马景和妻孟敬训墓志》之纵逸。  相似文献   

3.
正《韩显宗墓志》,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刻,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于河南孟县(今孟州市)出土。曾归县令陈传薪收藏,后经杜梦麟在志额题跋,置开封孔庙。有翻刻。志石高56厘米,宽33厘米。额篆书3行9字,志文魏楷书,前15行,行24字,后3行,行23字,末行为篆书。志文字体方俊,刻工  相似文献   

4.
卫文革 《运城学院学报》2009,27(2):F0003-F0003
《裴武墓志铭》,20世纪90年代为文物犯罪分子盗掘,据云出土于绛县,现藏绛县博物馆。志石一盒,高、宽皆44厘米,厚10厘米。顶志盖篆书“大隋故邛州长史、大都督裴君墓志之铭”,四刹线刻有四神图案,布局为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志题“大隋故蜀王府记室、邛州长史裴君墓志铭并序”,志文共25行,行25字,正书,字间有界格。志身四侧按顺时针反子午向线刻十二生肖图案,内容系动物原形衬以云气、山峦,刻于扁体壶门内。  相似文献   

5.
《元晖墓志》,魏书。志石正方形,每边长75厘米,厚15厘米,刊于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原石藏于西安碑林。1924年于右任从洛阳购得,1935年冬杨虎成运至西安。此碑志为北魏墓志中的精品,书写娴熟自如,清雅超脱,已见唐楷端倪,充满了平和之气。  相似文献   

6.
<正>【作品概况】《刁遵墓志》全称《雒州刺史刁惠公墓志铭》,也称《刁惠公墓志》。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十月刻。高约80厘米,宽70厘米,厚15厘米。字共28行,满行33字。志阴2列,33行。楷书。清雍正年间在河北省南皮县出土,其一角已残缺。  相似文献   

7.
徐州南郊明代《昭勇将军都指挥佥事时公墓志铭》考释梁勇1992年4月,在徐州南郊奎山乡前沟河村西南修筑徐州市王环路工程中,出土了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墓志一合。志石二块,方形,边长55厘米,厚6.5厘米。一块阴刻篆书“明故昭勇将军时公砒淑人...  相似文献   

8.
正《鞠彦云墓志》,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刻,清光绪初出土于山东省黄县(今烟台龙口市),被移置县署嵌于壁中,民国后移下。志石高26厘米,宽28.5厘米。志文14行,行13字。盖题"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文3行,行4字。志、盖皆正书。志文书法浑厚端严,古雅遒逸。盖文书法则方削峻整,如持长枪大戟,傲岸挺立。  相似文献   

9.
正《元保洛墓志》,又称《恒州别驾元保洛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民国十五年(1926年)于河南省洛阳市出土。志石曾归于右任收藏,现藏北京图书馆。拓高42厘米,宽40厘米。魏楷书,12行,行12字。志文书法用笔率意,结字开张,在魏碑中别具一格。《杨范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清代于陕西华阴出土,为尺寸最小的北魏墓志之一。原石不存,有翻刻。上海书画出版社《北魏墓志选粹》  相似文献   

10.
藏石于千唐志斋的唐天授三年《李文疑墓志》文字错讹、衍脱极多,与墓志严肃凝重的文体特征不合;墓志中郡县关系混乱;志主官阶品级不明;志主名讳、世系和子嗣等重要信息缺失。应为一通伪志石。  相似文献   

11.
正《刘砖墓志》,东晋升平元年(357年)刻。1962年于江苏镇江东郊出土,现藏于镇江博物馆。砖质,高28厘米,宽15.5厘米,厚4.3厘米。两块砖志所刻内容合为一方。第一块正面刻3行18字,背面刻3行12字。第二块正面刻3行18字,背面刻2行12字。志文书法尚存隶意,结体方正,是研究书体演变的重要资料。《王闽之墓志》,东晋升平二年(358年)刻,  相似文献   

12.
正《李超墓志》,全称《魏故怀令李君墓志铭》,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刻,清嘉庆时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乔家村。志石高55厘米,宽56厘米。志文为魏楷书,26行,行26字。志文书法用笔方圆兼备,老到浑厚;结体稳重峻美,时有变化。康有为评此志为"体骨峻美之宗"。  相似文献   

13.
李占伦  李晗哲 《中国考试》2006,(8):55-57,59
河南汤阴白营乡李家营村曾经出土一块墓志,志高、宽各55厘米,铭文计31行,行32字,正楷书写。志石下部被后人刻凿出一条三角纹饰,部分铭文残损。志主叫杨灏,志文是他自拟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元遥墓志》,北魏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刻。志呈四方形,高43厘米,宽46厘米。正书,29行,满行28字。1919年出土河南洛阳城北后海资村南凹距村。1940年由于右任先生捐赠给西安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墓志廊。北魏墓志书风多变,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正如康有为先生所论:"凡魏碑,随取  相似文献   

15.
在一九六九年《南齐刘岱墓志》石出土之前,《吕超静墓志》石是存世的惟一南齐墓志石;而鲁迅一九一八年六月所撰《南齐吕超墓志跋》(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版《鲁迅全集》第七卷)则是考证《吕超静墓志》的一篇权威性论著。这篇跋文以史志互证的方法,由墓志所载郡名、岁名,考定其绝对年代为南齐永明十一年。这一论断与另一金石家范寿铭所撰跋文不谋而合,纠正了此前张拯亢以墓志时代为隋朝的误断,从而确定了该志的珍贵价值。鲁迅的跋文又根据墓志所载干支,推算出墓主的卒、  相似文献   

16.
编者说明:北京文物研究所赵迅教授,将收藏的《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拓本寄给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秘书长。函称:“日前我专程去了趟石刻博物馆(北京五塔寺,纳兰明珠家族墓志均存于此——编者注),总算闹清了墓志铭的有关疑问,不过这块志石正像启功...  相似文献   

17.
《元倪墓志》,前题“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高72.5厘米,宽62.5厘米,19行,行22字,正书。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民国初于洛阳城北出土,今藏上海博物馆。此志写刻皆精,结构中心紧收,四体开张;点画变化无端,爽利飘逸。为北魏中后期墓志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元保洛墓志》,北魏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此志呈四方形,高42厘米,宽39厘米。正书,12行,行12字。1926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姚凹村东。由于右任先生捐赠给西安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墓志廊。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入碑书体皆为正书,即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魏晋及隋代的楷书,自从李世民的《晋祠铭》以行书入碑后,使圆劲流动,粗细有别的行书加入了碑刻的行列,真正确定了行书在书坛上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9.
《四川文物》2011年第4期刊出《唐成都府助教鲜腾墓志铭考释》一文,依据发掘简报所公布的志石拓片,释读志文并考察志主家族世系、仕宦履历等,充分展示出这份新材料所蕴含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但释文出现脱、衍、误等诸多错误,断句亦有疏误,影响了墓志材料的应有价值,因而有必要对照墓志拓本予以校正,以利该项材料科学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元飏妻王夫人墓志》,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年)刻,清宣统二年(1910年)于河南洛阳城北张羊村西北姚凹村东,与其夫《元飏墓志》同时出土,出土时已残一角。初为武进董康所藏,后为日本太仓喜八郎所购,1924年毁于关东大地震,石裂数块,但拓片为世所传。有翻刻。拓高46厘米,宽41厘米,拓本可见阴刻方界格。魏楷书,15行,行1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