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侯东 《小学语文》2010,(7):86-88
【教学理念】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是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父母的爱》的延续和发展,由无私的爱上升到了理性的爱。在这一阶段,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和父母主动沟通的能力。从而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并能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3.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进一步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教学流程】一、读好词语,感知母鸡师: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自主读读这两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恶欺侮狠狠下毒手如怨如诉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预设:第一组是贬义词,是形容母鸡很讨厌的词语。第二组是褒义词,是赞美母鸡的词语。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的】1.体会危难时候母爱的无私伟大:2.体会平凡生活中母爱的不平凡:3.通过小品表演、涂亲子付出对比卡等形式。让学生反观自身做法,自立自主,感恩母爱。【活动准备】课件,亲子付出对比卡,视频资料,彩笔,心愿卡  相似文献   

4.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1.了解母亲节的起源、庆祝方式,认识生活中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养育,感受母爱的温馨。2.通过对大量诗文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3.在制作贺卡、设计小报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活动过程】活动一:广泛阅读利用一周时间,师生共读一组赞颂母爱的文章,学生选择最令自己感动的一篇文章熟读并写下读后感。如《忏悔》《、秋天的怀念》、《永失我爱》《、母爱的硬度》、《我的眼里噙满泪花》《、妈妈的一句话》《、彼得的账单》等。【评:这是一组经过精…  相似文献   

6.
何瑛 《成才之路》2013,(26):39-39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瞻前顾后、执著"等。(2)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致的心理描写,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3)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写漫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人教版五上《剥豆》)(1)课前听故事《最安全的姿势》,引导初步体会母爱。(2)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会,就能感受到神圣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件小事,认识一位母亲。(板题:剥豆)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思想,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达到使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研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勤于观察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揭示课题1.算式质疑。师:0>60,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2.揭示课题。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只要你把课文读懂,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设计意图:设置矛盾冲突信号来揭示课题,为学生学习全文,理解小彼得开出账单以及对比账单、理解母爱的无价和无私埋下伏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要求。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谁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往往是文章最深刻的地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走进文字,在真实阅读中品味细节,在欣赏细节中感受深刻呢?带着这些想法,我试图在《母鸡》一课的教学中放大细节,使学生在欣赏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母鸡对小雏鸡的爱。在体会母爱伟大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一、品读细节,感受语言魅力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让品读细节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品读声中感受  相似文献   

11.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永恒的写作主题。母爱总是默默穿行于平常小事之中,母亲为我们做的一切都是爱的表现。粗心的人无视母爱的存在,也许是因为母爱太多、太熟悉、太平凡;也许是心被繁重的学业磨得结了茧;  相似文献   

12.
冰心的《荷叶母亲》是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母爱的深沉感受。教学中,对于文章所颂扬的母爱这一情感,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母爱的深刻内涵,心中往往显得抽象。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真正体会母爱,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无私、勇敢这些具体品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母鸡》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后半部分写了对母鸡的尊敬和赞颂。本文的语言直白自然,通俗易懂,京味浓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课文。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2.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课标·教材·学情】 预习阅读有关胡适的文章,了解本文的背景,为理解母亲性格打下基础。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主要学会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思想内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莫过于母爱。母亲对孩子的爱,是终其一生的付出。从古代的《游子吟》到如今每个入耳熟能详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窝。但是太多的爱可能会演变成溺爱,太多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会遭到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而太多的母亲宁愿忍受着孩子的不理解.却不愿意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放手。  相似文献   

17.
【主题】通过开展班级读书会来体会独特的"爱的教育"。【教材简介】《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文中充满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理解并翻译句子;4.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概括景物特点;5.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品析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新题演练】一、《岳阳楼记》阅读【甲】若夫淫雨霏霏……其喜洋洋者矣。(选文略,见课文《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选文略,见课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自我质疑———释疑”的意识。2.以戏剧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帮助学生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对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3.从品味个性化的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探讨式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质疑和释疑1.真实记录自己第一遍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2.从已经自我释疑的问题中筛选出你认为对阅读理解有重要…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惶恐”“不知所措”等词语的意思。3.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课前准备】课件:一束鲜花【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吟诗导入1.配乐朗读小诗《母爱》。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2.导入揭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