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耿金凤  李成 《文教资料》2012,(25):10-11
喜剧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虽然没有喜剧这一明确概念,但是不能抹杀中国古典戏曲中所呈现出的喜剧或者说是幽默特质。这种特质是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生成与积淀,可称为中国式的喜剧,它与西方喜剧相比也毫不逊色。本文试从《看钱奴》的喜剧因素入手,探究它的幽默艺术魅力,进而分析中国式喜剧所包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杨欢 《鸡西大学学报》2015,(3):100-101,104
讽刺喜剧是巨匠们抨击丑陋、直面时代的刻印。有关于美与丑的描写一直是作家挚爱的主题。一个是17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一个是成就中国现存最早讽刺喜剧的郑廷玉;一边是法国新旧势力的政权更替,一边是封建主义达到顶峰的蒙古王朝,跨过大半个地球,相隔近4个世纪,两位剧作家笔下的角色如同双生子般雷同。试从《看钱奴》和《悭啬人》两部作品入手,探索和比较两部讽刺喜剧的人物刻画、表现手法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薛颖 《语文天地》2012,(23):27-28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写于1987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笔疏朗清淡,诙谐幽默,寥寥几件事就勾勒出一位别具个性的教授形象。有人说: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酒是需要细品才能体味出其芳醇的,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也是如此。一读叹其人初读《金岳霖先生》,读到的是金岳霖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别对这三个恶作剧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阐释《第十二夜》的喜剧性,以及莎士比亚轻凇浪漫的喜剧精神。《第十二夜》被莎评学者认为是最能体现莎士比亚喜剧才能和精神的典范之作。它的情节主要是由三个幽默风趣的恶作剧构成,通过错综复杂的框架结构,生动诙谐的人物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一个狂欢化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赵翔 《家长》2013,(2):58-58
惩罚和宠溺是现在中国家庭最为常见的两种教育方式,这些父母或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惩罚式教育,或采取对孩子呵护备至、事事为孩子考虑周全的宠溺式教育。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教子方法。那么,如何管教孩子,既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6.
王琪 《林区教学》2013,(1):72-73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作品,作品中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一直被读者所赞扬,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是人类的一个精神榜样。基于此,主要从保尔的顽强精神极其对人生存在价值的理解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保尔这一形象的深刻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淦生 《辽宁教育》2013,(3X):91-92
<正>一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北风要和太阳比试谁更有力量。有人穿着大衣走过,北风便施展威力,使劲地吹,结果那人的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累了,停止了。这时,太阳温暖地照耀着,那人感到闷热敞开了胸怀,不一会,出汗了,他便脱去了大衣。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温暖和友善会比暴力和冷酷更有征服力。因为暴力和冷酷只会使人增加对你的戒备之心,对你敬而远之;而温暖和友善却能让人卸去心灵的盔甲,让你的力量直抵对方的内心。  相似文献   

8.
9.
《爸爸去哪儿》如今正在热播,其中有许多感人的片段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育启示。其中林志颖因为等到了恰当的教育机会,使Kimi变成了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坚强的孩子。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有时也应该放慢教育的脚步,等等孩子。  相似文献   

10.
王莉莉 《中华家教》2014,(Z1):74-75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爸爸觉得对孩子严格要求就可以了,于是训话成了爸爸与孩子沟通的主要形式。当前,一些年轻的爸爸也在打破传统的方式,但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宠溺。该怎样做个好爸爸呢?《雷梦拉与爸爸》一书中的昆比先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昆比先生失业了,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他必须面对妻女的失望,他需要成天地填写履历表、等电话,他需要站在长长的队伍里等着领救济金……这时的他,有足够的理由郁郁寡欢、暴跳如雷,但他没有,他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的家庭快乐美满。我认为我们做到了。"让我们来看看昆比先生这个普通的爸爸做的努力吧。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和睦家庭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只占4.8%,不和睦家庭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占13.5%,而父母离异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则高达33.3%。有证据表明,不幸福的婚姻实际上会比离婚给孩子造成更多的困难和伤害。如何减轻离婚带给孩子的痛苦?而作为孩子,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走进了一位离异家庭的学生的心里,去领悟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12.
赵翔 《家长》2013,(Z1):58
惩罚和宠溺是现在中国家庭最为常见的两种教育方式,这些父母或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惩罚式教育,或采取对孩子呵护备至、事事为孩子考虑周全的宠溺式教育。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教子方法。那么,如何管教孩子,既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呢?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请认真阅读《轻松教  相似文献   

13.
《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典型的以浅显平实见长的写人叙事散文,常有学生认为这样的文章没味道,有的教师也觉得这样的文章“没教头”.潘爱华老师却带领学生充分体会了其散文文体的美学特征,感受了作者质朴清淡的语言风格,读出了平实语言背后的丰富情感、欢笑背后的人生感伤;还以问题指引学生沟通人物的生活世界、作者的生活世界和读者的现实世界,把握人物和作者的人性美和人格魅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明辨是非、分辨美丑,获得精神力量和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14.
西方始于古希腊的崇悲剧轻喜剧论,至文艺复兴即受到挑战。从理论到实践,融严肃与滑稽为一体渐成共识,受此风气影响,甚至小说领域也致力于创造兼具喜剧特征与悲剧特征的文学典型。莫里哀无疑是这一艺术主张在古典主义时期最好的继承者和体现者,他往往赋予喜剧人物以悲剧性特征,即通过形式上的荒诞,表现可卑可叹的实质。对此,通过《堂·吉诃德》与《悭吝人》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共通之处,可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15.
16.
德国喜剧作家格拉贝剧作《灰姑娘》的源头有三,一是他早期喜剧《玩笑、讽刺、讥讽及深层意义》,二是查尔斯.佩劳特的《鹅妈妈的童谣》中的《水晶鞋》,三是格林兄弟的《灰姑娘》故事。但剧作中又增加了高利贷者艾塞克和鼠变马车夫。前者源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后者是其早期中的魔鬼形象的转变,可以游走于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变幻莫测的魔法王国中。  相似文献   

17.
感谢这本图画书带给我的那份柔软的父爱的润泽。感谢老师们对图画书与写作的探索,让我和学生一起体验了其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湖南卫视近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引起了一股"家庭热"、"父爱热","父性教育"再次受到关注。当今中国"父性教育"缺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时代呼唤"父性教育",父亲应该明确责任,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并参与其中,为孩子成长创造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孪生兄弟》是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传世之作,而《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尝试之作。《错误的喜剧》对《孪生兄弟》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模仿中有继承,也有发展。我们可以从两部喜剧情节的设置,喜剧人物的性格,喜剧手法及语言方面探讨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对普劳图斯《孪生兄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清泉,是诗人灵魂里最美丽的歌声。诗人谭旭东的诗就是他心灵深处流泻的清澈透明的泉水。读他的童诗,不但可以感知他的心灵的清澈、透明,而且可以感受到他童心的可贵、真纯;读他的童诗,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热爱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诗人。《孩子·妈妈·爸爸》这组诗,除了《捉蚱蜢的孩子》,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