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6年5月20日,“泉州北管音乐”顺利人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八年,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进入非遗的泉州北管音乐正因老一辈的逝去而失传,随着多元音乐的冲击而缺失听众群,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基于泉港北管音乐的生存现状对泉州北管音乐进行调查,并为在“非遗”视野下的北管音乐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时提供可参照的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遗存,是科学、文化、审美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研究上具有本地区的特点,在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较中,可以发现衡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和差距。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展开。  相似文献   

4.
宁德市屏南县四平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保护价值,目前,四平戏正处于慢慢衰败的状态,需要采取全面措施来进行一轮保护,同时要做到以下的关键点:一方面是保存现在的文化遗址和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是进行市场化的推广和发展,达到旅游、文化、生产一线的文化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与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思想观念;二是对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思考;三是关于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6.
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泉州南音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从泉州南音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传承价值,进而从学校教育、官方南音社团和民间南音社团三方面提出泉州南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兰州鼓子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是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兰州鼓子在兰州地区曾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化娱乐形式。但近年来,由于经济转型和流行文化盛行等因素的影响,兰州鼓子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和失传危险。2006年,在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兰州鼓子的传承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调查兰州鼓子的传承现状,探讨了兰州鼓子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唤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构建兰州鼓子保护传承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南部黔南州的实地调查资料,对多民族地区的古建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之路和民族旅游的发展三个方面做了研究并提出建议。并认为加快南部黔南州的民族文化事业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也需要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性的走出民族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化交流呈现出越来越不平衡的趋势。通过非遗翻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从而维护民族文化身份与世界文化多样性。鉴于非遗外宣的紧迫性和非遗项目的复杂度,有必要对非遗英译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为此,结合福建泉州非遗英译现状,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如何通过改善非遗翻译生态环境与提升译者素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实效。  相似文献   

10.
王颖 《黑河学院学报》2023,(10):176-178+18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音,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泉州南音作为南音的发源地,其历史悠久,音乐体系完备,艺术特色鲜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以及外来音乐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南音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如何做好泉州南音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洹河是历史文化名城安阳的母亲河,洹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保护措施的欠缺,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梳理一下洹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点,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基础音乐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正式颁布实施要真正把掘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当前国际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只有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才能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浅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是世界上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总和,没有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不同的民族音乐,就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音乐传统。  相似文献   

14.
畲族在中华民族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是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独特的民族文字。畲族人民在进行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中,主要依靠民间艺术者的口耳相传,这也给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埋下了隐患。随着老一辈艺术者的老去,畲族民间音乐文化逐渐面临着断层的危机。基于这种现状开展有效的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和传承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相关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了当地高校音乐专业进行畲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总结了畲族民间音乐文化、风俗歌舞剧、民间音乐创作者三种教学资源,探寻出了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进行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提倡音乐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潮流。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我国民族声乐“千人一面”现象的批评,反映了群众对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呼唤。我国地方民族音乐院校应当敏锐地洞察到这些变革,结合自身实际,深刻理解音乐教育多元化在各学科中的含义,积极地把民族声乐学科的发展融入其中,把社会需求与本校民族声乐学科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在民族声乐多元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地的民间乐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纭涌现,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与民间乐社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有关,同时也与它们对传统音乐的沿袭和传播以及在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很大贡献有关。民间乐社的存在具有较大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声乐艺术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以明显的地域性和很强的民族性为背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不同追求,共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因素。而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后,其表现方式和不同类型就得以丰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音乐内涵得到升华。歌者的演唱技巧、文化素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也直接决定着对作品本身的诠释。所有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也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既要注重表现方式上内在与外在美的兼顾,又强调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亟待保护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层文化馆应充分发挥其文化职能的作用,发挥基层文化馆的优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开展服务、宣传等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特别是在隋唐这一举足轻重的历史时期。唐代在各方面都是兼容并蓄的,在音乐上,唐人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其他各民族的歌舞音乐,并与本土音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型音乐,使我国的歌舞音乐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另外大量西域乐器的涌入,使中国乐器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西域调式进入中原,给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调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