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东亚文化和合体酝酿于公元4、5世纪,先后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但于19世纪中后期解体。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亚文化和合体进入现代重建时期,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大约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新的成熟阶段。东亚文化和合体是东亚区域空间的体系文化,对东亚集体认同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加快东亚文化和合体的建设,需要遵循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力量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分子,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强弱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研究其民族认同感的现状,对提升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首先对两所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感进行实证调查,从对待传统文化和对待西方文化两个方面了解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的现状,然后,基于文化自信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探讨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的路径和对策,以期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赵琳 《语文天地》2012,(4):59-6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因此我国的社会文化与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难免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不断渗透的情况下,既能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接受外来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我们身处世界文化的大环境之中,理应很好地吸纳国际文化的精粹,但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自己的文化作为支撑.我国的红色文化以人民为中心,以爱国为核心,以其坚决的革命精神、独特的历史道路,成为独特且又珍贵的文化.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要弘扬并传承红色文化,就需要注重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提高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文章以"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探求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6.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鉴赏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结合历史故事学习如何知人论世地分析问题,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作品中的生命价值,探索哲人的思想,结合时代精神感悟文章的内涵。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更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校园安全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民办高校师生对于校园安全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形成和增强。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长河中自我认同、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优秀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进步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由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及信息网络化等原因,当前青年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危机。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在集中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本现状、影响因素及教育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爱国情感、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母语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留住学生的精神之根,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77-179
家政学专业是我国高校的特设专业,近几年很多高校尝试开办家政学专业,但发展并不顺利。问题之一是学生对家政学专业认同感低。具体表现为:招生困难、缺乏职业方向、本专业就业率不高。文章认为家政学认同感低的根本因素是行业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收入优势不明显、职业保障与尊重感不足、影响社交需求、个人价值难以体现。学校应从提高学生的被尊重感、培养学生的家政情怀、提升家政职业能力等途径解决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问题,促进高校家政学专业教育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飞虹 《教师》2014,(9):24-24
“幼儿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园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价值观念及承载这些价值观念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本文着重探究培养幼儿园教师园所文化认同感从视觉出发、让文化有序、融意识于行为的三大策略,使园所文化实现个体化,真正植入教师的自我结构之中,发挥其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技工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缺乏认同感,造成面上热闹而实效不佳的被动局面。提升学生的认同感需要班主任和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和班级目标设计,从而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激励学生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教师的毕业院校与所服务院校之间的组织文化存在差异,如果能够在新教师入职之初可塑性强、精力充沛、渴望归属感的"黄金时期"注重培养新教师对于大学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则有利于保持大学组织文化的历久弥新、培养大学教师的组织忠诚、实现教师队伍的实质性优化、促进学生从"知识人"到"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笔者并非希望用技术手段消解新教师具有的文化张力,达到简单同化新教师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明晰办学理念、纠正大学教师"经济人假设"的角色偏差、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校史叙事研究和推介等举措,鼓励新教师更快地实现角色转化,为大学组织文化建设提供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广府文化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性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丰富,内涵深厚,为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将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通过环境营造、文化研学、探究分享等途径,有效提升城乡接合部初中生对广府文化的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缺失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不同程度认同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持轻视的态度;缺乏艰苦创业和劳动创造的思想行为,民族自强力下降;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对祖国前途感到迷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族精神教育的缺失,多元文化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因此,必须研究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使得两岸同胞都表现出共同的心理素质,体现为相互之间的族属亲近感、文化认同感。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教育合作交流的深入,台湾到大陆高校求学的学生日益增多,培养这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以福建高校台湾学生为例,通过对台湾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分析,提出了转变观念,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加强对台湾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近现代史教育,加强对台湾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教育,优化台湾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解决学历互认、毕业就业等台湾学生切身利益问题,增进台湾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引发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进取精神、宽容精神、人本精神、务实精神及仁爱精神应成为构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成分.社会各界应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作为西方殖民主义集团中后起之秀的日本,也参与了对华中地区一切扩张活动.为了实现日本国家长远的战略目标,东亚同文会站在日本对华扩张的最前沿.该组织所从事的调查活动、收集的资料直接地作为日本国家对华再认知的理论依据,在日本政府制定对华政策和行动方针等方面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借助文化认同感的“文化符号认同、文化身份认同与价值文化认同”圈层模型,在生物学教学中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表象渗透与单一传递等问题,并以课例形式研究探讨了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生物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日本政治文化与东亚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以及采取具体外交行动时,深受其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日本是一个有着特殊感的东亚国家,其政治文化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皇国思想支配下的民族优越意识;武士文化中重等级、重实力、轻思辨的思维特点;殖民主义指导下的弱肉强食观等。这些文化因素不仅制约着日本历史上的东亚战略,更直接影响着当今21世纪日本“东亚共同体”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