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剑舫 《学语文》2003,(5):30-30
悲剧被称为“文艺的最高峰”,在文学史和美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 ,都编选了大量的社会性悲剧作品 ,重视这些悲剧性作品的审美教学 ,不仅是美育的要求 ,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将很有帮助。鲁迅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指出了悲剧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悲剧所反映的内容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二是这些“有价值的东西”遭到了毁灭。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觉得 ,悲剧性作品的审美教学应该以悲剧的基本特征为依据 ,抓住三个环节进行 …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崇高的艺术,它描写人类“惊心动魄的苦痛”,通过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悲剧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表现出崇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兰芳 《现代语文》2008,(10):37-38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先生强调的悲剧性的毁灭,不是指以往一些美学家所概括的悲剧人物——‘好人’、‘伟大人物’——的灭亡,而是不拘什么人身上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且‘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拘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雷雨》作为一出悲剧之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为侍萍、繁漪、四风、周冲这些善良可爱不幸的生命掬一捧同情的泪,更令人感悲叹惋的是曹禺通过这出剧展示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一出感人至深的有名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关汉卿写了一个善良妇女窦娥的悲惨命运,通过窦娥的“毁灭”结局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揭示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5.
悲剧历来被人们看成是最崇高、最深刻的艺术。别林斯基说过,悲剧是所有艺术中的最高阶段和冠冕。悲剧,本来就比喜剧、正剧或其它艺术种类更容易打动人,更富于美感,这是由悲剧独特的先痛而后快、痛与快交互幅射作用的美学价值所决定的。以至喜写至悲,这一艺术辩证法于悲剧中运用,就更能获得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鲁迅曾一语道破悲剧最明显最基本的特点:“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8页)悲剧的目的或本质就是,以否定的方式(痛苦、灾难、毁灭等)来肯定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使读者或观众弥足珍惜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由于悲剧目的的确定性,“至喜”在悲剧中具有双重功能:它既要提高喜悦,更要加深悲痛。这也就是说,“至喜”在悲剧中不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它被制造出来,是具有方向性的,它必须导向受难者的人格和价值,加强对于人的贵重性的暗示。而“至悲”则是直接显示人的价值和贵重性,由于“至喜”的暗示反  相似文献   

6.
董睿 《现代企业教育》2010,(16):133-134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本文试以京剧《北风紧》为例,通过与《长生殿》、《四郎探母》之比较,探讨两难境地下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早有定论,但我觉得有重新探究的必要。什么是悲剧?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追求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是“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在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他们的这一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而致“毁灭”。因此,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典型的悲剧。那么,悲剧的原因何在?我这里先列举历年来研究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8.
立足鲁迅先生“几乎无事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思想,从《孔乙己》悲剧的表象、内核和价值三个方面入手,着重阐释《孔乙己》悲剧哲学内涵,发现其悲剧的实质,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文本细读,发现《孔乙己》更多的文本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悲剧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和冠冕,它因美而毁灭所带给人的心灵的震撼是任何其他体裁作品所无法比拟的。通常,我们把具有悲剧因素的文本统称为悲剧性文本。悲剧性文本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承受痛感的积极心理、优化人格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悲剧性文本的教学应以悲剧的本质和特征为依据。“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即:悲剧表现的内容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以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来反证“价值”。悲剧的痛感和快感以及痛感向快感转化给人带来了深沉而久远的震荡,对深化悲剧审美效果有…  相似文献   

10.
悲剧历来被称为“戏剧之冠”,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相似文献   

11.
“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创作悲剧的契机。选入高中语文第三册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她有着中华民族种种的传统美德:善良、友善、勤劳。但这些美德并没有给她换来做人的基本权利。相反,她的这些美德却被封建礼教击得粉碎,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毁灭了。封建礼教的戕害,造成了祥林嫂的婚姻悲剧,而婚姻悲剧叉导致了她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悲剧是历史的必然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恩格斯语)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在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中,一方面把“红柳”这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相似文献   

13.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剧,被列为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女主人公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与官吏的贪婪凶残,热情讴歌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英勇华强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二册及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中都选了《鸿门宴》,该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觥筹交错、刀光剑影的宴会场面,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复杂的人物个性。但是,如果我们联系《项羽本纪》全文,深入一步认识太史公笔下的项羽形象,就会领略到《鸿门宴》中的悲剧因素,从而体会其悲剧的美学意义。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者伟大人物底死亡。”(《论崇高与滑稽》)这就说明了悲剧人物具有…  相似文献   

15.
悲剧世的特点是来自于悲剧现象的客观存在,作家进行审悲就是通过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审视、观察,通过一定的距离,调动一切手法,使生命力充分活跃起来,充分表现悲剧现象的悲痛,并引导读者去追溯造成悲剧的根源。同时,“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所以,在我们着鲁迅的作品时,特别是看《孤独者》这样最纯正的悲剧作品─—以觉醒知识分子被毁灭的悲剧性作品时,应该把研究中心放在悲剧主人公有价值的东西的发掘中,对对象进行理智的思考,只有当读者在悲剧主人公身上发现最宝贵的东西丧失掉以后,才能陷入悲痛之中,…  相似文献   

16.
<正>"悲剧是人生有价值东西的毁灭,引起人们在思想感情的更高层次上,对有价值东西的肯定。悲剧的本质,不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而是以否定的形式,使有价值的事物更生和升华。在审美上,是经痛感而达到快感。"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让人们在悲痛之后,进行更深刻的反思,从而更加肯定和珍惜美好的事物。《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诗性特质的小说。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诗人形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呐喊》《彷徨》中自觉地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系列,人物悲剧的核心是精神悲剧,其主要特征是人物精神的痛苦与戕害,灵魂的苦难与毁灭,使有价值的东西被“消磨”,这种精神悲剧的冲突根源是国民劣根性。  相似文献   

18.
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百世奇人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激荡心灵而挥之难去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实际上,悲剧在毁灭有价值的东西之前,已把这种东西扒得一丝不挂,让它赤裸裸地袒露在人们面前,然后再把它毁灭掉。这样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们脸红心跳,产生激越的情绪,引导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对灵魂的拷问。那么《雷雨》这出悲剧给我们剖析袒露的是什么呢?应该说,是理智和情感交杂而形成的人性。因此,《雷雨》也是一出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20.
所谓悲剧,鲁迅先生说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恩格斯说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给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