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23日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图书阅读率为48.8%,比2005年的48.7%略有回升;互联网阅读率为44.9%,比2005年的27.8%提高17.1%;报纸阅读率以73.8%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以58.4%位居第二;韩寒和郭敬明首次进入“最受读者欢迎的作者”前10位,取代了上次进入前10名的冰心和曹雪芹。  相似文献   

2.
4月22日,在“世界读书日”前一天,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去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首次止跌,为48.8%,回升0.1个百分点。而在本次调查中,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又增长了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图书馆》2009,(2):77-77
4月22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成果显示,2008年,18—70周岁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度的48.8%增长了0.5个百分点,增幅为1.02%;报纸阅读率为63.9%,比上一年度的73.8%减少了9.9个百分点;杂志阅读率为50.1%,比上一年度的58.4%减少了8.3个百分点;各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率为24.5%,其中网上阅读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14,(6):42-42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了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均较2012年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5.
《传媒》2006,(5):73-73
4月21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初步成果: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而网络阅读率则大幅增长;我国国民杂志阅读率逐步上升,文化娱乐类、家居生活类和文学艺术类成为阅读率最高的前三类杂志;国民对图书价格接受能力在不断提高;文学类图书是读者接受程度最高的图书类别,目前市场最缺乏的图书是环境科学类,而近期读者计划购买的图书比例最高的是文化教育类;我国超过60%的居民知道“版权”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 高方)4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上升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8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较2013年上升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2015,(5):74-74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王冬冬 《传媒观察》2006,(11):18-20
第四次《全国国民问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我国识字阅读率只有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的51.7%下降了3%,比1999年的60.4%则下降了11.7%。从而证明纸质媒介的阅读正与人们渐行渐远已成事卖。一方面,我们端坐在“第一出版大国”的宝座上制造出版业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却有一半以上的识字国民不读书。问题出在哪儿?是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介抢走了读,还是工作生活的压力挤占了我们阅读的时间,抑或是出版业的急功近利、出版物鱼龙混杂的现状让我们没好书可读?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面对国民阅读危机,我们将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9.
推进我国全民阅读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全民阅读正在经历一个从局部慢热到逐渐升温进而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过程。我国全民阅读活动虽然趋热,但全民阅读的规模和效果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出版科研所1999年起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降为48.7%,较1999年降低了11.7%。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8月至2008年初进行的大型调研工程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本次调查发现:1.报纸是国民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图书阅读率止住连续下滑趋势,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报纸以73.8%的阅读率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8.4%,排第二位,比2005年的47.9%提高了10.5%,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记者韩阳)第11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前夕,为配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11部委发起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正式发布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调查成果显示。一、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但认为“读书越来越重要”的人们在调查样本中仍占到84%以上的比例。来的最低点。五、我国国民杂志阅读率逐步上升,杂志市场前景看好,文化娱乐类、家居生活类和文学艺术类成为阅读率最高的前三类杂志。2005年我国识字者杂志阅读率为55.3%,超过国民的图书阅读率,这说明我国杂志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公布的第四次我国印刷品阅读情况调查表明.国民阅读率已经从1999年的60%跌到了2005年的48%,使人深感印刷面临的危亡。与此同时,余秋雨先生反对设立“国家读书日”,以及他关于“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成为灾难”的言论,顿时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8次。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0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在第1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有关方面正式对外发布了以下十大初步研究结论:1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阅读作用的认知程度较高,国民综合阅读率达77.1%,传统纸质媒介阅读率稳健增长,数字阅读接触率强劲增长。  相似文献   

14.
英国、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出版大国.他们之所以有强大的出版能力,与其重视国民的阅读是分不开的.这三个欧洲国家的阅读情况调查不仅有国家机构和行业协会参与,还有很多知名传媒集团、市场调查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虽然英国、法国和德国各阅读调查机构的标准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还是能从读书重要性、阅读率、阅读量、阅读偏好、购藏书情况等几个方面全面了解这三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概况.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4月19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在京公布调查结果。从传统出版物的阅读情况来看,纸质图书的阅读率与阅读量均有小幅增长,但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呈较快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6.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103-103
2023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8%,较2021年上升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1%,较2021年上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开展的第三、四、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为依据,从我国国民媒体阅读率、学生阅读现状、家庭藏书、图书馆情况等方面考察。得出国民阅读率整体上止住连续六年下滑趋势,略有回升,存在城乡差异性,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国民阅读率提出浅陋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与传播学出版研究院对外发布了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次调查覆盖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效样本量较往年增加一倍至40600个,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20亿。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和综合阅读率持续上升,已连续7年稳步上升,国民对开展全民阅读抱有强烈期待;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50.1%,传统报刊阅读受到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培养未成年人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韩阳)4月22日,在"世界读书日"前一天,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去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首次止跌,为48.8%,回升0.1个百分点。而在本次调查中,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  相似文献   

20.
正4月21日,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由该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的初步研究成果。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2.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9.8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0.4个百分点。至此,自2007年以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7年稳步提升。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本次调查严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沿用4套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本次调查样本城市为74个,覆盖我国29个省(区、市),调查的有效样本量比往年增加一倍,达到4060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