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觉新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里塑造的一个独特的人物,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小说画廊中罕见的受难者形象。他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作品中任何一个旧制度的牺牲品,然而,他对待任何逆境厄运的态度又是如此顺从,一忍再忍,他那懦弱的性格,在整个《激流三部曲》中,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作为他懦弱性格的表现,给人印象最深者,莫如眼泪和哭泣。在作品中,他是眼泪流得最多的人,仅在《家》中,写他痛哭、大哭的就有七、八次,还有那数不胜数的“抽泣”、“流泪”,说《激流》是写高觉新流泪的历史并不过分,他的眼泪流得最多、最久。了解高觉新的…  相似文献   

2.
书痴     
<正>我家有一位“书痴”,他看起书来可谓废寝忘食。要是你在他看书时叫他吃饭,他便会回应道:“书中自有米饭,书中自有馒头。”他看书时非常专注,那可真对得起他“书痴”的称号:一张椅子、一支笔、一个安静的环境、几本可看的书,就足以让他乐在其中。瞧,他此刻正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呢。只见他时而咬紧嘴唇,  相似文献   

3.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07,(23):15-16
徐金才校长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总是那么生动:勤敏、精干、从容、洒脱。见过以后,他仍在你的眼前浮现,让你继续从他的健谈中回味出一些哲理,从他的文字中领悟到鲜活的思想。他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实验,在“教育家办学”的召唤和主题中行走,渐行渐高,渐行渐近。  相似文献   

4.
沈志华,充满传奇色彩的学。就我们所知,他是目前大陆史学界惟一经济完全独立的自由学。没有工资、没有退休金,没有单位,职称更谈不上。但是,我们可以称他为教授、博导、研究员,他当之无愧!中国史学会选举他为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中学特聘他为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特聘他为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很多国内名牌大学都留下了他讲课的声音。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韩国仁川大学等国外名牌大学也留下了他讲学的足迹。能登上这些大雅之堂,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更何况他还有三百余万字已出版的述!而他却是一个没有正规名分的“野”教授而已。带着对他学术成就的尊重,和对他本人的浓厚兴趣,我们一行四人采访了他。这一聊就是一天。他管饭,还有西瓜招待。  相似文献   

5.
父亲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不抱我的,也不用他短短的胡子扎我的脸。无论星光灿烂、月影朦胧,也无论风起云涌、星星小雨。他总是燃着油灯,坐在院里的那排芭蕉叶下。蕉叶荣了又枯,枯了又荣,他坐了十多年,就像罗丹的雕像作品。父亲在思考什么?他那个坐姿,似乎让我胸闷而恐慌。在我的记忆中,我从不淡我爱他,虽然我确实是爱他的,因为我觉得他不是爱我的。  相似文献   

6.
赵平 《青年教师》2009,(9):15-19
可能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李清洙对于吉化九中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他是名符其实的“坐地户”,吉化九中1981年建校,而1988年毕业的李清洙便来到了吉化九中.那时的吉化九中像他一样年轻、有朝气,而李清洙也怀着激情与梦想,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如果翻开他的履历,可能会发现他的生活轨迹简单得很:10年班主任、6年年级组长、5年德育校长,然后就是主政吉化九中,他以直线上升的方式,完成了从基层到领导层的跃升,这表面平静、内里波澜的奋斗历程,只有李清洙自己知道其中的跌宕起伏、苦辣酸甜。  相似文献   

7.
孙芳 《高教研究》2005,21(2):76-79
和整个人类的命运一样,茫茫历史长河中,中国文人命运多舛。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一位旷世奇才: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唐诗之后开辟了宋诗新的天地;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他同宋代的著名书法家蔡襄、米芾、黄庭坚一起,号称“苏、黄、米、蔡”;他与画竹名家文同同为“湖州画派”的代表;他具有高度的音乐素养,他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灵魂的孤零使鲁迅在汉语生存语境中独一无二。 鲁迅的生命中没有上帝,没有源于上帝的土壤、清泉和亮光。仰望夜空,他看不见永恒救赎爱的天窗敞开,他不能由此蒙恩惠、得怜恤、得随时的帮助。他敞开自己的灵魂向一个漫漫长夜,孤苦零丁。有饥渴,他无处得饱足;有盼望,他无处得回应;有软弱,他无处得坚固;有过犯,他无处得清洗;有试探,他无处得抵挡;有求告,他无处得垂听;有痛苦,他无处得安慰;有疑惑,他无处得启明。他不能举净洁的手向上帝祈祷,不能敞有罪的心向上帝忏悔,没有灵魂根基上完全的交托和仰望。他的灵魂行走在夜的长空,前后左右都是黑夜。他的心没有来路,没有归途。困苦焦躁的思虑是他的生命舟。只有困苦,没有喜乐。只有颠沛,没有安息。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古时期,尤其是民族大融合、民众大迁徙、南北文化大交融、因而语言也发生很大变化的南北朝时代,是一个新;日交替、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研究这一阶段的语言现象,特别是来得最快的词汇变化,对于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有着特殊意义,本文仅就南北朝时期的代词“他”、“身”、“许”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一、他关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起源年代,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杨树达认定《后汉书·方术传》中“还他马,放汝罪”中的“他”是第三人称代词,王力先生则力驳此说。在《汉语史稿》中,他认为这个“他”…  相似文献   

10.
晨钟暮鼓     
晨曦泛起,东方渐白,宝光寺中钟声袅袅,余香萦绕。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和尚正在打扫庙堂。秋风萧瑟,红叶飞舞,飘落在他脚边,发出沙沙的细响;他却只是木然,脸上的神情如石刻一般,无神的双眼中却隐约透出一阵杀气。不久,一群日本游客在住持的引领下走进寺中。老和尚只是站在一旁,很费力气似的注视每一个日本游客。他的目光突然停在了一个日本老人脸上,停在他左颊的那颗豆大黑痣上。是的!就是他!老和尚只觉得几十年前的仇恨重新燃起…………他听到枪声,听到哭喊声。他从山上赶回家。他只看到一片狼藉,他只看到他的父母、他的妻子都躺…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曾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也应实现这“六大解放”。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即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刨设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变一味灌输为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长山同志在教育这块圣洁的净土上耕耘了 24个春秋。他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到学年组长、教研组长,从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到教学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创出了佳绩。   教育是兴国之本,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他选择了这条路。他常对同行们讲:“干一行爱一行,干就要干得出色。”他所教的毕业班多年在县统考中名列前茅;他所分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次受县、地教育系统的表彰;他所管理的学校是边陲小县绽开的一朵鲜花。   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他勤于学习,敢于改革,善于总结。…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他的孤独、漂泊、恐惧、焦虑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西方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14.
丁治宇是南京市宁海中学初三(4)班的学生。在他近十年的学习之路上,年级第一名的宝座好像认识他一样,几乎每次都专为他而留。近日,记者带着好奇采访了他,想从他身上为众多被课本和考试压得透不过气的学子取点经。丁治宇说,学习对于他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在看似复杂的abc、xyz中,他享受到了无限的乐趣。对于学习,他到底有哪些“秘密武器”呢?不是笨鸟也先飞丁治宇绝不是一只“笨鸟”。他很聪明,但他没有依赖聪明,在学习上他总是先人一步。每年的寒暑假,当别的同学陶醉于电视、电脑游戏或玩耍的快乐中时,丁治宇正在家中实施他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工具书蔡宝珠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卓有成就的学者。他一生酷爱读书,读书在他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是他革命生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作为特种书──工具书,同样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喜...  相似文献   

16.
他在育人的岗位上——记安阳县吕村镇二中校长袁林森●刚呈云■教坛英华他叫袁林森,是安阳县吕村镇第二中学的校长。他高个、宽额、明眸,生性倔强,精明干练,人人都说他是事业上的干将。1983年,袁林森调入吕村联中工作,接了一个纪律、成绩均为全校倒数第一的“双...  相似文献   

17.
苏曼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人,他集画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僧人、革命者于一身.住他短暂的三十五年的颠簸生涯中,他的身世和经历都有一种传奇性色彩,历来为许多人探寻不已。他身披一袭裂裟而情缘未了.在一次次的人生旅程中遇到了爱慕他的女性.他在感受到异性的温暖之爱的同时竭力拂去这一世俗的欲情他时而清醒,时而迷狂,时而显示出鲜活的人性光芒,时而又循着看不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中特别采访了一位中学生,他读书7年,上网却已经有8年的时间。同时采访的还有他的母亲,他母亲几乎是在哭泣着说话,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儿子自从染上网瘾以后,人全变了,从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态度暴躁、行为失态的孩子,而当记者面对他本人谈起网络的时候,他却表现出了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19.
上帝的谈话     
约翰是一个小偷,他的专业技术到了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的地步。在同行中,在同出一门的师兄弟中,他是惟一一个没有被逮住过的人。因此,在这一行中,他的声望相当高。他也口出狂言:天下没有他拿不到的东西,也没有他进不了的房子。  相似文献   

20.
范质传     
翻开《宋史》列传部分,排在后妃、宗室、公主等皇室成员之后的第一人是范质(911—964)。他在五代后唐中进士,做县令,在后晋官居翰林学士,在后汉做过中书舍人,在后周担任宰相,是世宗的顾命大臣。陈桥兵变时,他却在太祖眼泪的软化与军校利刃的威逼中,率领后周文官武将拜伏于昔日曾为自己下属、而今黄袍加身的新天子阶下,成为赵匡胤登基后最先任命的宰相。北宋建国之初的相关仪典由他主持制定,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代名相赵普由他举荐。他才华出众,清正廉洁,处事公允,勤于著述,但在五代兵荒马乱、风云变幻的政局动荡中,他能保其身而不能全其节,“勿请谥,勿刻墓碑”的遗嘱,透露出他内心的愧疚与辛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