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或 《地理教育》2009,(4):22-2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必修I)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是一大难点,不少同学不能正确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笔者用废纸盒自制了一件教具,用于课堂演示,以求突破该难点。  相似文献   

2.
金剑 《地理教育》2014,(7):49-55
一、考点扫描 二、知能构建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由于黄赤交角(23.5°)的存在,加之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往返运动,从而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有规律地季节变化(形成四季)和纬度变化(形成五带).具体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全球分布状况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推算各地地方时、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各地昼夜长短与图示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受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的局限,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已成为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最难突破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采用了“化难为易法”,实践证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5.
许婉英 《地理教育》2012,(Z2):18-20
一、知识构建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袁俊科 《地理教育》2013,(Z2):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内容的要求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条。第一条标准重在"演示",意在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二  相似文献   

7.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必修I)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是一大难点,不少同学不能正确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笔者利用废旧纸盒自制了一件教具,用于课堂演示,以求突破教学难点,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唐彧 《中学文科》2009,(3):78-79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必修I)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是一大难点,不少同学不能正确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笔者利用废旧纸盒自制了一件教具,用于课堂演示,以求突破教学难点,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物理教学中有趣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现状是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相对弱化,利用媒体课件代替实际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利用先进技术参与教学是必要的,但不能“忘本”。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___________ 1.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做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写法,能口述老师演示的小实验,并能书面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运动”属于高中地理必修I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本课时的内容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又是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必修I)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重点、难点和考点之一,又是学生今后学好地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学习物理时,实验必不可少。“物理、物理”,没有看见“物”,怎能悟出藏在其中的“理”来呢?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丰富而全面,其作用勿庸赘言,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再演示一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更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现举两例:  相似文献   

13.
高考对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方式呈现多样化,试题灵活多变,对学生的空间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而利用"侧视光照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将隐含、抽象的地理信息变得直观、明朗,将复杂问题变得深入浅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用示意图、简图或立体图像等分析地理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光照图,动态分析因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理事象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现在施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终生发展的兴趣和能力,其核心是造就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素养是创新的重要一环.但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学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较注重对学生演绎推理和解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中,不少地方都涉及空间立体问题,特别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此类问题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要求高,绝大多数同学会觉得问题所描述的情景难以想象,因而无法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这部分问题。要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将空间三维情况转化到我们熟悉的二维世界中来。如何实现降维呢?这就需要用到三视图。也即我们需要事先选定从什么角度去观察这个三维空间,而这个角度必然对应着某一个平面,当我们正对这个平面时,就将垂直于平面的维度给忽略了,从而画出一个二维平面图。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角度:正面、右侧面、左侧面、俯视、仰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这种方法,所以物理课堂上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熟练地运用这个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让他们了解各种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进行化学小实验呢?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  相似文献   

17.
物理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它要求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实验教科书与旧版教科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小栏目,它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笔者对人教版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和选修3(3-1,3-2,3-4)系列中的"做一做"栏目进行了统计,共有51个内容,其中属于实验性的活动有29个,"做一做"栏目属于扩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题原则的前提下,实验探究型“小实验”题在考题中悄然增多.体现实验的“简约性、安全性”.主要考查学生围绕一个实验目的设计简单实验装置、选择适宜试剂、探究实验原理等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9.
1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电学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在学生分组实验中,使用的导线常常是将两端直接去掉外包皮,然后将两端的铜丝接到器材的接线柱上,却常常因为导线接头处的种种原因导致实验不能顺利进行或实验有较大的误差。使学生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甚至会影响老师上课的效率。导线引起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1)学生连接时由于逆时针方向绕铜丝,在紧螺母时会导致接头脱落或接触不良;  相似文献   

20.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盆盆罐罐做实验,拼拼凑凑当仪器”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因地制宜地设计各种类型的随堂小实验,一方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物理的真实性,感受到物理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随堂小实验实施有效教学,体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