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刚走进屋里 ,尚未落座 ,一位女领导干部热情大声喊问着 :“刘帅夫人在哪儿 ?刘帅夫人在哪儿 ?”汪妈妈起身静静答道 :“她不叫刘帅夫人。她叫汪荣华 ,我就是汪荣华。”  相似文献   

2.
陆刚佑 《广西教育》2006,(1B):12-13
李煜是桂林市田家炳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她个子不高,身体不壮,小巧玲珑。有的老师想不通,这个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没有威严的女教师,怎么管得了学生呢?其实,别看李老师温柔如水,然而她能以柔克刚。这“柔”就是她那颗真诚的炽热的爱心。凭借这颗爱心,什么顽石,什么金刚都能把它熔化;什么差班,什么乱班都会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章。让我们来看她一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吧。  相似文献   

3.
棉花糖     
放学了,大家纷纷走出校门,不远处传来一阵吆喝声:“卖棉花糖呦,好吃的棉花糖呦,快来买呀!”我跑过去一看,只见一位中年妇女身穿红色的衣裳,脚穿着一双普通的黑皮鞋,正在做棉花糖。她熟练地用左手舀起一勺白糖,放进面前的架子上的一个小容器里,然后用脚踩动脚踏板,那容器就飞快地转动起来。不一会儿,便“吐”出一些细如蚕丝的棉花糖来,她右手拿起一根竹棍,不停转动着,棉花糖便乖乖地粘了上去。米兰老师点评:先关注人物外表再看做糖过程,过程写得清楚、明白,就像在眼前做棉花糖一样。所以,按顺序写文章才会有条理。棉花糖$湖南省娄底市涟钢四…  相似文献   

4.
我的小表妹是个小小发明家,她的“发明”总是能震惊全家,你可别不信哦!有一次,大姨妈为表妹买了一个棉花糖。“哇?!这是什么?是天上的云朵下凡了吗?”小表妹兴奋地问。“这是棉花糖。”“糖?!那一定能吃哦?”“当然。就是给你吃的。”“哦!耶!万岁!”小表妹接过棉花糖,吃得可开  相似文献   

5.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600多个4~5岁的孩子分批被一位和蔼的女士带到几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她将离开十五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谁没有吃掉面前的棉花糖,回来她会再给他一块棉花糖的。  相似文献   

6.
妹妹分糖啦     
正妈妈奖了妹妹一盒糖,本以为她会立马把糖吃得一干二净,可我发现自己想错了。妹妹从糖盒里拿出一颗递给我,说:"姐姐,给你吃,如果还想吃就找我哦。"我愣住了——最爱吃糖的妹妹竟然懂得了分享,而且,她给家人每人分了一颗,盒子里的糖本来就不多,被妹妹这么一分,就只剩最后一颗了。《分享》节选  相似文献   

7.
搞不清楚了     
小番茄的数学思维一直很差,虽然他会像背书一样从1数到20,但事实上概念全无。所以近期外公外婆的教育工作重点从逻辑认字转移到了数数,成天拿些小番茄喜欢的东西来引诱他数,数对了就有得吃。这日从幼儿园回来,外公又拿出若干颗糖来,小番茄很成功地数出来了:“有五颗,五颗糖!宝宝吃!”秉承诚信的原则,五颗糖的所有权全都划入了番茄的名下。他正吃得欢,冷不丁外婆发问了:“宝宝,是一颗糖多还是两颗糖多啊?”番茄头也不抬地说:“两颗!”“那么两颗多还是三颗多呢?”“三颗!”“三颗多还是四颗多?”“四颗!”正当外公外婆沾沾自喜以为外孙开窍之…  相似文献   

8.
我女儿两岁多了,生病时吃药成了一件令我头疼的事。我好说歹说,她就是不吃。强行喂她,她一哭一咳,又把药全都吐了出来。不知谁有什么好办法?北京刘亮 1 糖果奖励我们每次给孩子吃苦药时,就拿一块儿他爱吃的糖说:“把药吃了,就奖励一块儿糖。”他为了得到这块儿糖,就痛痛快快地把苦药喝了。河北唐山陈飞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延迟满足教育理论确实很火,但这招真的好吗? 延迟满足起源于著名的“棉花糖实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项“棉花糖实验”,规则是: 1.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面前准备好的棉花糖,但没有奖励. 2.如果能够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会额外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3.等不及的话,可以...  相似文献   

10.
过年了嘘嘘乐宝贝碍到?好多好多的糖。有玉颜 六色的彩虹糖有像白云一样的棉花糖,有放进嘴巴就 会跳舞的跳跳糖还有各种各样的巧克力和奶糖。噢! 太美妙了!嘘嘘乐宝贝看到那么多的糖简直幸福得就 要晕倒了! “这么多糖放在哪儿比较好昵?”嘘嘘乐宝贝拍着脑集 想。“对?豁鼠奶奶的房子里整天都黑平平的,没有一丁点 漂亮的色彩!栽把彩虹糖给她送去p巴这样她每天吃彩虹糖 的时候都能看见漂亮的颜色。”对赶紧给她送去! 嘘嘘乐宝贝刚刚回到家就碰见了好朋友小熊。“小熊小熊 你来得太巧了!我刚要来找你,栽有好吃的东西和你一起分享!” 听说有…  相似文献   

11.
吉米买的是棉花糖。当他匆忙跑回家时,没把装糖的口袋袋口扎上,棉花糖遇到水,全化了。  相似文献   

12.
软软跟着爸爸妈妈去大森林里玩。美丽的森林里,青青的树,柔柔的草,花儿像彩色的星星。突然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软软看到一只大白兔倒在不远处的草地上,一只小白兔慌慌张张地向她跑来。软软赶紧蹲下,用裙子把小兔罩住。一个端着猎枪的叔叔走过来,捡起那只被打死的大白兔,问:“你们看到一只小白兔吗?”软软连忙摇头。那个可怕的叔叔走了,小兔钻出来,她的腿被弹片打伤8了。“妈妈死了,我没家了!”她的红眼睛哭得更红了。软软安慰她:“别伤心,跟我回家吧。”小白兔告诉软软,她叫棉花糖。回家的路上,棉花糖晕车了。她紧紧缩在软软怀里,一路…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她在森林里散步时,发现了一些外表奇特的种子。她说:“我要捡三颗回家种,我想看看它们能长出什么。” 于是,这位老奶奶捡了三颗种子回家。她把种子种在了花园里。每天清早起床后,她都要看看种子长出来没有。 一天早晨,老奶奶发现一只公鸡在花园里刨土,还没来得及赶,这公鸡已吃掉了一颗种子。“只有两颗种子了。”老奶奶惋惜地叹了口气,“但我要看看它们能长出什么。” 第二天,下了不少雨。当老奶奶去看种子时,发现只剩一颗了,另一颗种子给雨水冲走了。“只有一颗了。”老奶奶又惋惜地叹道,“我得看看它  相似文献   

14.
虽然由美国人DanielGaoleman在其出版的《Emo-tionalIntelligence》即《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时间尚不足10年,但其观点与理论已经引起各国教育及心理学专家的高度重视,在我国也同时引发了一场关于情绪智力问题的探讨,人们开始用新的视觉来看待我国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问题。美国科学家所做的“棉花糖”实验,也许有助于我们对情绪智力的理解:研究人员分别发给每一位4岁的小朋友一颗棉花糖,并且告诉他们,马上吃掉的小朋友,只能吃到一颗棉花糖;如果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后再吃的,就可以得到第二颗棉花糖。过了20分钟,待研究人员返回后…  相似文献   

15.
我校举行了“家教论坛”活动时。一位嘉宾在回答(你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说“:其实,我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进行教育,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具有那些所谓的‘优点’。”奇怪!不教育,孩子怎么就成了同学的榜样,怎么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当仔细看这位家长时,我顿时发现,她孩子的言谈举止与她简直就是出于一个模型。我想:这个家长其实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她其实施行的是一种“无声教育”!身教重于言传,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现在家长往往更注重言传,教育孩子什么要做,什么不能做云云。有的心平气和,循循善诱,有的脾气暴躁、大声呵斥。前者,孩子也…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名被试儿童每人一颗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到两颗。结果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两颗软糖。  相似文献   

17.
<正>#02ANNEGIEN相信每一个人看到Annegien发布的照片时,都会被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精湛的PS技术所吸引。粉红色的天空和月亮、棉花糖做成的雨伞、小心地把月亮捧在手上……这个女孩有一颗宇宙黑洞般极富创意的大脑和一颗极度善良又柔软的心,她的PS作品除了创意,还都呈现出一种温柔的包容感。阴冷的主色调中,仍旧会呈现出明媚的希望,体现了一种即使现实冰冷,她依然坚定地相信美好,同时接纳不如意、糟糕的心愿。  相似文献   

18.
三角糖     
看着手中那一颗颗包装得精致而又形状不一的五颜六色的糖果,竟想起了小时候那百吃不厌的“三角糖”。小时候,我们一听到那苍老而又有力的叫卖商“用破拖鞋、破凉鞋换糖罗!”我们就会拿起自家没用的拖鞋、凉鞋,跑向那声音的所在,祖母则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跟着我走,而我则会把她抛得老远。换糖的人代步的是一辆“老  相似文献   

19.
藏糖游戏     
星期天,我和表弟小轲在家里玩藏糖游戏。糖必须藏在自己的身上。糖藏好后,由另一方来寻找。游戏开始了。表弟先藏糖,由我来找。他藏好糖后,兴奋地大喊:“哥哥,你快来找呀!”我立即跑过去,开始在他身上进行搜查。我想,口袋里最容易被发现,他自然不会把糖藏在那里。我从头到脚把他全身都找了一遍,就是没有找到那颗糖。“你会把糖藏在哪里呢?”我自言自语道,这时表弟露出得意洋洋的样子,说:“我看你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吧!”表弟迅速从口袋里拿出那颗糖,高兴地说:“哥哥你输了。”我拍了一下头,“哎!想不到你竟然敢冒险把糖藏在最危险的地方。”表…  相似文献   

20.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于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