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1995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加州大学的弗里德里克·莱因斯(F.Reines)因在50年代中期领导一实验小组,捕获到由泡利(W.Pauli)假设并认为“可能永远也探测不到”的粒子——中微子.而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丁.佩尔(M.L.Perl)(因发现τ轻子)一起获得了199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中微子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β衰变的研究.1930年12月4日,泡利为解决β衰变中的连续谱问题,假设在β衰变中,除了放射电子以外,还伴随着放射一种还不为人知的中性粒子(后由费米(E.Fermi)命名为中微子).随后,费米根据这一假设,建立了著名的β衰变理论.在β衰变中引入中微子,不仅可以解决能量守恒问题,也使动量和角动量得以保持守恒.一种粒子的引入,解决了三大守恒定律的困境,谁不为之动心呢?然而,如何切实地捕捉到中微子呢?却长久地困惑着人们!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2 0年代末 ,人们在研究β衰变的实验中 ,发现总有一部分能量和动量消失了 ,这在当时确实令人迷惑不解 ,当时许多人就认为这些实验表明能量和动量并不是普遍守恒的 ,甚至连玻尔 (丹麦物理学家 ,1885~ 196 2 )也持这种观点 .1931年 ,泡利 (奥地利物理学家 ,190 0~ 195 8)为了解释 β衰变中的能量和动量失踪现象 ,根据守恒定律大胆地提出 ,应该存在着一种当时还不知道的极其微小的粒子 ,正是这种粒子带走了β衰变中那一部分能量和动量 .1933年 ,费米 (美国物理学家 ,190 1~ 195 4)提出 β衰变理论 ,把这种粒子叫做中微子 .泡利的预言…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 1.1930年泡利提出,在β衰变中除了电子外还会放出不带电且几乎没有静质量的反中微子ve.氚是最简单的放射性原子核,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微子的泡利假设到实际探测到中微子的几个重要实验,全面介绍了中微子及中微子实验的最新成就。由于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雷蒙特·戴维斯(RmymondDavisJr)和小柴昌俊(MasatoshiKoshiba)在中微子探测研究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中微子实验所开创的中微子天文学正处在21世纪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  相似文献   

5.
《教材通讯》1985年第4期蒋先明、覃成真在《对化学教材中β衰变方程式的意见》一文中,对β衰变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中微子的存在也已被实验证实。在β衰变中,中微子的确不能被忽略;但书写β衰变方程式中是否一定写进中微子值得商榷。因为β衰变方程式无论如何写法全不能概括β衰变全貌,它只是  相似文献   

6.
1945年-泡利     
泡利(Wolfgang Pauli, 1900-1958)因发现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获得了194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7.
万越蒲 《物理教师》2000,21(4):26-27
1预言中微子 19世纪末,随着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连续发现,人类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可是,科学家在研究原子核放出电子转变成另一种新核的β衰变中,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β能谱是连续谱,且发生β衰变后的总能量减少了. 当时,量子理论大师玻尔也弄不清其中原因,他甚至认为,在亚原子粒子问题上,能量可能真的不守恒了.但这是一个人们不能接受的观点,因为能量守恒定律早已是公认的普遍的基本规律.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于1930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他认为;在β衰变中除了电子以外.同时还…  相似文献   

8.
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因发现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获得了194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物理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2 0分钟 .第 卷 (选择题 ,共 40分 )一、本题共 10小题 ,每小题 4分 ,共 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 4分 ,选不全的得 2分 ,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 .1.原子核自发地放出电子的现象称为 β衰变 ,开始时科学家曾认为β衰变中只放出电子 ,即β粒子 ,后来发现 ,这个过程中 ,除了放出电子以外 ,还放出一种叫作“反中微子”的粒子 ,反中微子不带电 ,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弱 .下面关于 β衰变…  相似文献   

10.
杨发文 《物理教师》2003,24(8):48-50
因发现不相容原理而荣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是近代物理学史中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优秀物理学家。他的一生留给后人的启迪耐人寻味。对量子力学基础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玻恩,是一个同爱因斯坦和泡利都有过密切的个人接触因而对他们两个都有深刻了解的人,他在泡利去世11年后的1969年,在一个评注中对泡利有这样一个评价:“自从他(指泡利)在哥廷根作我的助手以来,我就已经知道他是唯一一位可与爱因斯坦相比的天才。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也许甚至比爱因斯坦还要伟大。但是,他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一种人。在我看来,他没有达到爱因斯坦那样的伟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发展.而大学教材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点,却没有得到更新,还保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本文就如何改进这方面的知识和教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中微子简介1.中微子的发现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在β衰变过程中,除了电子之外,同时还有一种静止质量为零、电中性、与光子有所不同的新粒子放射出去,带走了另一部分能量,因此出现了能量亏损.这种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弱,以至于用仪器也很难探测得到.未知粒子、电子和反冲核的能量总和是一个确定值,能量守恒仍然成立,只是这种未知粒子与电子之间能量分配比例可以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12.
原子的状态是由原子中的电子组态决定的。一种电子组态可以构成不同的原子态,原子处子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原子基态。确定原子基态的基本依据是泡利(W·Pauli)原理和洪特(F·Hund)定则。在现行的原子物理教科书中,确定原子基态的方法,一般都是先找出同科电子所有可能的电子组态,再去掉不符合泡利原理的电子组态,然后按L-S耦合法则求出所有可能的原子态,最后根据洪特定则来确定原予基态。这种方法非常繁琐,学生不易掌握。根据泡利原理和洪特定则,我们可以得到确定原子基态的一种简易方法。泡利原理指出,在原子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处在同一状态,即在原子中不能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25日是奥地利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诞辰90周年纪念日,也是他因发现“不相容原理”而获得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45周年。泡利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在中学学习期间就对物理学、尤其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感兴趣。19岁时他就做了著名物理学家索末菲的研究生,并发表了两篇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论文,引起很大反响。索末菲大胆推荐泡利为《数学科学百科全书》撰写有关相对论的综述文章。泡利以惊人的速度写出一篇大约250页的专题论文,至今仍被认为是关于相对论的经典著作之一。泡利和海森伯都当过玻恩的助教(海森伯也曾是索末菲的学生);后来他们都到了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 1,有一种衰变叫耳衰变.它发生于核内中子数相对过少的放射性原子核.核内的一个质子可以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并发射出一个中微子而转变为一个中子.经过一次五C衰变后原子核的() (A)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 (B)质量数增加1,原子序数不变. (C)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不变.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讨论β衰变以及中微子性质、弱相互作用过程中遵循的诸守恒定律,从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中徽子和反中徽子促使质子和中子互相转化,从而实现提高冷核聚变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6.
肖飞 《培训与研究》2008,25(2):15-18
在众多的亚原子粒子家族中,中微子是最令人捉摸不定的基本态粒子。它们虽然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但它们似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它们与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基本理论有着广泛的和至关重要的联系。泡利是第一个预言中微子存在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有着和中微子一样的迷,既琢磨不透,又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7.
“共存”——即大量共存,就是离子间不相互反应,离子浓度不降低,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原因如下: 1.氧化——还原反应NO_3~-(H~+),Fe~(3+),MnO_4~-(H~+),ClO~-(H~+或OH~-),Cr_2O_7~(2-)(H~+)与(S~(2-)、I~-、Fe~(2+)). 2.双水解反应Al~(3+)与CO_3~(2-),SO_3~(2-),HCO_3~-,HSO_3~-,S~(2-),  相似文献   

18.
H~+与CO_3~(2-)在溶解性表中相应的符号是"溶、挥",存在与多种生成物之间的指代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为此,引入符号条件,得出H~+与CO_3~(2-)组合在溶解性表中相应的符号只对应H_2CO_3这一生成物。再通过分析论证,进一步得出H_2CO_3只具有可溶性,不具有挥发性,因此建议将H~+与CO_3~(2-)组合在溶解性表中的相应符号改为"溶(或)-"。  相似文献   

19.
近年高考物理有关"原子物理"的试题中,原子核结构、原子能级、核反应方程和质能方程是考查热点。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衰变规律。高中物理主要介绍了两种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α衰变规律:每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即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均减少2)。β衰变规律:每经过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即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减  相似文献   

20.
一、原子核的衰变次数与核子数目的变化情况抓住α、β衰变的规律求解. 例1 放射性元素钚核_(99)~(244)Pu经过多少次α、β衰变后将变成铅核_(82)~(208)Pb;钚核比铅核多多少个质子和中子?此衰变的全过程中共损失了多少个中子? 解析设此过程中发生了x次α衰变,y次β衰变,则衰变方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