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一切事物作为过程而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矛盾即过程,而过程的根源在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过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讲,教学过程就是由矛盾组成的,它时刻变化着、冲突着、发展着。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相对,它强调事物的“个  相似文献   

2.
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一分为二”,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扫除林彪、“四人帮”制造的混乱,坚持辩证法观点是十分必要的。毛泽东同志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什么是“一分为二”?“一”就是矛盾着的统一体,对立面的统一性;“二”就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两种因素、两种趋势;“分”就是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以及分化、分解和转化。简言之,即统一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具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倾向,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才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可见,“一分为二”首先是表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绝对性。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一个统一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对立双方互相联结、互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作为社会规范性调节系统的组成部分,属于同一系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它们的本质是同一的。然而,象其它一切相互关联的事物一样,一事物和他事物都不是绝对同一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对立。道德与法相互区别的本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道德与法自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它们相互区别的特殊本质。任何事物,其内  相似文献   

4.
我们某些人一直被一分为二的思想蒙住眼睛,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相互对立的两方面,"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特别强调矛盾的对抗性和普遍性,这种观点属于极端的"一分为二"观,将一切社会事物都分为对立的两极、没有折衷。不讲相对性、只讲绝对性;不讲妥协性、只讲斗争性;强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认为斗争是绝对的,矛盾的解决是暂时的,融冲  相似文献   

5.
的意义上来分析否定的,它是矛盾对立面的一个方面。“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在它们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中,当肯定的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的方面在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就使事物转化到自己的对立而,达到对事物的自身的否定。”④第二个层次,作为“扬弃的环节”的关于“否定”范畴,人们总是从“否否定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上去理解它,井认。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并不为这是否定范畴的最高层次的意义和作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用。这样理解无疑是正确的,但又…  相似文献   

6.
矛盾新解     
矛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的结构是怎样的,矛盾的同一性是否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否是绝对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矛盾解决的形式是什么,这些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一直困惑着人们的思维。如果运用层次思维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也许能够走出困惑,给矛盾以新的解释。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对立又相互同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矛盾既包括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相似文献   

7.
修辞格“对比”与表现手法“对比”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常常容易混淆,需要认真辨析。两种“对比”各有不同的特点,值得对比对比。首先,它们在定义上,存在着差异。修辞格“对比”是指把两种事物或同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对比”则是指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照比较的写作技巧。再者,它们的运用方式和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相对主义有很长久的历史,它虽没有统一完整的理论形式,但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它很早以来就表现于某些哲学体系,并被广泛利用于历史学、伦理学、美学和自然科学之中.“相对”和“绝对”是反映事物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哲学范畴.一般说来,“相对”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比较关系的、有限的;“绝对”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需比较的、在各种情况下都适用的.相对主义强调现实的变动性、不稳定性、否定事物的确定性,只承认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性,而不承认可能的客观真理和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在对待事物或认识过程中存在矛盾时,相对主义只重视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而对矛盾双方的界限及其区别和对立则较少注意  相似文献   

9.
对比,是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事物的真与假、好与坏,总是在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容易显露出来。一个人的美与丑、善与恶,也只有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对比中,才会被表现得更鲜明、突出。生活中的这些深刻道理,用到艺术中去,就产生了对比、映衬、烘托等手法。所以,对比手法,实质是现实生活中矛盾对立现象在创作中的真实反映,也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学说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对比和衬托作为隐喻艺术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隐喻价值。对比是通过对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突出其中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的特点,鲜明地反映某种思想、突出某种主题,一般分为外部对比法和内部对比法。艺术衬托则是利用事物之间相近似或相对立的事物作陪衬,从而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具体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相似文献   

11.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谆谆教导我们: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学会照辩证法办事,首先就要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来观察和处理客观的一切事物,这就是要求对事物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毛主席十分重视分析矛盾的方法,指出:“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①毛主席为什么这么重视对事物所具矛盾的分析呢?就是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都是不同性质的对立的东西的统一。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我们分析事物,如果离开了对其对立双方的分析,也即对事物所具有的矛盾进行分析,那我们就不可能了解事物。毛主席说:“事物(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党务等等)总是作为过程而向前发展的。而任何一个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互相联系又互相斗争而得到发展的。”②任何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事物的这种发展的辩证过程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因此,我们的认识就必须反映这种客观过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转引自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一日《人民日报》)又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98页)这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准确、生动、深刻而又通俗的表述,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下面仅就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个角度,谈点肤浅的理解。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就是说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分为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都是本身包含着矛盾的,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毛主席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矛盾的含义1.辨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的关系。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把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在事物内部存在是不妥当的,它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例如,学校里的教和学是学校内部的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而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各有哪些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对矛盾双方之间所有“对立”和“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是说,不论什么事物,不论它在什么时候都有两点。“两点”,是又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又对立又统一就是矛盾。因此,两点论就是矛盾论,就是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它认为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同学对“矛盾”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这些模糊认识已经成为大家学好唯物辩证法的绊脚石,必须予以澄清。【模糊认识之一】矛盾就是对立和斗争。【评析】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统一即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把两者割裂开…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事物矛盾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深刻的阐述。毛主席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论》)“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主席又说:“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论》)但如何理解毛主席这些论述,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就有关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若干问题,发表一些初步的意见,希望引起大家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中一切矛盾的双方都依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有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事物才有变化发展,社会才有革命变革。因此,研究和把握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是很有意义的。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毛主席说:“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  相似文献   

18.
在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102页分析主要矛盾时指出: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教材的116页在分析内部矛盾时指出: “事物的内部矛盾足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是否意味着“主要矛盾”与“内部矛盾”是一回事呢?不然,两者的关系应该是较明显的。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两者的相互联系1.两者都是从矛盾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的。“主要矛盾”与“内部矛盾”都是从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关系”角度出发,一个从动因根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恩格斯:《反杜林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它的实质和核心.这一规律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着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正是由于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决定着事物的生命,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就是一分为二.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把对立统一规律,通俗而形象地归结为“两点论”.毛主席深刻地指出:“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  相似文献   

20.
中庸之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庸,从思维方法论的角度说,即是在诸多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最好状态的方法。中庸的最基本的核心,一是主张“执两用中”,反对“过”与“不及”;二是和,它是以承认对立并保持对立为前提的,和是对立的结合,不是对立的泯灭。运用中庸的方法论,扣其两端,分析正反两方面的情况,然后执两用中,确定事物的量与质,这样便可通达事物,实现主客观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