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根据李欧梵对颓废的阐释,《孽海花》具有颓废的艺术魅力和现代性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作为末世王朝最后留影的晚清社会的腐败与病态;清末妓女傅彩云的欲海沉浮;末世状元金雯青在官场和欢场上征逐和败退的虚无人生及其时不我与的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2.
由于作者的递更,《孽海花》由金松岑笔下的政治小说变为曾朴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小说。小说以赛金花为原型塑造了名妓傅彩云的形象,以洪文卿为原型塑造了状元金雯青的形象。透过傅彩云一生的历史,考察中国三十年“文化的推移”、“政治的变动”。以傅彩云的形象作为映衬,审视那个时代道德文章典范的状元金雯青,并通过傅彩云和金雯青的故事为主线,串起旧学名流与新学时代两个世界,把民族丈化置于新的时代之中,从道德与文章——实际上是教育——两个角度,通过对新学时代旧学人物的批判实现作者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3.
晚清小说塑造了一批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新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人物,这些新女性大胆果敢,不苟同于男权社会对她们的规约,有自己的见解和立场,与以往的文学家所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迥然有别。玙姑与傅彩云分别是《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中的人物,她们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无论是玙姑的才华,还是傅彩云特立独行的性格,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但在以男性作者为主体的叙述话语里,她们身上还是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作者的个人私见,这种私见受制于特殊时代所赋予作者的混合知识结构,也与封建纲常伦理的时代局限有关。  相似文献   

4.
晚清著名历史小说《孽海花》问世以来,研究者、评论者、考证者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就小说的政治影响,艺术造诣,创作方法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宏文博论不下百数十篇。本文不拟再就这些方面弄斧。然综观各家文章,对《孽海花》中所写之金雯青、傅彩云的真实模特儿洪钧、赛金花与作者曾朴的关系,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也不乏传说、揣猜,甚至臆造;就连赛金花本人在淡及她个人的身世及与曾朴的关系时,也有编造和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5.
就人物性格塑造而言,《金瓶梅》是独特的。其一,如果放入中国小说史的系统中来考察,《金瓶梅》是一道分水岭。在它之前的优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塑造基本上是扁平的,而在它之后的优秀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塑造基本上是圆形的。其二,《金瓶梅》在小说史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自身人物性格塑造的复杂性,作品中众多的人物形象呈现出由扁平向圆形过渡的趋势。本文拟就《金瓶梅》的人物性格塑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介绍《续孽海花》《续孽海花》作者燕谷老人系常熟张映南之笔名。映南为前清甲午翰林 ,曾任朝鲜领事。当时目击吏治腐败 ,外祸迫急 ,对德宗毅然变法有所了解 ,亦有所同情。民国后杜门家居著书自遣。丁丑日寇入侵 ,崎岖于桂林阳朔之间 ,绕道至海上 ,赁一小楼。生活极为清苦 ,乃将所撰《续孽海花》说部稿本售与出版商人。《孽海花》原著人东亚病夫为同邑曾孟朴 ,曾在上海创设真美善书店。生平著作除《孽海花》外 ,尚有自传式之《鲁男子》 ,尤喜翻译嚣俄小说。晚年体羸多病 ,读书虚廓园 ,而《孽海花》说部直至孟朴作古未曾完成。曾氏《孽海花》…  相似文献   

7.
在《皖南事变》、《第二个太阳》等新时期军事文学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反映出一种新的创作倾向;按照生活逻辑刻划人物,更注重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多样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孽海花》塑造了俄罗斯虚无党人和日本武士等一群异国英雄形象,并揭示了他们“义”、“忠”、“勇”等性格特征。小说作者通过塑造这些典型的乌托邦式异国形象,表达了渴求学习异域先进思想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在人物性格方面,《诗经》和《楚辞》的女性分别呈现出阳刚型和阴柔性的特征。本文以《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为例,简要分析了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阳刚性。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有血脉贯通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照搬,由于两书创作主旨不同,两个形象在书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也不同,《金瓶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武松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深化和扩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具社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清士人为解决国家内忧外患的困境,采取了诸多措施,其中解放女性成为重要一环,这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时代新女性的产生。新女性大都受过学校教育,接触过西方女权理论,甚至出国留过学,这在晚清一些小说中有所体现。《孽海花》的女主人公傅彩云可以说是新女性的先导,她个人主义色彩浓厚,大胆追求情欲,具备良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勇于向男权社会挑战。可是新女性也面临困境,晚清女性解放运动的对象虽为女性,可主导权在男性,女性处于“被动”地位;同时,“新女性”这一称谓在一些晚清小说中也带有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历史小说大体有两种叙事模式,一种为史传文学叙事模式,另一种为通俗演义的叙事模式.清末民初,以《孽海花》为代表的另一种历史叙事在悄然崛起.本文主要从人物的非英雄化与非道德性、多重叙事话语的交响以及在历史与小说之间三个角度来对《孽海花》的历史叙事作了初步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孽海花》在叙事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晚清讽刺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不同于其他讽刺小说的是,它同时也可以被视作一部历史小说。《孽海花》体现出的“史传”传统——记录历史的责任,撰写史书的意识——不仅让这部小说具备了历史小说的特性,而且影响了小说讽刺的方式和效果。《孽海花》这种历史与讽刺的高度融合,使小说的讽刺达到了那个时代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在清末民初文学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反映社会变迁风貌的小说可以曾朴的《孽海花》和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代表。《孽海花》主要表现的是社会精英阶层的心态转换,而《广陵潮》则集中表现的是内地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孽海花》对历史的表现带有传统史传文学的特点,表现出某种新旧杂糅性。《广陵潮》具有一种原发的自然的民间立场和民间视角,其作品以言情为主线形象地展现清末民初的民俗风情以及其在时代冲击下的演进和蜕变。作家对政治、社会主题的关注,是近代小说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将明朱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金瓶梅》、《红楼梦》中的婢女形象加以比较,从婢女形象演变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角度,论述在婢女形象塑造方面,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金瓶梅》、《红楼梦》之间必要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具体分析论述了《柳毅传》中龙女和柳毅形象塑造的特点,李朝威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性格,使其栩栩如生,具有永久的魁力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孽海花》采用零视角为主的多重视角模式展示了一幅真实而全面的晚清社会画卷,体现了作者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文化的深刻思想。同时《孽海花》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精髓又有重大创新,是同时代小说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8.
论《孽海花》的戏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朴(1872—1935)著的晚清全景小说《孽海花》中的社会同巴尔扎克著的《人间喜剧》中的社会有好些类似之处。尽管在描写的广度上难以与《人间喜剧》同日而语,但是它们在描写的意向上有异曲同工之美。曾朴在《孽海花》的1928年修订版序言中声称,他要用电影的方式记录下中国从1870年刊1906年间“飞跃”地发生的在文化上和政治上的变化。他用图示的方法标出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三十年,大体上同巴尔扎克将法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划分出来一样用了相同的方法。胡适和钱玄同根据曾朴的全景设想,批评了《孽海花》这部书及其作者。  相似文献   

19.
《孽海花》中以语气词“哩”为标志的感叹句的大量出现与该作品带有苏州方言特色有一定关系。“哩”字句在语气上比一般语句夸张、感叹色彩重;在结构上多采用复句形式,有利于《孽海花》中人物个性特征的塑造。至今“哩”在晋语和吴语等方言中仍然很活跃,但在北京话中已经消逝。  相似文献   

20.
《孽海花》中以语气词“哩”为标志的感叹句的大量出现与该作品带有苏州方言特色有一定关系。“哩”字句在语气上比一般语句夸张、感叹色彩重;在结构上多采用复句形式,有利于《孽海花》中人物个性特征的塑造。至今“哩”在晋语和吴语等方言中仍然很活跃,但在北京话中已经消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