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人类对于降雨只能拜倒在神佛的面前,苦苦祈求风调雨顺,而呼风唤雨则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人们不再完全“靠天吃饭”,而是逐渐学会用科技手段来影响天气,人工降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科技手段。一、人工降雨的原理人工降雨是根据自然降水的原理,人为地补充某些形成降水所必需而又不足的条件,以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达到降水的目的。1949年,美国科学家雪佛尔和冯纳格相继提出在冷云中通过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的方法,适当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促使降…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内蒙古地区开展人工增雨的规模、作业特点、人工增雨的效果、催化方法和飞机播撒技术.对内蒙古地区开展人工增雨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地区的人工增雨作业提出了建议.事实证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我区减少气象灾害、促进农牧业发展、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项非常具有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育》2011,(3):60-60
自2011年2月9日起,华北、黄淮等气象干旱区大部迎来降水过程,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进行了人工增雨(雪)作业,自然降水与人工干预“联袂”使得部分轻旱区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和。  相似文献   

4.
干旱、洪涝、大风以及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自古以来就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 ,气象灾害每年都要造成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每年受灾面积约 0 .13亿公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气象学家们已经可以通过人为干预 ,使某些局地天气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 ,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 ,这种技术称人工影响天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的范畴从人工增雨、人工防雹 ,扩展到人工消雾、人工消雨、人工抑制雷电、人工削弱台风等。一、人工增雨俗称人工降雨 ,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  相似文献   

5.
郭倩 《下一代》2014,(1):43-44
正1.在天气大旱的时节,人们常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战胜这种自然灾害。现代实用的人工降雨方法是美国化学家沙佛发明的。1946年7月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美国纽约的斯切涅克塔迪电气实验站成员沙佛在低温箱中作过冷云试验。2.由于电冰箱出了故障,装有人工云的实验装置里的温度一直降不下来,情急之中,沙佛随手向箱内掷了一粒干冰球。干冰是固态的二氧  相似文献   

6.
《中学科技》2008,(10):30-31
为确保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实施了大规模的人工消雨作业,在百年奥运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你可知道人工消雨的原理是什么?它和我们熟知的人工降雨有什么区别呢?人类又是何时破译了“雨神”的密码,让呼风唤雨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7.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然而,在自然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撞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相似文献   

8.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然而,在自然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撞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就是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9.
寻找快乐     
李国文 《现代语文》2005,(10):13-13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快乐的时 候多呢,还是不那么快活的时候多呢?没有 人做过统计。但是我在想,“人生识字忧患 始”,如果不是十分浑浑噩噩的话,稍微有 一点头脑。“不如意事常八九”,大概是一 种比较准确的状态描写。快乐并不是每个人 都能幸运碰上的,不快活则随时随地在等待 着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工增雨已成为向天空这个天然大水库索要水源和缓解旱情、增加淡水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人工增雨是在有利于降水的天气条件下,工作人员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在自然降雨之外再增加部分降雨的一种科学手段。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飞机向云体顶部播撒装有碘化银、干冰、液氮等催化剂的溶液,或用高炮、增雨火箭将装有催化剂的炮弹等发射到云层并在云体中爆炸,对局部范围内的空中云层进行催化,增加云中的冰晶,让云中的小水滴相互凝结,使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不住增大后的水滴时,这些…  相似文献   

11.
寻找快乐     
李国文 《新读写》2008,(2):17-18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快乐的时候多呢?还是不那么快活的时候多呢?没人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但是我想,“人生识字忧患始”,如果不是那么十分浑浑噩噩的话,稍稍有一点头脑,“不如意事常八九”,大概是一种比较准确的状态描写。快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运碰上的,不快活则是随时随地在等待着你。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在论及日本投降问题时,多习惯称为“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提法不够准确。历史的真实是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提“日本投降”或“日本败降”等更符合史实。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对波茨坦公告并不是一开始就心诚意愿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永州市观测站(57866)1951—2010年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统计分析研究,对永州市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永州市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等级,稳定程度属不稳定等级”;“太阳能资源与降水资源呈现季节分布态势,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与降水资源有季节性互补作用”等结论,为有效提高太阳能资源及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气象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整本书阅读要不要课程化讨论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不大有人反对整本书阅读,但确有很多人对课程化持有疑虑。其中,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师的观点影响很大。关于课程化,温老师有很多表达,总体倾向是一致的。如“我不太主张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课程化”[1],整本书阅读“千万不要太过课程化”,还提出整本书阅读要“降温”等。我想,温老师要“降”的,肯定不是学生读整本书的“温”,这与其教育理念不符。他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最管用的是读书,是培养读书兴趣,这是关键,是‘牛鼻子’。”[2]那么,温老师要“降”的,就只能是课程化的“温”,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温”了。  相似文献   

15.
一、源自冰箱的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由一个叫沙佛的美国人偶然间发现的。1946年的一天,纽约的斯切涅克塔迪电气实验站成员沙佛在低温箱中做过冷云试验。当时,他急着想把低温箱内的温度降下来,就随手向箱内掷了一粒干冰球。他看到在干冰球划过的地方,立刻出现了小冰晶。沙佛很快认识到,那是干冰附近的低温(-78℃)使它所经过的地方的小水滴结冰而成的。低温将空气中大量的悬浮微粒激发起来形成了低凝核,并使其周围的小水滴凝聚成冰。这是一个使过冷云结冰的偶然发现。1946年11月13日,沙佛驾驶一架轻型飞机在一片山区进行试验。他在积云层中撒了1500克干冰(固体二氧化碳),5分钟后,积云竟然全都变成了雪片,纷纷飘落下来,由于空气干燥,雪片在飘落600米之后,又全部升华为水汽。这一试验给人类控制气候增添了新的手段。二、现代的人工降雨人工降雨主要是依据自然降雨原理,通过飞机播撒或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催化剂,如碘化银、干冰、液氮等,从而降低云层温度,形成过饱和水汽;或者向含有过饱和水汽的云层中撒播凝结核,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进而增加雨滴的数量和直径,提高云降水的转化率,从而达到增加局地自然降水的目的。人工降雨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要实施人工降雨作业,首要条件是天空中必须有云,这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大西北,自然条件恶劣,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燥,雨雪稀少,是人工增雨的重点地区.从1988年起至今,贺兰山机场气象台担负了宁夏、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及陕西榆林地区的人工增雨飞行气象保障任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确保了飞行安全,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现就如何保障人工增雨飞行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05,(1C):56-56
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根据各地的气候情况,抓住一切有利的气象条件,利用飞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那么,飞机是如何实施人工增雨的呢?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创造精神,为学生一生“奠基”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有许多“原则”应坚持,有许多规律应遵循,如表扬为主的原则、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等。但班主任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学生,而不是人工制造出来的标准制式的机器。因此,不可能有大工业流水作业线上那样严格的程序和准确的数据做依据。班主任工作是思想和心理的艺术,依靠的是教育机智,是在工作中灵活掌握各种教育方法的“度”。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第四节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学生问我,这里的“想像”和在其它的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想象”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如果是,哪一个更准确;如果不是,哪一个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农业目前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但气象部门积极开发、推广应用人工影响天气的先进科技,为防灾、减灾,争取农业丰收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958年,为缓解吉林出现的60载未逢的大旱,我国进行了首次人工降雨飞机作业实验,获得初步成功。从此,人工影响天气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一种防灾减灾的科技手段。1987年5月,当大兴安岭的巨大火舌势不可挡地向外延伸时,10个架次的人工降雨飞机作业及高炮作业,使整个火场普降中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