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反思备课内容,及时调整变换;要反思例题教学,及时贴近学生需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教师自我纠正教学的意识,从而提高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如何建设和使用好校园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的建设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么如何才能建好、用好校园网呢?一、建设校园网络,首先要求学校领导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建设校园网,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为教师备课快速提供内容丰富的备课资料,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集体备课、制作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备课效率,而且还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由于电子教案的可修改性和易修改性,教师可以方便、及时地对教案进行复制、修改和扩充,从而大量节省每一届备课时重复抄写教案的时间;通…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量的古籍文献也被数字化,建立起了各种古籍文献数据库,这些古籍文献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可以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本文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古籍文献数据库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分析了古籍文献数据库在为教师解决备课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一手的教学资料、为讨论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和生本教育等教学方法提供材料、为出历史考题提供材料等四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古籍文献数据库在中学历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炜 《江苏教育》2012,(27):55-57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检查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们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但部分教师对于"课后反思"疏于认真对待,有的教师一学期课程结束了,教案中"课后反思"项目是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草草数语以应付学校检查。作为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及时的教学反思可以考查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改进教学。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同事之间听评课、备课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6.
<正>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于个人"单兵作战"的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把教师们从繁重无用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  相似文献   

7.
不管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备课多么深思熟虑、精雕细琢,都难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事与愿违,甚至失误和疏漏的情况。如能在上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后的感受、学生的反映等及时整理在教案的课后记中,并认真加以研究,作为日后改进教学的借鉴,就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所以,记好课后记是教学中的再备课,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写好课后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不管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备课多么深熟虑、精雕细琢,都难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事与愿,甚至失误和疏漏的情况.如能在上完一节课后对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失败教训、教后的感受、学生的反映等及时整理在教案课后记中,并认真加以研究,作为日后改进教学中再备课,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课后记的内容很,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教师间的良好合作不仅可以减轻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群策群力,追求高效教师按照备课内容,在规定的备课时间内,作为中心发言人向全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教案,介绍教学思路、重难点的处理、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等。本组教师就此展开讨论、修改,使原有教案不断得到完善,最终形成一个融合全组教师智慧的共案。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极为复杂。在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及备课等规约着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一是“无我”的备课;二是“唯我”的备课;三是“融我”的备课。这三种关系表明了教师与课程的三种关系。通过对这三种关系的考察,可以深入认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可以通过引导教师进行自觉对话、三级备课、课堂观察、制度设计等途径实现融我课程。  相似文献   

11.
劳动与技术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重点内容为中心,力图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在保证基本知识、技能、态度等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舞台和目标探索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联系实际,注重整合,及时补充一些内容来充实学科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梁忠 《广西教育》2012,(14):95-95
电子白板教学是教育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当前,电子白板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呢?一、备课和书写在备课中,利用电子白板,可以集中科组的人力,分工合作,整理出各年级上课所需要的文件。教师可以把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的环节及相关内容等制作成文件,保存在计算机中,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于个人"单兵作战"的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把教师们从繁重无用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备课的意义、内容等问题作过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是却很少有人把视点指向教师备课信息检索的研究上。事实上,任何教学效果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良好的备课信息检索,教师的教学就是通过备课检索对教学信息选择、加工、编排并向学员传输的过程。如果不注重教师备课信息检索的研究,再好的教学模式、方法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一、检索及教师备课的信息检索能力 “检索”即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搜寻、查找之意。教师备课检索即利用各种检索工具,从所要阐述问题的信息中…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07,(11):2-2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迅速建立和规范起来。确实,集体备课在提高备课和教学效率、规范教学行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效果非常明显,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因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但集体备课制度也面临着两个问题:知识产权和教学个性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课改走到今天,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频频亮相,集体备课就是其中之一。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可以解决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最实用的问题。然而,反思身边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不由得为之叹息。大家把集体备课误认为是同年级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称为"集体备课";要么就是网上大量下载拼凑,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实际需要;还有就是唱独角戏,主备人备好了,其他人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如何正确认识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习及教学工作经验,笔者对集体备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集体备课的好处1.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教学高效化。以往,教师备课时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理解的错误和思路狭窄,而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18.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结合遗留问题与作业批改,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汁(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后反思与再备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集体备课是备好课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是实施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师成长的要求。一方面,可以以集体备课为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备课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以课例研究为主,从而发挥教学建模优势,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集体备课更重于求异传统的集体备课思维指向求同,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五统一,即内容、目标、重难点、进度、练习统一,这确实能通过老教师的经验来克  相似文献   

20.
一、备课:预成性与生成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行为的本质追求 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学程序、学生学习状况、教学生成等都是备课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无不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