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家好!暑期愉快!身体健康!开学快乐!——好像有人不乐意了:放假多开心?开学又得埋头苦读啦!——我们仨就不在这儿多客套了。为了帮大家“脱离(阅读文言的)苦海”。我们利用假期“闭关修炼”,又“取得真经”,效果到底如何?不敢说大话,只等各位发落。啰唆一句:本期新开的“故典今读”之“读《论》零墨”,是一大亮点,陈雨石老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可一点儿也不老,新见迭出,教人叹服。  相似文献   

2.
“故典今读”请到了陈雨石先生,他将为大家谈谈读“中国第一经典”《论语》的新见解。《论语》问世至今,解读文章汗牛充栋,陈老先生潜心研读,提出了自己的创见。我们今天怎样读经典?博取众长固然要紧,读出自己的理解与判断是至上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话说夫子--哦,可不是我这个肚里只有半瓶墨水的小夫子,而是孔老夫子--讲的话,都被弟子们一一记录了下来,是为《论语》。星移斗转,日月如梭(小夫子废话真的多),转眼到了"新新千年" 又五年。雨石老先生的"读论零墨"自去年9月的新学年开讲以来,新见迭出,令吾等后生小辈耳目一新。新学期,我们又将看到什么精彩的解读?就先从谈论孔夫子的"讲话"本身开始吧--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传统教法很重视诵读,让学生反反复复读去,久而久之,熟读成诵,自然会有所领悟。但这种教法也有缺点,化时很多,如今语文教学教时有限,若象三味书屋的老先生只让蒙童放开喉咙一味自由地读去,教学计划何时完成? 苏轼读书有“八面受敌”之说,所谓“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那意思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要读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的成语、典故多如牛毛,而且很有意思,如能把这些“旧事”翻成“新版”,这将为我们的作文提供多么大的空间啊。武汉小作者程亦丹,将《画蛇添足》翻了一下,写成一篇《画蛇不添足》,不但翻出了新意,而且还饶有趣味呢。故事大意是这样的:画蛇时因画了脚而没有喝到酒的那位陈老先生后来专门靠画蛇度日。有一天,陈老先生在朋友家遇到一位王老先生,陈、王二人又以画蛇赌酒,规定每人画两条蛇,谁画得好画得快就赢酒。陈老先生以为自己多年画蛇,必胜无疑。果然,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两条栩栩如生的蛇在陈老先生的笔下出现了。王老先生后画完,可裁…  相似文献   

6.
陈老先生是著名的书法界大师,他的作品流传于世的并不多,所以大家常常称他的作品为墨宝。一天夜里,陈老先生家的书房却闹开了锅。最先发言的是墨,它得意洋洋地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们都听到了吧,人们说的‘墨宝’指的就是我,我的功劳最大,以后你们都听我的。砚(yàn)台听了,不服气地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充实     
我曾读过一则故事:美国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先生放下操劳了一辈子的农场,去读大学。他的邻居惊讶地说:“天啊,你要去读大学,大学可是要读5年的。等你毕业的时候,你可就65岁了。”这位老先生平静地说,我不去读书,5年之后不也是65岁吗?老人豁达坦然,恬淡超脱的。C境,表现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下文《绿洲里的老先生》,按要求作文。一个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先生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先生就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先生也同样反问他:“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先生便说:“这里也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先生为何前后答复不一致呢?老先生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喝同样的水,呼吸同样的…  相似文献   

9.
读2陈:一卉同学,祝贺你摘取了仙桃市2003年中考语文桂冠。120的总分,你居然考了114分,确实不易。对此,你有何感想?刘:我之所以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首先要感谢老师对我的辛勤培育,也得益于我个人较为广泛的兴趣爱好。陈:感谢恩师自不必说,能否谈谈你的兴趣爱好?刘:还是在读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学校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我们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我参加了书画兴趣小组。进入初中后,我又练习钢琴。陈:琴棋书画,堪称才女。得过奖吗?刘:得过。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仙桃市桃花艺术节”,我分别有作品获奖。陈:真不…  相似文献   

10.
零的读法     
提起“零”,人们自然马上脱口而出“zero”,其实“零”还有其他读法呢。在电话号码和门牌号中,英国英语读0为“O”,而美国英语则多读“zero”, 如Room 205 Room two-o-five或two-zero-five而Room 100读作Room one hundred。Will you get me double-five-one-o,please?或Will you  相似文献   

11.
教学信箱     
编者同志: 古文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要改变读音,字义也随之变化的字,如白居易《卖炭翁》:“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骑”字不读qī,而要读jì;《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字不读wáng,而读wàng;《马说》:“食之不能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感受     
读而后有感。当然读是第一步。可要怎样读?感受从何来?如何让感受得以交流,获得评判? 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晓”与“识”好比读书之“感”,要有所感,不仅在读的数量上有要求,更要在质量上下功夫;读,不但要多读,更要多思多联想、多比较、多领悟。  相似文献   

13.
议自辅教法中的“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学辅导教学法“启、读、练、知、结”的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的主要是以“读”为主要途径实现的。那么如何理解“读”?“读”要具备些什么要素?“读”的方法、技巧有哪些?在“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读”的目的是什么?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读了袁守芳同志《6407000应该怎样读?》一文(见《小学教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六期),有一些想法,与袁守芳同志商榷。其一,袁守芳同志所说的“整十万、整百万、整千万中的零”不是一个数中间的零而是末尾的零.如300000、4000000、50000000等数的零是末尾的零,关于这一点,教材中说得很清楚:“……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因此,袁守芳同志所说的理由是缺乏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5.
记得张志公老先生说过:我们的下一代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呢?他们普遍需要的将是历史书上描写的智力超常的“才子”那种“出口成章”的口头表达能力,因为他们需要用口头语言指挥机器干活,处理工作;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因为要读的东西太多了;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写出要写的东西。从这里我们应该看到新时代、新形式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能否具备这种理想的语文能力呢?身为执教者,我们必须探求适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我多年教改实践经验,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谁     
<正>“灯谜,雏形于春秋,兴于南宋,盛于明清……”一间古色古香的小室,一位面容清癯、双目炯炯、两鬓斑白的老者正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地讲解灯谜知识,听众无不伸颈侧目,以为妙绝。(语言描写,开篇引用主人公陈老先生的话,述灯谜发展史,引读者想象,发读者好奇,体现“灯谜”主题。同时也设置一个特殊的情境,描写了陈老先生的神态。)这位老者便是我倾慕已久的陈德老先生,是罗源县灯谜协会的主席兼福州市灯谜协会成员。  相似文献   

17.
读了《语文知识》1998年第12期所刊关建民同志的《“百二秦关”的“百二”究竟作何解》一文,使人很受启发。但关建民同志“以一当百”、“倍于诸侯”的说法并不能正确、明晰地表达“百二”的含义。“百二”究竟作何解?历来异说纷陈,莫衷一是。为了求得全面、客观的认识,笔者现不揣谫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8.
装牙膏     
苏莲英 《湖南教育》2005,(22):43-43
“我不想读二年级了!”刚放学的孩子一进门就气呼呼地大喊。“为什么呀?”“读二年级一点都不好玩,老师总是叫我们读书、背课文,还要抄写生词。”他嘟着嘴。“那你想读几年级呢?”“我要回去读幼儿班。”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你一年级不是读得很好吗,为什么现在又想回去读幼儿班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以为只有读一年级才要抄写生字词、背课文,二年级就不要了,谁知道二年级了老师还是要我们读书、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而且课文那么长,不会背还要留下来补背。”孩子撅着嘴。“小学阶段与幼儿班不同,你现在年龄大了点,就该上小学,…  相似文献   

19.
李吉林老师说:“语文园地有两座山挡住了小学语文发展的出路,并压得小学生喘不过气来。”这其中的一座山就是课堂上的“问答式的分析”。正是老师这如山的分析,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如何搬掉这座山 ?我们不妨听听叶老是怎么说的。叶圣陶老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订正,不是一味的讲解。”这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要还给学生“报告和讨论”的权力。用学生的读、议、练来代替老师不必要的讲解分析,唯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以读代讲   《…  相似文献   

20.
不少同学认为学习语文要读书,学习数学读不读书无所谓。其实学习数学更应该注重“读”,因为“读”正是你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数学课本“怎么读”?“读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