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遥测心率及血压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北京体育大学10名太极拳爱好者,同一练习内容,不同练习时间,心血管机能的适应情况。研究发现,在练习过程中,心率升高的幅度不大,最大心率稳定在109.6+3.8,不同的练习时间,其最大心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后即刻收缩压高于运动前,舒张压低于运动前,在恢复期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到恢复期第三分钟时,各次练习的收缩压,舒张压皆低于运动前水平,恢复期脉压变化也有此特点。结论:太极拳是一种中低强度运动,合理的控制好运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究适宜的跆拳道无氧耐力专项训练练习组合。研究方法8名跆拳道男运动员实施全力踢两组三人脚靶,两组之间间歇4 min,每组内容为3次持续30 s全力踢脚靶练习,两次练习之间间歇1 min的练习负荷。通过心率表的相关功能来控制运动强度,要求受试者练习时心率(HR)≥90%最大心率(90%HRmax),使用心率表获得练习前HR、每组练习后即刻HR、每组练习后4 min HR及HR≥90%HRmax的累计时间。取受试者准备活动后、每组练习后即刻、每组练习后4 min指尖血测定血乳酸(BLA)。主要结果和结论根据成组练习中BLA、HR的变化,说明试验采用的三人脚靶成组转换练习适合在跆拳道专项无氧耐力训练中使用;充分利用心率表的相关功能来严格监控运动员训练时的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和HR是达到训练目的有效手段;监控标准的设置应根据训练者具体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正> 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与技能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但是中小学一堂体育课只有45分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只有加大练习密度和负荷强度,才能提高体育课的学习效果;但由于学生身体承受负荷能力的限制,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只能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超过这一限度,学习效果反而降低;那么,如何合理调整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才能达到提高体育课练习效果的目的呢? 根据运动生理学实验,在做同等负荷强度工作的实验中。由于体息间歇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国外阿斯特兰德的实验研究证实,“在固定跑道上以同样的速度在持续时间里跑时,改变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是衡量评价体育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体育课上学生的适宜练习密度和强度进行了研究。我省马鞍山地区,对学生学习不同性质教材的最高适宜心率也进行了探讨。尽管各地的研究方法不一,但一致的观点是,由于地区、教学条件和对象存在差别,故体育课中练习密度和强度的安排不可能有的绝对统一指标。要谋求学生在课中适宜的运动负荷,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了解芜湖市初中体育课练习密度和强度的一般水平,以及在课的不同阶段,练习密度和强度分布的特点,进而提出芜湖市初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中的身体练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课标在显著的位置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指出了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采用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的特征,离开了这个特征,体育课也就不能再称之为体育课了。新课标还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实际上五个领域目标包含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发展主线,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另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如果说发展主线是灵魂,那么运动主线就是载体,发展主线永远也离不开运动主线。这实际上告诉大家,体育课上实现的一切发展基本上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的。但当前的情况是对体育课程发展主线的研究较为深入,对体育课程运动主线的研究还较为肤浅,特别是学制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所采用的身体练习各有什么特征,更缺少有针对性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正>练习密度是学生在体育课上从事身体练习的时间与全课总时间的百分比,是衡量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没有足够的练习密度,体育教学就难以达成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目标。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看上去非常精彩,但因缺少了对课堂密度与练习密度的测定与分析,也就缺失了对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监控。一、测定1.课前准备。根据体育课练习密度测试与评价相关的内容,绘制相关数据的记录表;准备测量用具:计时秒表、文件夹、  相似文献   

7.
<正> 1992年9月出版的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杂志介绍了得克萨斯A与M大学儿童运动实验室主任卡尔·甘伯针对美国许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给学生提供每天30~60分钟的体育活动的实际,提出了利用课间素质练习作为正常体育课的补充。其补充方式,一种是当某天没有体育课时,安排课间素质练习,例如,体育课安排在星期一、三、五,那么课间素质练习就安排在星期二、四、六,这种方  相似文献   

8.
<正>一、体育课练习密度的认识与思考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实际从事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其受教材、课的类型(新授课,复习课)、学生的体能技能储备、课堂教学纪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统一。当然,练习密度过低,肯定说明课的设计有问题。金钦昌老师编写的《学校体育学》一书中认为比较合理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在30%50%之间;美国的SPARK课程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第2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广东宋文钦老师在《加大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不是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关键》中,提出:"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的观念笔者十分赞同。就课堂教学而言,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用以及体育情感、态度、行为品格等方面都与体育课实施落实合理的练习密度与练习强度密不可分。而在体育  相似文献   

10.
<正>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项主要工作,衡量教学质最高低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运动量和练习密度安排的适宜与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质的增强,必须使有机体承受最适宜的生理负荷,这是保证体育锻炼对人体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世界体育发达国家,莫不重视对运动量和密度的研究。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已运用运动量和密度的测定结果,作为衡量分析教学质量好坏的因素之一。至七十年代后期,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更为系统、深入。我在我院体育系七七届和七八届的教育实习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部分实习生的体育课,进行了运动量和练习密度的测定,共127次。对测定的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和部分城市的测定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找出实习生体育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所占比重,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也对兰州地区体育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11.
素质练习在体育课中的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课中,教师合理、巧妙地安排素质练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素质练习在体育课中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一 任务与方法 体育课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研究和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是一个复杂并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实践证明,安排好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强度,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环节。在课中要是没有一定的适宜的练习密度、强度,那么,体育教学的任务,特别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任务的完成,将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国  相似文献   

13.
艾灸预处理对运动后心率和血压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一(07级)学生进行艾灸(足三里穴)预处理,来观察艾灸预处理前受试者运动后血压、心率与艾灸预处理后受试者运动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从而探讨艾灸预处理对于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在运动前用血压计测定受试者安静时的血压和心率,随后受试者在跑台周Bruce方法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当受试者运动到力竭后测定受试者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的血压、和心率。在运动当天后的一星期内对受试者进行艾灸(足三里穴)预处理,在艾灸一星期以后受试者再次进行跑台BRUCE方法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测定受试者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的血压和心率。结果:(1)收缩压在艾灸预处理前后运动后15min有显著性差异;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min没有显著性差异。(2)舒张压在艾灸预处理前后安静状态和运动后30min有显著性差异;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5min没有显著性差异。(3)心率在艾灸预处理前后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预处理在安静时和运动后恢复期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也可能与艾灸消除运动性疲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木兰拳是女性健身者喜爱的运动项目,但关于木兰拳规定套路练习的生理负荷研究资料不足。通过遥测心率法观察木兰拳运动员规定套路练习中心率的变化,发现不同木兰拳套路(木兰拳、剑、扇)之间运动负荷没有著性差异,平均心率处于120~140次/min,最高心率在130次/min~150次/min之间。相对而言,木兰剑练习过程中心率处于较高水平(大于140次/min)的时间长。由于动作结构的不同,三组木兰拳规定套路练习过程中心率的动态变化曲线不同。木兰拳规定套路练习属于中等负荷运动。  相似文献   

15.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模块教学工作以来,一线体育老师比较注重模块内运动技术的教学,轻视或者忽略了体能练习。但是,没有一定强度的体育课不足以支撑学生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定强度和内容的体能练习也不能为专项技能学习服务。因此,应在每节体育课中安排10分钟左右的一定强度的专门设计的体能练习,并且每学期安排几次专门的体能练习课,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练习情绪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练习情绪.是指学生在体育课的练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在体育课中,当学生练习情绪高涨时,课堂中表现出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练习中一丝不苟,刻苦认真。当学生情绪低落时,则表现心不在焉,萎靡不振,练习不认真。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还可能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因此,探索和研究学生在体育课中练习情绪,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1.1自身的身体素质对情绪的影响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  相似文献   

17.
集中注意力练习是体育课开始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针对学生刚上课时,受外界环境或自身因素的影响,注意力分散、精力不能迅速集中到体育教学中时,教师所采取的一种强化诱导性的措施。合理安排集中注意力的练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证机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安排与选择集中注意力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练习的运动且过大 集中注意力练习的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奋性,此项练习一般安排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与准备部分之间进行,此时学…  相似文献   

18.
<正>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苏苑实验小学四年级的两个教学班,分别是实验班和对照班。(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素质练习对提高学生运动机能的相关性文章和科学锻炼的相关性资料及国内期刊的相关性文献资料。2.实验法:实验班选择发展耐力、力量、速度和柔韧素质等方面的素质练习,对照班则不安排相应的练习内容。3.对照法:实验班每节体育课运用5分钟素质练习,对照班不运用。一个学期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国家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体育课中进行30 分钟强度素质练习,运用测试心率或脉率监督和控制练习强度和运动负荷量,从总体上保证强度练习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有氧耐力练习及其组合练习的次序对恢复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4次运动:600 m间歇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600 m间歇跑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加600 m间歇跑练习,分别在运动前(0~10 min)、整个运动期间和运动后恢复期(0~20 min)记录RR间期,并进行相应HRV分析以及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进行血乳酸测试。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中HR、EPOC和TRIMP均显著增加,但组合练习次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恢复期20 min内,HR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渐降低,但同一恢复阶段不同运动方案之间无显著差异;RMSSD、SDNN、SDNN/HR、HF和LF变化相似,在整个恢复阶段均显著低于安静值,但HF和LF在恢复期(15~20 min)显著增加;而LF/HF随着恢复时间延长显著增加。结论: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持续有氧练习及其组合练习,在运动后早期恢复阶段(0~20 min)HRV变化趋于一致,提示耐力运动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可能不具有运动形式依赖性。此外,大强度无氧间歇和有氧耐力练习的组合练习次序不影响运动后恢复期心脏自主功能的调节,恢复期20 min内,交感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