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是对体育界发生的新闻进行现场评论或事后分析的一种深度报道。随着我国"体育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以及人们对体育节目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根基尚浅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本文将对我国电视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其未来发展创新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卢山 《新闻世界》2013,(3):20-21
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是电视评论节目在体育专业领域的延伸。其功能主要是针对体育热点和焦点的认知、解读和观点阐述。在实际节目制作中,焦点性、时效性的话题是节目的根本,而集合了专家和草根的多元化观点以及全媒体的表达方式既增加了节目样态的新颖性,也改变了以往专家式的盖棺定论,以“议论”甚至是“辨论”的状态深层次地分析体育现象、解读体育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体育解说,是解说员通过比赛现场实况进行描述、分析、报道的一种语言创作方式。自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电视体育评论员"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媒体中,让观众认识到了一种新颖的主持方式。而在当下全媒体的传播环境下,体育解说员的报道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语境有差异。本人从成品节目的典型解说案例来分析体育解说的特点和方式,旨在为全媒体语境下体育解说评论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涂光晋在《中国记者》第9期上撰文认为,中国电视评论节目走向有以下4点趋势:一是电视评论类节目的某些形态(如电视述评与深度报道)间的分野将日益模糊,新闻与评论因素将呈现继续融合的趋势;二是电视评论类节目中的一部分将顺应公众化传播趋势;三是电视评论性节目特征得以更为充分的展现;四是新的传播媒介和新的传播技术将直接影响和介入电视评论性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观众需求的提高,评论成为电视体育新闻信息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节目类型中.更有各种形式的评论节目。本文拟从分析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天天运动会》节目,探索如何做好谈话类体育评论节目,探讨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冯佳  沈健平 《视听界》2002,(5):26-26
电视体育评论是针对体育领域值得评述的新闻事件、关注热点,向一定范围的受众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表明态度的节目形态。电视以其视听同构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体育评论的形象感和观赏性,因而成为最具表现力的评论媒介。那么,电视体育评  相似文献   

7.
冯现玲 《东南传播》2010,(11):114-116
如今,在各种各样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层出不穷的时候,同质化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便以此为切入点,以《体育评书》为例,从评论手段、评论视角、选题范围和受众本位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规避体育新闻评论的同质化倾向,为日渐雷同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骁 《新闻窗》2012,(4):98-99
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支持,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视体育节目。体育新闻评论节目以其独特的视角,专业的点评成为电视体育节目中的一支新秀,本文对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对促进体育评论节目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时常感到电视短评论太少。再看看其他台,电视评论作品或节目也是长者居多,短者甚少。这在电视评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值得关注和思考。 近年来,电视评论类节目很“火”,许多电视台不仅设有评论部,还专门开辟了评论固定栏目,将办好评论类节目,作为各类节目中的“重头戏”来抓,这对于加强深度报道、提高节目质量、树立电视台形象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些评论作品短者十几分钟,长者四五十分钟,而三五分钟的电视短评论很难登评论类节目  相似文献   

10.
体育赛事与电视媒介的独特性让体育比赛解说语言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评论的独有特点。本文从解说语言的情景语境切入.分析探讨电视体育解说语言特征.以求更好理解其独特的语体学意义,把握电视体育解说语言的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评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电视述评性栏目《观察与思考》。第一期节目《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节目播出后,令人耳目一新,受到观众好评。可以说中央台的《观察与思考》便是中国大陆电视评论的鼻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评论节目的普及,一些报纸的评论员粉墨登场,在电视评论节目中夸夸其谈.报纸评论员固有的缺点,经过电视评论节目放大之后,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部分电视评论节目犹如泼妇骂街,令人不堪入目;还有少数电视评论节目只追求所谓表达的快感,导致评论员不断地偷换概念,表面上热闹非凡,却缺乏基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与报纸、广播相比,电视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媒体的话,那么电视评论节目的历史就更是最近几年的事了.所以,河北电视台的第一个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广角>在1998年诞生之后,就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和把握上,还是在如何用电视化的手段来制作电视评论节目上,一直都是在探索中前进.  相似文献   

14.
电视评论节目以关注和探讨广大受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为内容,以舆论疏导和监督为己任,以新闻评论为旗帜,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可,起到了其他新闻节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新闻评论的本意来说,“评论”是核心,“评论”是生命。而如今有些电视新闻评论,更多地突出了新闻性而忽视了电视评论的存在,从节目本身发挥的作用和起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与评论是新闻媒介最主要、最常见的两种体裁。报纸和广播的评论历史较长,常用社论、评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被称为报纸、广播的灵魂。电视评论起步较晚,现在还有不少电视评论例行公事而发,或袭用报纸、广播的评论,照本宣科。由于未能对电视评论给予高度重视,使得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得到很好确立。如何充分发挥电视的特点和优势,采写好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能体现电视特色,并为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评论?笔者认为,要突破长期以来单一的口播形式,让画面直接进入评论,增加电视评论的图像信息。电视评论注重画面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城市电视台有了明显发展,但是,无可讳言,和报纸相比仍然差距较大,目前仍是电视宣传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有分量、有影响的电视评论并不多。  相似文献   

17.
朱羽君  殷乐 《现代传播》2001,(5):130-134
电视评论节目是运用电视手段,以声画一体的电视语言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和评述的一种节目形态. 在电视媒介的节目形态的构成中,电视评论节目占据着一个不可或缺的独有位置。1949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民主社会中的大众传播业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过对当天关系到公众事务的新闻和观点的传播,来形成公共舆论。”世界各国的电视台都将评论节目安排在黄金时间,并以相对固定的名牌评论节目建立起电视台、网的声誉和权威。 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个评论节目《观察与思考》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媒体的逐渐发展,电视评论节目也越来越多,其属于新闻节目中的一种。在现今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评论节目想要获取更高的收视率,就必须更加贴近生活,实施品质化信息传播,提高节目的互动性,从而实现电视评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电视评论节目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够将其论据的形象性、独家性进行充分的体现。但是,随着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电视向全社会推出一个新型的评论模式。它以纪实性现场为基础,由主持人(记者),主持电视评论,引入大众参与评说,通过平等、双向交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崭新的、区别于传统评论的形式。如何看待已出现在我们荧屏上的这种新型电视评论,中国的电视评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焦点访谈》的成功探索说明,更新电视评论的传统观念是发展中国电视评论的前提。 对于评论的传统认识,我们可以从《辞海》中窥见一斑。《辞海》给评论下的定义是:“评论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及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报刊编辑部的观点和主张。”“是报刊言论的一种体裁。”传  相似文献   

20.
刘海宁 《新闻爱好者》2011,(20):109-110
对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今天的观众早已不再陌生。每天,通过各地各类电视新闻频道,人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评论节目,听到风格各异的主持人或评论员就社会、经济、体育、娱乐,包括一些时政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电视新闻界已经步入评论时代。事实上,如果时间回溯到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前,就会发现,中国电视观众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