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中国古代剑文化,采用实地考察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目前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含有剑文化内容的汉画像石拓片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历史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剑文化及其所蕴涵的时代精神.结论:信义之剑,说明中华民族古代就有推崇信义的美德;时尚之剑,揭示了佩戴宝剑在中国古代风靡至极;防卫之剑,暗示了佩剑在防卫中的作用重大;忠义之剑,充分展现了某种忠、信、义的原则与信仰,这些信仰正是被儒家文化所浸染的社会所颂扬和提倡的;情义之剑,展现了舍生取义的义气和友情,而这也正是战国秦汉时期最为推崇的游侠精神;表演之剑与格斗之剑,体现了剑道的高深与技艺的精湛.  相似文献   

2.
剑,首先从战场格杀进入人们视野,后来随着骑兵作战对砍劈的需要逐渐从军事前台退出,被人们移作他用.第一,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在王者对剑"天下"和"军权"的新解读中,作为权力的象征和控制的对象,剑成为王者的赏赐之物和权力的有限让渡.第二,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原先兵剑制作对硬度和韧性的考究,在达观贵族的佩带中转化装点的热情、形成"带剑"阶层和年龄的界定,并从不同装点和规定中折射社会地位.第三,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兵剑实践形成的锋之刺、刃之斩技术,在武术入手中深化为"三锋四刃"的认识,建构了不同方法的技术系统,形成了"工行醉棉"演练体式;在大众手中成为砍病魔、挥心理阴影的健康道具.  相似文献   

3.
剑起源于商代,剑的主要作用是防身自卫,利于近战。同时,剑的制作精美、舞韵潇洒,并随着武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尚武的标志和身份的象征。剑作为中华武术兵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较早,流传甚广。随着历史的变迁,武术的发展,剑术也逐渐多样化,剑的文化特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剑因其身薄体轻,在战场上的攻击力不大,逐渐被战争所排斥。但战争对剑的排斥并未使其绝迹,相反,武术的发展使剑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是剑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剑文化的具体内涵。文章对剑文化的研究,旨在整理传统的剑文化史料,同时传承剑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相关史料,管窥不同历史时期巴蜀地区剑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对剑技术发展所反映的文化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史学考证,试图梳理巴蜀地区剑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峨嵋剑文化的历史渊源寻找史学依据,并以期促进峨嵋剑文化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研究发现峨嵋剑名称的出现最早应该在清代,其中,峨嵋剑文化是建立在古代巴蜀地区剑文化基础之上的。从古代巴蜀式短剑文物的出土到汉代巴蜀地区击剑之风的兴盛,以及唐代剑舞的历史记载,直至清末巴蜀地区大量剑谱专著的出书,都显示了峨嵋剑文化与巴蜀地域武术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历史上,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传,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剑有“百兵之君”、“诸器之帅”等美名.从形式和外表上看,剑在“十八般兵器”中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但从内容和其所包含的文化来看则完全不同,其文化内涵丰富,特指寓意深刻,是其他兵器无法比拟的.正因为此,才引起了我们对剑的研究兴趣.从历朝历代到今天,剑的诸多文化象征和内涵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和探讨的.剑的文化受到了全世界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剑文化的历史形成和内涵,对剑器的产生演变,剑术的形成发展、形式内容等物质和精神层面内容进行了研究,指出剑文化是我国古、近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结晶;并从价值功能角度阐述了剑文化的现代功用及其内涵,指出践行剑文化的现代功用,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和在奥运赛场上一展东方人体文化魅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回溯剑在古代工匠、君王、文人与武士等社会角色之间演绎的各种文化事象,梳理古代剑文化发生、发展与变迁的特征.结果显示:剑经过古代先贤的附魅与写意,已经不再仅仅是纯粹的武器,而被赋予了刚正不阿与正气磅礴的伦理色彩与道德范式,在历史长河中往往成为拥有权力地位的表征、文武双全的标志,浪漫侠义的彰显,精益求精的典范,正义之气的化身,传统哲学的折射等文化意蕴而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9.
白木 《精武》2006,(3):54-55
勾践剑据传为春秋第一铸剑高手欧冾子所制。因其高超的铸造工艺,以及使用者为越国国君勾践和“卧薪尝胆”典故的文化内涵,从而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名。此剑于 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至此己沉睡了两千五百多年。此剑深埋地下两千五百多年而不锈,出土时仍寒光闪闪,锋利无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剑文明化进程的历时性考察,论述了在一定社会语境下某一特定体育运动被强化、维持或再生产的过程.研究显示:剑的社会意义及其文化实践经历了四个维度的变迁,即嗜血之剑:军事格杀时尚(东周—汉);王者之剑:政治控制的时尚(秦汉);想象之剑:共同体的精神纹刻(隋唐);庶民之剑:时尚的消逝(宋元至今).不同维度的实现或变迁是知识与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时尚的张力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剑,最高贵,最神奇,最潇洒,最有诗意;剑是优雅的,是属于贵族的;百刃之君是为剑。故以剑为器者带有一丝神秘,令人敬意倍生,并冠名之“剑客”。本期的封面人物就是一位剑客,有太多的美言佳句可以用在他身上:英雄、帅气、儒雅、具有非凡偶像气质……王海滨,中国男子花剑的标志性人物,昔日的激情剑手,如今的男花主帅。  相似文献   

12.
杨群力 《武当》2008,(10):12-14
(接上期) 10、力截金石 接上势,右脚(向西)后退一步,屈膝前弓,左腿挺膝蹬直成右横裆步;同时,右手持剑,左手剑指附于右手腕,由上向下压剑,力达剑身中部,目视剑体。(图32)  相似文献   

13.
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术文化发展概貌;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了《庄子.说剑篇》对当今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中华武术》2005,(9):17-19
翻开马灵娟的运动成绩: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枪术第一名、剑术第一名,第五届城运会枪、剑个人全能第二名;2004年,全国武术锦标赛枪术第一名、剑术第二名,第六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枪术第一名;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武术套路预赛女子枪、剑全能第二名。在高手如云的全国竞技武坛,马灵娟已经稳居枪、剑翘楚。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文章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化三层次”论的理论视角,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从剑文化的演变和庄子的考证入手,通过《庄子·说剑篇》所透视出来的武术文化视角,从而对武术文化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16.
剑、剑术的萌发与演变和我国先民的文明发展史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兰春玲 《武当》2010,(2):27-28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来创造的一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武术拳派套路有近千种,名称五花八门,举凡天上人间飞禽走兽、仙佛罗汉,甚至抽象哲学名词皆可成为拳剑套路名称。诸如白鹤拳、黑虎拳、金狮拳、青龙剑、罗汉拳、大悲拳、八仙剑、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古今,显示了中华武学深厚广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剑是古代最常用的两边有刃、前端有尖的短兵器。练武术者最喜欢它,不少人练剑出神入化,世人称为侠客、剑客。剑的质料、作用、风格不同,因此分出了不少剑派,如:雌雄剑、日月剑、盘龙剑、龙凤剑、赵王古剑、秦王鱼肠名剑、腰带剑、不锈钢剑、武当剑、少林剑、太极剑等。  相似文献   

19.
第四段 37.迎风舞扇 ①接上势,身体重心回坐,右膝略屈成左弓右跪步,同时,右手持剑,右腕外旋,随回坐之势将剑把向左侧回带,右手心朝后,剑尖朝右,左手握于右腕处成双手握剑势,目视右侧方(图84)。  相似文献   

20.
剑,陪我走过了四个春秋冬夏。击剑,使我从一名虎背熊腰的汉子转变成好逑的君子.而我更爱的是剑在灵魂上与我的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