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技术动力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兴吾 《软科学》2000,14(4):9-12
20世纪 90年代 ,江泽民同志在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中 ,进一步确立起“科学技术动力观”。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笔者认为 :江泽民同志的“科学技术动力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 ,它全面、深刻地突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  相似文献   

2.
<正> 加强科技宣传,提高全民科技意识,是由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和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因此,我们要对加强科技宣传,提高全民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但推动了产业革命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变,而且最终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突破和飞跃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体制以及整个社会的变革,也必将起到历史杠杆和革命力量的重大作用。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科学有使用价值、市场价值和劳动价值,它们是不同的,现分述如下: 一、使用价值就使用价值而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对人类生活推动的作用,无法用价值来计算。或者说,科学技术是无价之宝。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其中经常起作用的、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科学技术的成果反映了人类认识和驾驭自然的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纵观历史的长河,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今天的电子时代,科学技  相似文献   

5.
吴忠泽 《学会》2006,(1):30-33
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近20年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技术已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发展科学技术,是维护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科技进步在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大大加快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科技事业。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提…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对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科学技术对社会而言也一把双刃剑,不受规范的科学技术既可能挑战社会道德,亦可能会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所以,必须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相关行为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在各种规制科技行为的法律中,民商法是重要的法律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形成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诸要素中,科学技术具有头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动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在科技进步巨大浪潮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以现代科技进步为特征的创新,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靠技术进步。目前,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科技因素在  相似文献   

8.
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变革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最先揭示了科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已被人们所共识,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已充分证明,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进步多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推动的。尤其是当今,以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在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等诸方面越来越处于支配地位。在科学技术已全方位进入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理论的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的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生产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11.
1“科教兴市”的战略决择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始终作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引导着人类从低级步入高级,从愚味走向文明,从贫穷走向富裕。科学技术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将其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将会焕发出无穷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以计算机为工具,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手段,涌现出多学科的高新技术和科学研究等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当代社会打下了现代化的标记。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革新,向前发展。本文对科学技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与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中应用的成果和问题,指出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竞技体育中的理性应用是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1新世纪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理论的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沧桑  谢金蓉 《软科学》2000,14(3):7-10
农业科技成果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 ,将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转变成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 ,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何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点 ,结合农业自身特性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及特点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张苓珍 《今日科苑》2009,(16):262-262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源泉,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会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推进科技进步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浪潮此起彼伏,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许多领域将出现重大创新和飞跃,这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打开新的广阔前景。当今世界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许多国家为了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纷纷实施新的科技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表明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和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杠杆和支撑点。人类社会将由农业社会生产力、经由工业社会生产力,而进入信息社会生产力阶段,即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时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浪潮此起彼伏,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许多领域将出现重大创新和飞跃,这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打开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恒定的真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无时无刻不与科技发生着联系。如果将科学技术比喻为燃料,那么使之燃烧发热并产生能量的必然是火,只要把这火烧得足够大,就能为人类社会奔向幸福彼岸提供无穷的动力。综观20世纪以来全球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异常迅猛,我国在许多科学领域虽然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机制和观念的制约下,  相似文献   

20.
当今是科学和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然而,李洪志及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