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第二人称来写的文章并不多见,和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述的作品相比,数量上明显不占优势。也许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很多有关写作的理论书籍对于第二人称的叙述方法大都采取进而不谈的态度,即便偶有涉及也仅限于轻描淡写式的一笔带过。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虽然我们不能说“存在即合理”,但我们也绝不能对用“你”、“您”、“你们”等第二人称叙述的文章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相反,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存在并加以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有的课文大量出现"你"和"你们",用"你怎样怎样"来叙述,因此有的老师就认为它是用"第二人称"写的.笔者觉得这种看法不对,文章只有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两种叙述方法,不存在用第二人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第二人称叙述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长期通行的否定第二人称叙述的观点提出商榷,进而深入论证了第二人称叙述的客观性和不容取代性,对于加强写作学理论建设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的课文大量出现“你”和“你们”,用“你怎样怎样”来叙述,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这是用“第二人称”写的。笔者觉得这种看法不对。文章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方法,不存在第二人称写的文章。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并提的“第二人称”,实际上是语法上“人称代词”所使用的概念。而我们所说的用什么人称写的,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如果说有第二人称写法,那就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了,这岂不矛盾?所以不可能有“第二人称”的写法。其实,用“你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正是不出现的“我”在向“你”(…  相似文献   

5.
现在中学生的考场作文中,常常流露出冷漠、麻木、孤僻、自私的语气,缺乏人性关怀和生命激情。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以为,变换记叙文中常见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直接使用较为少见的第二人称行文,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小说的叙述方位灵活多变。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作家巧妙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兼主角,第一人称叙述兼参与,第一人称叙述兼旁观,第一人称叙述兼全知等四种叙述方位。其中,第一人称叙述全知的叙述方位是新时期作家大胆而有益的新尝试。在第三人称叙述中,作家透过选用第三人称叙述兼旁观,第三人称叙述与人物视角相结合的叙述方位,使叙事更富客观色彩。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中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是一部通俗小说,采用的语言几乎全是白话.小说中运用的白话在词汇、语法、语义等各方面与现代汉语非常接近.本文将着重论述<儒林外史>中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以及敬称、谦称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在叙述过程中,“第二人称”的“你”和“你们”,是客观存在的。只承认“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而不承认“第二人称”叙述是不妥的!不承认“第二人称”叙述存在,原因何在?有人认为当说到“你”或“你们”时,是以“我”为立足点。仍是“第一人称”叙述;(朱伯石主编《写作概论》第69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如果按此推断,那么,“第三人称”叙述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叙述不存在第二人称”的陈说提出商榷,并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第二人称叙述的客观性和不容取代性。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人称代词繁复,《孟子》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来说明《孟子》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内部诸代词间的关系,同时也对两类代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卡森·麦卡勒斯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通过分析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指出其作用是双重的。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下,其叙述者既是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也是读者,从而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故事中的人物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此外,该文还分析了小说中所运用的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其中包括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叙述视角。不同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交代故事背景、揭示小说主题,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茸 《中学俄语》2014,(8):31-32
俄语中动词命令式分为三种形式: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其中第二人称命令式表示说话人命令、请求、建议、劝告对方进行某种行为,它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之分。现就未完成体第二人称命令式的用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寒冬夜行人》是典型的第二人称小说。在修辞性叙事学理论视域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对其第二人称叙述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揭示人称代词"你"在文中的角色转换、其"呼语"特性及对叙事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寒冬夜行人》中,"你"可以被读作"他",但由于"你"对读者的呼唤强烈,在修辞效果上又让读者充分体验着含混,从而扩大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路径。从促进叙事交流方面来看,第二人称叙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章写作中的人称问题,颇多异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人称的本质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它不仅是作者立足点,观察点的问题,而且是作者,读者与作品中所涉人物的时空关系问题,说到底“第二人称”即“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15.
杨娅珍 《文教资料》2007,(18):81-82
该文讨论的是叙述视角在《魔桶》和《我真傻》两个短篇小说中的应用。《我真傻》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它的特点是叙述生动而真实,但带有主观性和说教意味,同时叙述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信的;而《魔桶》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它的特点是叙述客观、有可信度,但文章的中心思想通常比较内隐。通过对标题文本细致深入的阅读,该文着重比较和分析以上两种手法的优势和缺陷,以利于读者更好地解读其它文本。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是一部通俗小说 ,采用的语言几乎全是白话。小说中运用的白话在词汇、语法、语义等各方面与现代汉语非常接近。本文将着重论述《儒林外史》中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以及敬称、谦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18.
"你"、"我"、"他"作为人称代词在日常生活口语中,随着说话人和听话人角色的互换,使用的频率基本相同。然而作为叙述人称时,情况却大有不同,从叙述者角度出发的传统理论根据叙述者与故事的空间位置将小说区分为第一、二、三人称叙述。以第一、三人称叙述的文学作品最为丰富,而以第二人称叙述的文学作品却少之又少,本文将以普拉斯的《爹爹》为例,举例说明第二人称叙述特有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苏萨克在小说《偷书贼》中采用了复视视角的叙述技巧。小说中作者选择死神的声音,既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又显示出战争的残酷无情。本文拟分析《偷书贼》的叙事视角,从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偶然地于杂志上读到了韩复榘任山东省长期间在某大学做的一段演讲后,便不能自抑地捧腹大笑了很久。演讲语中有“蓬荜生辉”一词,是说他到彼地演讲使得彼地蓬荜生辉。蓬荜,即蓬门荜户,是指用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通常谦指自己的家简陋无比;蓬荜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