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外戚封侯始于光武帝时期,并集中于东汉中后期。外戚封侯以东汉皇帝颁布的诏书作为重要依据,涉及外戚封侯的程序、对象与标准、食邑制度等内容。东汉外戚封侯反映了外戚和列侯存在一定等级对应关系,不仅确定了外戚群体在爵位等级中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而且成为外戚扩大权势的一项措施。这一现象与东汉政局演变密切相关,并在各个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功能与弊端。但就整体来看,东汉外戚封侯发挥的社会功能居于主导。  相似文献   

2.
蔡伦     
蔡伦(?——公元121年),字敬仲,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人,东汉明帝永平末年到洛阳皇宫当太监.章帝建初中,升为小黄门.和帝即位后,因与宦官中常侍郑众协助和帝诛灭外戚窦宪有功,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兼任尚方令,专管御用手工作坊.安帝时,曾由他组织一批学者如刘珍等校书东观(皇家图书馆).在任尚方令期间,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用树  相似文献   

3.
东汉存在着大量世族豪强。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们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一、严正削弱了申央集权。西汉时期,传统的世卿世禄被废除后,代之而起的选官制度却又成为培植新的世家大族政治势力的温床。东汉的选举是以任子制和宾举征辟制为主要途径。任于制度是封建王朝给予大官僚的一项政治特权,是大官僚子弟入仕的一条捷径。特别是东汉王如实行保护豪强大族利益的政策,侄子制更为盛行,使一大批官僚成为世代为官的官僚世家。在察举征辟中,官僚们为了把持政权,扩大本家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2道选择题(以下简称“本题”)如下:(2022·广东卷·2)“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D)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相似文献   

5.
东汉政权是以光武帝为首的南阳豪强地主为主体的士族武装集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就注定了东汉皇权与世家大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建国前光武帝对功臣、世家的分封、拉拢态度和建国后对功臣、世家的怀柔和抑制两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6.
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沿袭西汉中后期七庙制度。建武十九年庙议后,宗庙之制有所变革,表现为:变以往异庙之制为“同堂异室”之制;除殇、冲、质、灵四帝外,其余东汉诸帝庙皆谥以“祖”、“宗”庙号,宗庙毁庙礼制废而不行。直至东汉献帝时,在蔡邕建议下,重新实行皇帝宗庙立庙、毁庙礼制。  相似文献   

7.
从绿林、赤眉起义,到黄巾起义,东汉王朝经历了从"中兴"到腐朽的过程,随着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批判思潮,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东汉政权的建设和稳固提出了理性的反思。本文试图从世家大族、边患、外戚宦官专权、经学衰败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1.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谊权,宦官郑众等诛之,以功封大长秋。,.安帝疡帝时,邓太后临朝,邓鹭执政,宦官江京等诛之,以功封列侯。3.顺帝时,阎太后临朝,阎泛擅权,宦官孙程等诛之,十九人以功封侯。4.植帝时,梁太后临朝,梁炎坦权,宦官单超等诛之,五人以功封侯,称五虎·5.早帝时,外戚窦武执政,宦言曹竹等诛之,兴党锢之狱。。.帝种和顺帝时.何太后临朝,何迸欣仪,宦官张让等诛之,袁绍等杀宦食.至此,外戚、宦官同归r尽.东汉外戚、宦官斗争简况@建业 ~~  相似文献   

9.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第二个皇帝,光武帝第四子,少年聪慧,十岁能通春秋,后从师于桓荣博士且学通尚书。明帝于中元二年(57年)继皇位,永平十八年(75年)秋八月驾崩,在位十九年。汉明帝大器晚成,十九岁才立为皇太子,继帝位时年已三十岁。但明帝所处的时期,正是东汉天下初定,由光武帝刘秀开创的地主政权刚刚稳定的时期,因此其统治作风和个人性格对汉代后期的皇权政治无疑有较大影响,其吏治对巩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也起了较大作用,同时对维护阶级矛盾和安  相似文献   

10.
这一节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一是"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讲清"光武中兴","田庄","徒附"这些历史概念,使学生掌握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情况和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一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在这一标题下,教材内容又分为"光武中兴"和"东汉初期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样两个层次.东汉初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与汉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有关系的,所以把"光武中兴"作为重点来讲述.刘秀为什么要调整统治政策?这必须涉及到东汉初建时所面临的社会局面.公元25  相似文献   

11.
<正>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局面的出现,是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利用皇帝作为工具进行斗争的产物。皇帝小时,大权掌握在监护人母亲及其娘家一方组成的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要夺回大权只能靠身边的宦官,于是宦官乘机专权。二者比较,宦官专权危害更大。宦官制度产生于周朝,周王建立庞大的后妃制度,为防止数目众多的妻子红杏出墙,把她们关在后宫与世隔绝,但王宫工作不能完全由女人承担,因而想出一种残忍的办法,即由阉  相似文献   

12.
先秦两汉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滥杀无辜行为,但这种行为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有着历史演变的过程。从春秋时期开始产生,到秦汉时期大规模扩展开来,加害人的范围由先秦时期的皇帝、贵族,扩展到皇帝、诸侯王、军阀、外戚、地方豪强。这一方面反映了统治者的专制暴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国家权力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国家对统治阶级内部的控制力并不如后世的大。当然,这背后的思想文化背景是当时人权观念的相对低下和人文主义发展的落后。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东汉窦宪打北匈奴是什么性质的战争?答:窦宪打北匈奴,一向被肯定,但我们认为这是一场不义之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只要将窦宪打北匈奴时东汉世族政治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这个事实。东汉世家大族,在和帝以前即已形成。和帝一即位,窦太后就“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后汉书·和帝纪》),正是为了满足世家大族的经济要求。从此,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主要是盐铁商)合为一体,田庄制度获得了急剧的发展。东汉政治是世族政治,这种政治的恶性发展,也以窦太后临朝、窦氏当权为标志。东汉世族政治的特征,用仲长统的话来说,是“使饿狼守庖厨,饥虎牧牢  相似文献   

14.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擅权,政治黑暗腐败,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发展,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顺帝以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南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不断侵扰,羌汉人民起义连绵不断。在抗击诸族侵掠,镇压羌汉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安定皇甫规、酒泉张奂、武威段颎为维护东汉王朝的统治和地主阶级利益,建立了一定的“功绩”,被统治者誉为“凉州三杰”,成为东汉后期政治舞台上“知名显达”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防微杜渐     
据《后汉记·丁鸿传》记载:东汉章帝死后,他十岁的儿子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总揽大权。窦宪大肆树立私党,把大批党徒安插到朝廷中和各郡县。窦家还养了许多刺客,迫害官僚中不肯附从的人。司徒丁鸿见窦宪弟兄图谋叛乱,上书给汉和帝,建议趁窦氏弟兄的权势还不太大的时候,加以控制,以防后患。上书中写道:“若  相似文献   

16.
曹操(公元一五五年——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是东汉末和三国时期的法家杰出人物。 东汉末期,由于反动的封建统治者顽固推行儒家路线,大地主豪强势力恶性膨胀。他们拼命鼓吹“名节”,结党营私,在社会上形成许多分裂割据的山头;大搞“亲亲”,山外戚宦官轮流专权,造成了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权,豪强势力混战不休,人民惨遭蹂躏,真是政治黑暗到了极点。压迫越深,反抗越烈。公元一八四年的黄巾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这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封王主要集中在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始封王分为宗室王和皇子王两类,但宗室王逐渐被遏制。东汉的绍封都出现在和帝以后,被绍封的诸侯国是因为没有子嗣、犯罪等。绍封王来源于被绍封者的父兄辈,或是宗室的其他支系,但要求与当朝皇帝的血缘关系较近。宗室王封地的范围远小于皇子王,皇子王之间封地的大小亦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皇子个人及其母亲的地位高低。章帝时对诸侯王衣食租税作出调整,封国广狭就不再具有决定意义。因诸侯王犯罪,始封国的地理位置或政策的调整还导致了徙封现象。以上三个方面是中央政权对诸侯王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学家那里,公元2世纪中末叶——汉桓帝、汉灵帝时代,是一个让他们摇头不迭感慨万端的时代。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开始剥夺相权而集于皇帝一身,其结果恰恰造成东汉绵延十儿代的皇权旁落。野心家一茬又一茬,小人成群结队,而君子则血流成河。这中间城头变幻大王旗,外戚与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朝廷何曾有一日安宁?宫廷每成血海,痼疾已入膏肓。所以,在桓帝、灵帝任内,数年之间,接连弄出两次“党锢之祸”,大批清流知识分子被杀,这是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光武中兴。杜诗发明“水排”。王景治理黄河。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特点。东汉豪强地主的特点。二、要学生认识: 1、东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劳动人民起了主要的作用,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2、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不是为了劳动人民,而是为了地主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 3、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剥削农民的基础上的,它的发展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 讲述东汉初期的经济陕复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学生了解: 1.汉光武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东汉豪强地主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成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田庄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徒附”的基础上的。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难点: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西汉人口、恳田数统计表》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①绿林、赤眉起义的结果怎样?②东汉建立在哪一年?是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 (学生答后,教师概括,导入新课)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王莽的黑暗统治,但是这次起义的胜利果实却被地主阶级夺去了。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