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劲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11-14,31
公共政策主体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乃至调整。政府、政党、利益团体、公民以及大众传媒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几个政策主体,都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政策主体亦会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参与方式就是这些不同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是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我国政策科学研究取得许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薄弱,基础理论对解决公共政策中现实问题的支撑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政策科学发展的"阿基里斯之腱",因此对公共政策基础理论进行反思,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问题、价值等政策理论的基础理论入手,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政策科学发展,已成为公共政策学未来发展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政策制定体系中,按照制定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精英主体、共同体主体和公众主体三种模式.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这三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公众型政策主体模式较之其他两种模式,其制定主体的范围有所扩大,同时,扩大了的政策主体会以其更能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等优势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采用听证制度这一公众型主体模式,对于转变我们的政策制定观念以及在实践中制定出更为科学的政策,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洋 《华章》2010,(20)
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以满足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但具体实践中可以发现,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论述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政府利益问题,并分析了政府利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体现目的和价值的过程。通过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分析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得出:在确定议程上政治领导人起了关键作用;政策规划者主要是行政部门、政策分析家,六所师范大学;政策规划符合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程序,最终政策方案抉择是依靠行政命令;政策执行主体注重政策的操作化,建立了相应的组织负责政策执行,但政策宣传力不够,执行中免费师范生的生活补贴偏少;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没有进行过提前政策实验,政策执行以行政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影响包括有助于促使政务透明化,提高政策制定参与度;弘扬社会正气,推动政策议程;维护公共利益,使政策制定更加人性化;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其有效性.消极影响是官僚主义阻碍网络舆论的发展及政策制定,不均衡参与造成政策制定的非代表性,虚假信息可能造成政策制定的决策失误.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培养高素质的网民和规范网络舆论管理等措施,将有助于规避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政策分析的程序在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基本步骤包括: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搜寻备选方案、预测方案结果、选择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枢纽,但我国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执行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主体因素,找出执行主体异化的原因是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育存在程式化与随意性并存、理论性与实践性脱节、陈旧观念与新颖知识互斥等问题。原因就在于政策科学本身的身份认同危机。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育要整合现有资源,标明学科独立性,促进学习者的视角转换,以教学相长的姿态谋求公共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公民通过各种不同的参与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本文主要探析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价值,我国现阶段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角度分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及提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整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政策目标、检验政策成效等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执行的主体、环境、客体、主体与目标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复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从系统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共政策视角,在主要考虑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和公众三个变量的同时,参考社会、经济和技术三个主要的基本因素发现:由于多元化办学格局中高等教育政策更倾向于教育的经济功能或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而非基于教育本身的功能,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政策的质量与执行。为了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尊重人的价值、确保学术至高无上的地位、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公共政策的核心,尤其是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公共政策公共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广州市流动商贩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过程中,通过市民问计会、专家咨询以及意见征询等形式,构筑政府与公众之间平等的对话平台,初步建立了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政策制定模式。但其公众参与仍停留在“政府主导的有限参与”阶段,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能都有待提高。公众参与效能的提升既取决于公民的参与意愿和能力,也有赖于政府制度的供给和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是全体人民必须贯彻执行的规范规章,同时,也惠及绝大多数人。本文就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策的制定要做到法规化、法制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在我国也悄然兴起。它的兴起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增强了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更好地保证了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公共性;另一方面,它又引致了政策的不平等性,增加了政策制定的社会成本,削弱了政府权威。为此,我们对公民社会的兴起应持理性的态度,正确地引导,以便使它在政策制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政府机构和公民社会共同构成了公共政策主体结构,三者在政策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执政党在公共政策主体结构中的合理定位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现代化.探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主体结构中的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现实的政策实践表明,某些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并不能取得政策效果。这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趋利避害,保证其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阐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申存在的伦理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的途径。这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理性化、合法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海燕 《河南教育》2008,(12):29-31
社会的转型给中国利益格局带来了质的变化,利益格局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利益主体的矛盾和冲突不断聚积和激化.因此,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才能形成和谐均衡的社会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视角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真现象及其危害,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失真的原因在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认知失误、政策认同不足、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低以及利益驱动等方面.这就需要政策执行主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使政策执行进一步透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