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年来 ,学术界对白居易评价《长恨歌》时所使用的“风情”一词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从“风情”与“正声”对举、《长恨歌》中“风情” ,以及白氏其他诗文中“风情”的韵味等三个方面入手 ,对“风情”作出了是帝、妃间缱绻、浪漫的恋情的判断 ,从而否定了“风情”即为“正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唐代传奇创作对《长恨歌》叙事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认为白居易之《长恨歌》与陈鸿之《长恨歌传》“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是诗、传结合构成传奇的一种体式。这种“以小说为诗”的叙事艺术特色深受唐传奇小说的影响,从而使白居易的《长恨歌》故事情节的创造更富艺术想象力,细节描写更加细腻逼真,使抒情进一步向艺术渗透。  相似文献   

3.
<正>白居易因“一篇长恨有风情”而传扬千古,但《长恨歌》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关于它的立意、主题,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梳而概之,有这么三说:爱情说、讽喻说、爱情加讽喻说。根据前二类截然不同之说和第三类折衷调和之说,根据艺术的事实本身,我取第一说——《长恨歌》为讴歌李、杨坚贞不渝爱情的“风情”之作。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诗,他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见《与元九书》)但这仅仅是比较而言。其实诗人对此诗仍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又有“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自评。诗人卒后唐宣宗以诗吊之,也有“童子解吟《长恨》曲”的称  相似文献   

5.
"一篇长恨有风情"之"风情"的意义关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的确定,"爱情说"认为是"男女之情","婉讽说"认为是"风诗之性情",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与"正声"对举,从白居易诗中用"风情"一词的情况来解读"风情"一词的涵义,并以此认定<长恨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篇经典之作。唐宣宗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如同《长恨歌》一样,《琵琶行》采用七言诗的写法,字里行间饱蘸着浓重的情感,令人读后久久无法释怀。假如说《长恨歌》写的是君王和爱妃的爱情悲歌,那么,《琵琶行》则是一首才子佳人同病相怜的长恨歌,关于人世沧桑人生无常的长恨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长恨歌》与《琵琶行》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两首。不久前还有一位华裔作家在巴黎以两诗为词谱写了“东方咏叹调”。这两首诗虽可同入“咏叹调”,但一则咏史事,一则抒心曲,作者自处是很不样一的。写作《长恨歌》时的白居易处于“十年之间,  相似文献   

8.
运用叙事学理论对白居易《长恨歌》进行叙事学分析,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长恨歌》叙事语言的有机构成,通过“隐喻”“转喻”的符号理论具体阐释;分析《长恨歌》象征对叙事的推动;从故事角度把握《长恨歌》的故事线索,分析它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论不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爱情说”与“讽谕说”。作者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本身、传播方面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归于“爱情说”,而不是“讽谕说”。  相似文献   

10.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周相录《长恨歌》(以下简称《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自它问世以来,封建文人学者对其主题就聚讼不休;本世纪以来,学者们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或继承传统的“讽谕主题说”,或用现代爱情观念反照作品,...  相似文献   

11.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已经有30年的研究历史。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2)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3)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图书馆馆藏图书流通情况的统计,选择馆藏各类图书借阅量、品种借阅频次、单册借阅频次、读者阅读规律等指标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由此探索图书馆基本馆藏建设和文献采访策略,为馆藏资源优化及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人生使命三责任模型、人生进取三阶段模型、人生命运竞争能力三板块模型、人生命运二决定力模型等四个社会学模型作出了定性建模描述,并对四个模型在青少年人生教育中的应用作了探讨,提出人生的志向、愿望、态度对一个人的人生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智障学生的注意特征是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之一.针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研究在理论及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借鉴认知心理学反应转换及双重任务等研究模式,利用自行研制的注意品质测试系统,以普通学生为对照,对智障学生注意缺失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智障学生注意缺失的心理生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学生相比,智障学生在注意的四个维度上均有非常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举证责任来源于古罗马法的概念,我国《行政诉讼法》首次对举证责任制度加以规定,但并未对其做出详尽的说明,因而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则争论颇多。从举证责任的涵义和性质入手,分析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求解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比较系数法、常数变易法的基础上,导出了降阶法.对比分析它们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策略,阐述了所述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用人思想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人民公认、实践检验的用人路线;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德才兼备、注重"四化"的用人标准;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用人气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方法;放开视野、五湖四海的用人艺术等方面。研究和把握好邓小平的用人思想,对于推进当前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公平公正地用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证明责任的概念和意义,并进一步阐释了正确认识这一概念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正确认识证明责任的应有内含,才能更好地把握证明责任的分配等制度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发展物流教育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中国物流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以及当前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等方面,尤其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提出了全面的系统建议。要注意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培养目标要明确具体,防止空泛,要符合物流市场的需要;强调人才培养结构要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要十分重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注意科研对教学和实践的带动作用;要加强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等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丁建中等人在《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不过通读该书不难发现 ,丁建中等人其实是在一知半解甚至曲解马克思原意的基础上草率地向马克思及其价值理论“发难”的 ;而且他对于自己的所谓“新理论”也没有进行细致的论证。《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实际上是一部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低劣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