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弹指神功     
随着枪响,黄小飞一连弹出三个弹珠球,不偏不歪,一颗打进洋人的枪管儿,另外两颗分别击碎洋人戴着的两只眼镜片儿。台下掌声雷动,洋人一下子跌下擂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日渐对外开放的当儿,我们和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可能也就直线上升。不过,素闻洋人的  相似文献   

3.
在比邻而居二百年之后,这些漂洋过海的欧洲人,成了大门口的陌生人。恰恰是在与洋人最长期交往、本应最熟悉他们的广州,围绕是否允许洋人人城,纷争延绵不绝。  相似文献   

4.
外国长期侵略中国,迫使清政府允许传教,洋教士干涉诉讼,偏袒教徒,洋教教义又与儒家学说相左.于是清流派反对侵略,反侵略本是正义的,但真理再跨前一步就变为谬误,反侵略进而反洋教、反洋人、拆铁路、杀洋人、攻使馆,就变成了盲目排外.盛宣怀等洋务派,不赞成拆铁路,杀洋人,攻使馆.史实证明,比清流派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5.
外国长期侵略中国,迫使清政府允许传教,洋教士干涉诉讼,偏袒教徒,洋教教义又与儒家学说相左。于是清流派反对侵略,反侵略本是正义的,但真理再跨前一步就变为谬误,反侵略进而反洋教、反洋人、拆铁路、杀洋人、攻使馆,就变成了盲目排外。盛宣怀等洋务派,不赞成拆铁路,杀洋人,攻使馆。史实证明,比清流派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6.
据传,林则徐有次被邀出席洋人宴会。席间,洋人端出一种冒烟的“小菜”。林则徐用汤匙舀起,轻轻放在嘴边用口吹风退热。他这一举动,引得满堂大笑。原来,那“小菜”是冰琪淋,是主人戏弄林则徐。 隔几天,林则徐设宴回请那帮洋人。席上,摆上一大盆乌油油中透晶莹、上面点缀着梅花图案,散发着香喷喷的佳肴。香喷喷的味道吊起洋人的胃口,他们好奇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段痛史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段痛史,让人伤心、痛苦,咬牙切齿的事儿,一个又一个,挨打、割地、赔款,没完没了.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读近代史的时候,多少天连饭都吃不下去.显然,这些伤心事儿,多半跟洋人有关,不是洋人打破门闯进来,哪儿会有这么多事儿呢?虽然说,洋人没来的时候,中国自己乱起来也是杀杀打打,以至于"尸骨遍于野,千里无鸡鸣",但肉烂在锅里,肥水不落外人田,回顾起来,心里总是好受一点儿.可是洋人一来,便宜都让人家占了,吃亏的净是自己,这心里头,怎么也难以平衡.  相似文献   

8.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①这是郑观应对自己一生传奇式经历的高度宏观的如实概括。其实,表现在具体行动过程中,有更为“奇”的事。例如,在1870年代到1880年前后,郑观应一方面在太古洋行当买办,并从一般买办上升到总买办的高位,另一方面,他在这同一时间过程中,写作并刊行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思想热情的《救时揭要》、《易言》两本书。这不奇怪吗?“买办”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尾随洋人忠诚为洋人服务的同义语,而“爱国主义”则是反对洋人侵权侵利,向洋人力争权利,力争使祖国迅速富强不受欺凌……等等的含义词。显然,“买办”与“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张爱玲小说的视角入手,将张爱玲小说分为令人、古人、洋人、“现代人”四个独特视角,分析张爱玲小说在今人“冷眼”下揭示的乱世人性、历史视角下的时代悲歌、洋人视野里的中国“沉香”以及其“现代”文学观对文学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论福州船政局技术力量之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时期,许多工厂都雇了洋匠,购买了外国的机器设备及材料。对于这些问题的评价,有人斥之为“崇洋”“媚外”,也有指为“根本缺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主要依靠洋人的技术,有些厂的管理权也为洋人所操纵,成为帝国主义推销产品的工具,具有一定程度的买办性”。应该怎样看待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雇聘洋员及技术引进?是不是依赖洋人?我们将通过福州船政局技术力量的成长过程,具体地考察一些有关问题,使洋务运动史的讨论深入一步。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 ,任人宰割 ,金发碧眼的洋人往往在中华大地横行无忌 ,远不像今天。 2 0年代 ,冯玉祥住陕西督军 ,一天 ,巧遇从终南山猎获两头野牛归来的美国人安德思和英国人高士林。冯玉祥问道 :“你们到终南山打猎 ,领许可证没有 ?”这两位洋人回答说 :“我们打的是...  相似文献   

12.
补白     
小饭店,两个外国人坐着吃面条。邻桌,一个醉汉破口大骂洋人和洋奴。外国人吃完了,回头向醉汉借打火机,醉汉立刻住口,送上打火机。外国人走了,醉汉冲着背影啐了一口唾沫,又开始骂。刚才是骂洋人有钱,现在是骂:“他妈的,两角钱吃一碗面条,还不如我!”  相似文献   

13.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来看,李伯元《文明小史》中的异国形象包括洋人、洋物和异域,作家以洋人形象反思"柔远"文化,以洋物形象表现晚清大量输入西方器物时国人缺乏辨别的能力,以异域形象表现追寻真文明的理想。小说折射出晚清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和李伯元的"边沿"书写心态。  相似文献   

14.
国民性缩影     
小饭店,两个外国人坐着吃面条。邻桌,一个醉汉破口大骂洋人和洋奴。外国人吃完了,回头向醉汉借打火机,醉汉立刻住口,送上打火机。外国人走了,醉汉冲着背影啐了一口唾沫,又开始骂。刚才是骂洋人有钱,现在是骂:“他妈的,两角钱吃一碗面条,还不如我!”  相似文献   

15.
编写者认为敌方的论据“放弃了国产的毛笔不用而用洋人的钢笔,好象沾上了奴气”实际是生活的必然进步和文明趋势,犯了“洋化就会奴化”逻辑错误,似乎合情合理,笔者却认为“放弃了国产的毛笔不用而用洋人的钢笔,好像粘上了奴气”。这根本不是敌方论据。所以本文的反驳方式是驳论点,而不是驳论证。  相似文献   

16.
火车的钢轨为什么会是一节一节的呢?读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鸦片战争以后,很多华工受洋人诱骗,被贩卖到美国旧金山做苦力.他们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报酬最低廉的工作,受尽欺凌、歧视、侮辱与迫害.有一位来自山东的华工,名叫吴士明,他是被洋人用留学的名义骗到旧金山来修建铁路的.  相似文献   

17.
一饮而尽     
那天几个朋友到一家西餐厅吃午餐,餐后来了咖啡,A君忽然提起洋人吃洋餐的规矩。他说方才见到邻桌一家人进餐,发现不合规矩之处不少,如果到洋人家中做客,颇为失礼。例如那个男孩子喝水,有如牛饮,一吸而尽,就是没有table manners, 有失仪态。他说table manners有所谓:things not to do at table,列举15  相似文献   

18.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个镜头:李鸿章与英法等侵略者代表在大堂内谈判,洋人出言不逊,激怒了等候在二堂的邓世昌。他愤怒地将茶盅重重放在桌上,喝道:“一派胡言!”这又惊动了里面的洋人和李中堂,李鸿章喝问道:“谁在二堂喧哗?” 扮演李鸿章、邓世昌的演员分别是王秋颖和李默然。前者不幸在数年前因肝癌去世。临终前,很  相似文献   

19.
《学生电脑》2007,(10):2-5
很多人买笔记本首选外国品牌,不过价格却是他们心中的痛——洋人的笔记本电脑还真贵!  相似文献   

20.
一边是有恃无恐的洋人,一边是乘机发泄积愤的民众,在朝廷朝令夕改的矛盾中,山东的官员们左右两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