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本昌 《新闻界》2001,(1):28-29
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中,不时碰到一种现象,即某些单位的个别人,一旦被媒体曝光了,受到批评,便一触即跳,或抓住批评报道中个别字句与新闻单位纠缠不休,或开口就以“名誉侵权”、“打官司”相威胁。每每如此,一些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和采编人员便大发感慨:“舆论监督何其难 !”“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太差了 !”   毋庸置疑,舆论监督的顺利实施,以及舆论监督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是等不来的。面对舆论监督普遍难这一情势,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己任,依…  相似文献   

2.
欣闻珠海市作出规定,对批评报道“免检”。规定云,批评报道刊播前,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身为报人,对批评报道在珠海获“解放”振臂欢呼! 批评和自我枇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勇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舆论监督也是生产力,有效运用可以收到免费疗疾、治病救人的奇效。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诚恳欢迎舆论监督是党风正的表现。但是,目前批评报道处境不容乐观,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一道顶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开展的阻力之一,就是本属正当、合理的批评、劝戒性报道,被迫止于无可奈何的侵权纠纷调解甚或败诉。正常发挥新闻媒体监督的功能,关键在于从法律上对舆论监督对象的名誉权保护限制事项在法律上作出相应规定,使得名誉权的保护不能成为阻却舆论监督的依据。仅仅一般地在法律文本上笼统地承认公民或法人享有权利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被承认的权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与其他同样也是合法的权利发生冲突。公民或法人名誉不被新闻报道施以消极影响的前提条件,是名誉权主体确保自身行为没有理由成为媒体监督批评的对象。对被监督对…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与长江日报社联合举办的“舆论监督大家谈”征文,最近评选揭晓,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如下:一等奖讲究批评策略提高监督水平范以锦二等奖试论人大代表监督和舆论监督李志明温炳棠陈曦关于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尹力三等奖浅论公开审判与新闻报道问题曹瑞林李庆华试论晚报的批评报道胡方松舆论监督如何避免新闻官司李明欣 “舆论监督大家谈”长江日报杯征文评选揭晓  相似文献   

5.
近期,笔者发现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界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维护党的纪律,必须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又要求新闻界:“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作为一个肩负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的记者,应该充分运用舆论监督这一职能,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影响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舆论监督是否收到效果,暂且抛弃被批评对象故意刁难、指责不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素质的高低。而素质…  相似文献   

7.
地方传媒突破舆论监督瓶颈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国 《新闻界》2005,(3):52-53
既没有《焦点访谈》居高临下的气势,也没有《南方周末》跨区域监督的优势,地方传媒要进行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可谓难上加难!一难在消息被封锁、新闻源被控制;二难在调查和采访阻力大;三难在批评报道往往无果而终、削弱了传媒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地方传媒要想从重重困难中突围出来,一靠政策和法规创新,保障传媒的采访权、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权;二靠实践创新,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闻实践创新,探索地方传媒实现舆论监督、强化舆论监督新途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所谓“分寸”,就是“界限”、“尺度”、“深浅”。批评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党和政府运用媒体在施政工作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批评报道也是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改进工作,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不好。也会添乱,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消除批评报道所容易引发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握好分寸,使舆论监督产生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批评的现象是消极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积极的。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分寸”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行为:人民(包括新闻媒介)随时对政府机构及其领导人的活动进行了解和评论(批评、赞扬或提出建议)。狭义的舆论监督特指新闻媒介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以及对于政府和政党的批评,促使其修正错误。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通常可追溯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马列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马克思曾写道:“唯一有效的监督──报纸。”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天就宣布:“我们愿意让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说,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  相似文献   

10.
一 提起舆论监督 ,新闻界同仁往往都面露难色。不是不愿意批评错误的东西 ,而是不愿意得罪人 ,包括被批评者及其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人 ,甚至还包括掌有发稿权的领导。当然 ,为了伸张正义 ,得罪人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该得罪的就得得罪 ,但问题是有时你还真不敢得罪 ,不能得罪。为什么 ?因为有个大道理管着 :“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 !”“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 ,这话党章上没有 ,宪法上更没有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中也没有 ,但其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一些新闻单位的老总 ,一谈到舆论监督 ,首先就要求记者“与人为善” ;一些领导同志在…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这些年来各家新闻单位都加大了新闻监督的力度,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是新闻纠纷的增多,有的状告你侵权,有的拿上级领导压你,有的甚至打击报复、人身攻击,等等。舆论监督的外部环境不够宽松,舆论监督也就比较困难。为了使舆论监督既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搞好舆论监督的策划及批评稿的把关,就显得十分必要。策划要“天衣无缝”,把关要“滴水不漏”批评的事件或对象要集中。如果批评面太宽,在一篇报道里批评多家,就会削弱批评的力度和效果,也难免会推诿扯皮,不利…  相似文献   

12.
冒牌记搞“舆论监督”是新闻,正牌记搞“舆论监督”是不是新闻?1月17日,3名男子因涉嫌敲诈被湖北十堰市检察院批捕。自2003年以来,3人打着“记”的招牌,专作“批评报道”,并以此要挟舆论监督对象出钱作“正面宣传”,先后敲诈了20多家单位。(2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另据报道,至去年年底,山西省已依法取缔非法期刊记站21家.  相似文献   

13.
李明 《记者摇篮》2005,(4):22-22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向权力部门和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种责任、一张报纸,如果缺少批评、监督的声音,那么其“威信”就会大大削弱。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只爱听好听的,不爱听批评的。有些被批评者甚至千方百计否认被批评的事实,并可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告媒体和记者侵犯名誉权。因此有人这样说:“舆论监督之重要,人所共知:舆论监督之难,亦人所共知。”  相似文献   

14.
现在,大家都感到舆论监督难搞。难在何处?从客观上讲,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深入开展的外部环境:被批评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通过种种手段造成对舆论监督的干扰,从主观上讲,记者批评不准确或手续不完备,以致一次批评引来一场“官司”。两种情况摆在面前,我们把希望寄托何处?寄托在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上是不现实的。要使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舆论监督作为推动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是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给予大力支持,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只能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来完成。而要使被批评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真正做到闻过则  相似文献   

15.
我与批评稿     
十多年来,我跟“新闻批评”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粗略统计,从1980年至1992年这13年的时间,我除了采写一些正面的通讯、专访外,还精心编采“小品文”50~60篇,加上其他形式的批评稿,共有120多篇。采写批评稿,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生活”,这是同行们的“共识”。写表扬稿,被采访的对象及其单位领导个个眉开眼笑、皆大欢喜。眼下时兴“拎马夹袋”,还有种种实惠。采写批评稿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被采访的对象及其单位领导在感情上就跟记者很对立。认为记者是来找岔子的,故意跟他们过不去,因而大都紧绷着脸,抱不合作态度。尤其是被批评的对象,或是吹胡子瞪眼,或是拍桌子,或是胡搅蛮缠……什么样子的都有。当然人嘛,谁都喜欢表扬,只有傻瓜才愿意登报批评呢!所以很多同行都把写批评稿视为畏途。但是我想,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6.
二年前,《南方周末》上登过《“有关部门”》一文,批评《今日女报》1996年3月28日在批评报道《受害女被诬“卖淫”,检察官立案擒“狼”》中,对包庇色狼、诬陷受害女、敲诈勒索酒店老板、玩忽职守的公安机关,用“有关部门”一词遮遮掩掩。作者质问道:没有对“有关部门”依法治罪已是法律监督的大罪过,何以舆论监督竟也频频使用“有关部门”这块遮羞布,那么,“你监督谁?”近年来.很多报纸在批评报道中往往对批评对象指名道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三十分”中的批评报道更是借助电视技术上的优势,鲜货爆…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三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柏铨 《新闻界》2002,(5):17-18
一、当今条件下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一)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有了自己的新闻事业,很早就进行了舆论监督的实践。通过党报、党刊所进行的此类实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被称作批评与自我批评。舆论监督是一个后起的概念,但与舆论监督的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实践是早已有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提法在大众传媒上的使用频率逐步降低,其内涵开始收缩,专指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党内监督的一种手段。早先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所指代的党外监督的内容,被一个更具时代感和概括力的概念——舆论…  相似文献   

18.
孙克勤 《青年记者》2006,(12):65-65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闻记者的光荣职责。但在实施过程中,记者普遍反映舆论监督比较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总是不愿意被监督,不愿意听逆耳之言,因此客观上对舆论监督报道的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题要准舆论监督的内容要选择那些  相似文献   

19.
当下,新闻媒体普遍反映舆论监督难。难在何处?一是监督对象不配合,上上下下说情;二是稍有事实出入,当事人或单位动不动要打官司(许多新闻单位每年都有好几起);三是有的领导对舆论监督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是充分支持、配合、利用舆论监督,把它当作推动工作的工具,而是惟恐媒体捅娄子,影响政绩和形象。我们认为,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民主监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报纸如果没有舆论监督,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威信。我们强调“为百姓谋利益”,如果不为老百姓说话,不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为百姓谋…  相似文献   

20.
没有批评报道,没有热点追踪,报纸就没有威信。但是,开展批评报道又是一件有风险的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授人以柄,受到纠缠,甚至会把自己送上被告席,不少记者将舆论监督视为畏途而退避三舍。我认为,搞舆论监督摄影记者优越于文字记者。因为摄影记者手中的照相机是开展舆论监督最有力也是最有利的武器,所以,摄影记者应扬长避短,在舆论监督的领域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