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觥筹交错,案牍累累。你观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独寻那阡陌交通,田园之乐……  相似文献   

2.
沉湎于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心灵世界是不平静的。他有着强烈而深沉的思想苦闷,这使得其诗歌呈现出慷慨激烈的一面;但田园生活的种种乐趣又能消解他的种种苦闷,使诗歌又能呈现出平和闲适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一生中,曾数度为官,而每每又旋即辞官归田,这种复杂而矛盾的经历,为后人颇多揣测争议,但见仁见智,始终都没有对其归田的最根本原因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笔者近日重读陶集,仔细搜检其思绪情感,难以割舍的秉性、对亲情故根本原因发觉其对田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深依恋情结,这种情结包括他对田园生活旧的眷恋以及欲以诗文彰显于世的愿望.笔者以为这些因素才是陶公归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田园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因为其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本文就是基于陶渊明这一时期的田园生活,从思想、自然、社会、人生等四个方面,探讨其田园生活中所反映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官僚家庭,其祖辈、父辈都曾在朝中为官,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陶渊明很小的时候就喜爱读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从42—63岁时,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躬耕、隐居生活。越是到晚年,陶渊明的生活越是艰难,甚至连勉强糊口都难以为继了。陶渊明生命最后的日子,也是他一生遭遇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带着遗憾、也带着无比的欣慰,饱经忧思的一代伟大诗人就这样在贫病交加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深深热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和化兹华斯是中英学史上田园诗的双壁,他们性格中都有“静”和“动”的成分,但他们对他们所生活的自然和田园的体认有着巨大的差异。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描绘的广度上来说,华兹华斯为我们展现的社会画卷多姿多彩,从这点上来说华兹华斯胜于陶渊明;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表现的深度上来说,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完成了人格与精神的升华,达到了物我交融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陶渊明胜于华兹华斯。本的结论是:陶渊明的自然是自己的自然,华兹华斯的自然是自然的自然。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篇,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流派。但是历代文学评论家均以为陶诗没有反映现实,所抒发的不过是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本文以为:陶渊明的归隐虽然含有消极成分,但其反抗现实的积极意义却是非常明显的;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田园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凋零破败的惨况和农民困顿不堪的生活境遇;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包含着他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友情。  相似文献   

9.
东晋时期,以阐述老庄哲理为主旨的玄言诗流行。而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以真率自然的笔调描绘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感受,自然平淡,言浅旨深,宛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沉闷的诗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 ,陶渊明所开创的田园诗派对中国的诗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所建构的桃花源虽只存于幻想世界里 ,但这种平淡自然 ,反朴归真的意境 ,把中国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陶渊明是何许人也?请看陶渊明的自画像: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365-427),又名元亮,世号靖节。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辞官归隐,创作了《归园田居》,内心经历了苦痛、辗转、挣扎和坚守,最终选择在田园生活中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表达了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至死不渝的愿望,为后人敬佩。  相似文献   

14.
田园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史的一大贡献。陶渊明41岁时,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离职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63岁时贫困而死?可以说,陶渊明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诗歌,开创了文人诗歌创造的新领域——田园诗。  相似文献   

15.
鹿守权 《语文天地》2013,(12):22-23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把田园景色、田园生活添加到诗歌创作中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个不为时人所重但对后代文人人格构建和创作有深远影响的文人。他“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一个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的庶族文人,面对反动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的社会现实,他不愿与世俗污浊的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数度挣扎之后,最终放弃了“仕”选择了“隐”,开始躬耕吟读,进行生命的深层感悟,形成傲然于世、独善其身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晋代诗坛的一颗明星,在寂寞的东晋诗坛闪耀着清美的光辉。他以其冲淡朴素的风格,极真朴地反映了人生实感,并以其特有的情趣,描绘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陶渊明首创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他是魏晋南北朝最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屈原之后李白之前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8.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19.
陶诗的“真趣”、“意趣”、“生趣”、“情趣”,说明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逃避人生,而是在田园生活中追求独立完美的人格,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是对理想信念的不倦追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老舍自题两联名志老舍(公元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当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抗战时在武汉参加文学运动。1951年获授“人民艺术家”称号。创作甚丰,亦爱题联。抗战时期他自题联,表述了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艺术追求:报国文章尊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1962年他题联,倡导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刻苦精神: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刘海粟题联自勉我国近代艺术教育事业奠基人之一的刘海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备受迫害,但他心胸豁达,不悲不戚,对未来充满信心。当时,他曾做一联自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陶渊明妙联劝青年晋代,曾做过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因受排挤,辞官回乡,过着田园生活。有一天,一位青年慕名前来求教。陶渊明正在田里观看禾苗长势,青年上前施礼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晚生欲求读书之法,望先生不吝赐教。”陶渊明听了,谦逊地一笑,说道:“你不见禾苗在长吗?”青年伏地细看了一阵,答道:“不见其长。”陶渊明又让青年看田边的一块因长年磨刀而凹下去的石头。青年看罢不解其意。陶渊明遂叫家人取来文房四宝,写成一副对联:勤学如春苗,未睹其长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