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0月,<南方都市报>将自己评论版的文章结集出版,书名<南方的立场>.南都的评论在国内享有立誉,此番集萃出版,没想到书的名字在业界引起了一番争论.媒体可以有自己的立场吗?"南方的立场"是什么立场?如粟这种立场是一种偏见怎么办?如果媒体都怀有偏见,那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公正价值又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2.
王驰 《青年记者》2010,(13):79-80
今年年初,胡舒立团队接手《新世纪周刊》,路透社随即发出题为“胡舒立再次创业,《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的风向标”的报道。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此评论:“胡舒立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有乐观的分析者则预言,《新世纪周刊》“不仅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器,更将成为一台‘质地优良的印钞机’。”  相似文献   

3.
李曙明 《青年记者》2015,(30):18-19
人们为什么“爱”评论?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体现着何种价值?为让其价值进一步显现,我们需要做什么?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自2002年《南方都市报》开辟时评专版揭开国内报业时评竞争的序幕以来,一时间,时评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炙热景象。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公器者,乃全社会公用之器具也,它们为全社会的成员所共同拥有,共同使用,谋取的是公共利益。职之所在,责有攸归。媒体的本质决定了媒体本身必须为全社会承担责任,提供服务。媒体也只有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其应有的各项社会功能,才能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经过十二载的辛勤耕耘,在创造了业界无数个第一的背后,《第一时间》无论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还是收视创收都已经成为国内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中名符其实的"第一"。作为  相似文献   

6.
体育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个分支。通常被定义为“媒体对体育运动本身以及体育运动有关的人和事发表的看法、意见和观点”。体育评论是纸媒之间以及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之间竞争的“法宝”。只有把握新时期体育评论的发展趋势.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体育评论作品。才能在竞争中为自家媒体赢得一席之地。在报纸体育评论写作中如果能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有助于实现体育评论的社会价值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
杨学丽 《新闻世界》2009,(9):126-127
本文以“邓玉娇案”为例,从理论角度出发,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为例,论述当代中国社会对报刊社会责任要求的深化。《南都》对该案件的报道,包括整理其他媒体报道,独家专访,刊登媒体人士、读者及网友的评论观点等,及时、全面、深入、准确公正,体现了当代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一般是用来表明媒体、公众、政府的态度和立场的,通过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不仅可以表明态度,还能指明方向.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也反映了媒体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果把媒体比喻为车的话,那么新闻与评论则是“车”的两个轮子,不可或缺.评论是旗帜、是灵魂、是风向标,如果说新闻是真实客观反映社会现实,那么评论就是表明媒体对于新闻的态度,因此评论历来都受到政府和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许鑫 《青年记者》2007,(2):50-51
围绕06世界杯的64场赛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展开了大容量、立体化的报道。报纸如何报道才能扬长避短?笔者选择《南方都市报》6月10日至7月11日的《世界杯特刊》作为分析对象,大体上可以反映纸媒在重大赛事报道中的一般做法和策略。《南方都市报》从6月10日起,每天均出版《世界杯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篇幅达8-16个版面,按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成“立场”、“战报”、“专题”、“纵深”、“前线”、“预测”、“传媒”等专栏,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特点,从多方面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报道的范围、领域从比赛本身向相关事件延伸,从…  相似文献   

10.
在冲突事件频发的当下,“乌坎事件”因其独特的气质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BBC和《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中新社六家媒体报导“乌坎事件”的语料展开对比分析,认为:在新闻事实的呈现上,中西媒体分别采用了遮蔽/凸显的操作策略;在新闻拓展部分,借互文、评论等手法实现与社会现实、社会语境的互动;媒体拥有话语权力,但应以弥散的方法发挥作用,而非表现为与权力结构同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拥有“九刊”:《南方月刊》、《城市画报》、《名牌》、《南方人物周刊》、《21世纪商业评论》、《商务旅行》、《南都周刊》、《风尚周报》、《第一消费》。九大刊物有直接属于集团主办的,更多是分属其不同的子报。如《城市画报》、《mangazine名牌》、《南方月刊》均属集团直辖管理,而《南都周刊》、《风尚周报》属其子报《南方都市报》出品,《21世纪商业评论》、《商务旅行》由21世纪报系运作,《南方人物周刊》则是由南方周末报系产出。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人。对传统媒体来说,独家新闻几乎成了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没有了独家新闻,靠什么吸引读者?靠“思想”,卖“观点”。当前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思想”的竞争、“观点”的比拼。谁想在舆论竞争中争取主动,就必须精心打造新闻评论。尤其是在重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主流媒体要通过新闻评论发出最强音,占领舆论制高点。笔者撰写的《揭开“创新”外衣认清传销内核》新闻评论。有幸获得2012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除了“万家购物”事件本身具有新闻价值外,还与评论实现了新闻本身的再造和提升,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有一定关系。回溯采写过程,对新闻评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牟德鸿 《青年记者》2006,(14):28-29
媒体成为社会公器,沟通社会各阶层的桥梁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剂,而不是单单作为统治阶级的“传声筒”,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非典爆发的几个月里,国内媒体在非典事件的报道中戏剧性的角色转换,让我们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国家阔步迈向政治文明时发出的强劲足音。在非典事件已经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与一些朋友讨论中国媒体价值观问题.其中一位朋友认为,媒体的价值就是刨根问底,媒体的职责就是监督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要监督政府,这样才能体现媒体的价值. 笔者认为,媒体当然要把监督社会作为己任,但媒体也应当反躬自问,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监督社会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果媒体自娱自乐,发表一些情绪性的评论,而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只会激化社会矛盾,而无法引导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15.
叶俊 《传媒》2016,(6):89-91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已逝。社交媒体的用户不断发布各种信息,那么,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谁拥有报道新闻的权利?社交媒体究竟是作为媒体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媒体的竞争对手存在?在热议“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首先应该对这些前提加以分析。本文以《美国新闻评论》的几篇学术争议文章加以剖析,并指出,以Twitter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属于媒体范畴,具备生产新闻的资质。同时也提出,微博等社交媒体要想真正扮演好媒体角色,必须加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颇受读者欢迎的书籍,这就是《南中国“三农”问题调查》。该书是《南方农村报》近年关于“三农”问题报道的结集。据介绍,《南方农村报》努力发挥媒体所拥有的公众话语权优势和传播优势,不但派记者用心采写了大量鲜活的“三农”问题报道,还用心给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熊龙英 《青年记者》2009,(14):65-66
新闻评论历来被报人们看作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它标志着一家报纸的立场和态度。以下笔者以《南方都市报》的几期评论报道为例,从新闻评论的选题、评论风格、评论主体三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评论对推动当前言论自由与社会民主所做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高薇华 《现代传播》2004,(1):113-114
20 0 3年 5月 1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始试播 ,此举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设定了新的坐标。《央视论坛》、《每日国际观察》等全新的新闻评论性栏目和《新闻会客厅》、《共同关注》、《声音》等一系列含有评论性板块的专栏节目的出现 ,凸显电视媒体作为“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的职能 ,有关学者认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标志了新闻信息由‘传播’时代进入了‘解读’时代”。①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与新闻评论体裁相结合的产物。运用电视传播手段 ,阐述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看法 ,藉此反映、影响、引…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评论工作中,忠贞不渝地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既是搞好评论工作的重要一环,又是改进和加强媒体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根本前提。那么,在我们的新闻评论中.如何坚持和体现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呢?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同志们是办报的。你们的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0.
冯叶 《新闻爱好者》2011,(15):84-85
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导致的价值冲突是转型社会最显著的特点,媒体关注与报道的社会问题日益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本文以《南方都市报》2010年5月间发表的评论文章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富士康跳楼"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评论进行分析,希望为转型社会中的新闻评论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