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年前,我倘佯在那座塞外军营,总想圆一个“爬格子”梦,于是报名参加了军报七届二期新闻函授。在收到教材的当天,一本装潢精美、内容丰富、文字活泼、图文并茂的《新闻与成才》杂志也摆在我面前。默默注视它的一瞬,“新闻与成才”五个大字也深深刻在我的心底正当我豪情万丈,欲在新闻写作上大干一场时,一纸“参加考军校苗子集训”的通知,使我不得不改弦易辙。既然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我还是先圆“军校梦”吧。打点行李时,望着几本不忍舍弃的《新闻与成才》杂志。几经犹豫,还是把它一并打进了背包。紧张的文化补习开始了,每天有数不…  相似文献   

2.
写这个题目时,似乎和《新闻与成才》毫无关系,然而我讲的这个故事,他却真真实实地把我和《新闻与成才》联系起来。每每看到《新闻与成才》,那段往事使历历在目,让我怎么也挥之不去。因为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延续着一段永恒的爱。那是1992年的一个春天,我刚从鄂西南一个村庄走入军营。来军营不到两个月的我,也许是我爱看书的缘故,班长李连奇发现了我的特长,而且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为我送了一件改变我人生命运的礼物──《新闻与成才》。那天从训练场回来,吃晚饭前班长宣布了一件事,说今天晚上班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4.
1990年1月,我这名有着门年军旅生涯的老兵,突然从指导员岗位上改行干起了新闻报道工作。初涉新闻写作这块陌生的园地,一时间还真不知道如何起步。我一度茫然了。不久,师宣传科长下基层蹲点,给我悄来了两期《新闻与成才》。我将这两本杂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阅读了一遍,我惊喜地发现《新闻与成才》是难得的启蒙读物。从此,我先补订了一套《新闻与成才》,每一期刊登的文章我都仔细阅读,重点文章反复琢磨,我还将有些文章分类摘抄下来,制成卡片,经常拿出来翻看、探索,较系统地在脑海里打下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的烙印。由于刚涉足新…  相似文献   

5.
1993年9月的一天,军区首长来到某团六连检查工作,首长间站在身边的一位身着作训服,脚穿旧胶鞋的中尉军官:“你们连今天的训练课目是什么?”陪同的师领导向首长解释说,他是师里的新闻干事,叫高立海。首长笑了,接着说:“今天看到你的这身穿着,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是的,他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常常为一个好的新闻线索风里来雨平去,在基层连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小散远单位和执勤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基层官兵说:“咱们师的新闻干事像连长。”他来自基层,深知基层有许多闪光的人和事,也深知脚板底下出新闻。他不靠坐…  相似文献   

6.
每每翻看影集,有这样一张照片令我分外喜爱:解放军报社大门口,《新闻与成才》杂志匾牌旁,笑眯眯的我满脸绽成一朵花──一种从没有过的甜蜜与幸福、自豪与荣耀此刻凝结成神圣的喜悦!相识《新闻与成才》,是5年前的新兵连。训练间隙,休息之余,我总爱思考些问题,琢磨些点子,然后趴在床铺上抄抄写写,居然有一篇稿子被报纸登了出来。初试“锋芒”成功,我看报写作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有一次,军报介绍一期《新闻与成才》的要目和下面赫然打出的“告新战友”参加新闻函授的启事吸引了我。我暗自思忖:要想在新闻写作上有所“成才”,…  相似文献   

7.
自从迷上了爬格子,我常常面对自己日渐丰满的见报剪贴本,暗自庆幸自己沾了《解放军报》函授中心的光。其实,当时我并没有函授中心的学籍,只是与《新闻与成才》中的“函授学员之页”专栏交上朋友罢了。那还是在刚入伍不久,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了《解放军报》上刊登了有关招收第五期新闻函授学员的通知,我心里一阵激动,真恨不得立即就报名参加函授学习。但当我小心翼翼地剪下报名表,端端正正地填写了表格后,被几十元钱的报名费难住了。我的家住在沂蒙山区的一个穷山村里,依靠家里寄钱来交学费不大可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  相似文献   

8.
某分部给报道先进个人奖订《新闻与成才》等本刊讯曹泽报道:今年某分部为1998年度在各类报刊刊稿在前10名的官兵每人奖订了一份1999年《新闻与成才》杂志。自此,该分部己连续3年将本刊作为奖品奖给优秀报道员。该分部在调查中发现,《新闻与成才》杂志越来越受热爱新闻事业的广大官兵的青睐,成为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成为培养和造就新闻人才的“摇篮”。1998年刊稿最多的新闻干事张云华在领奖台上慷慨激昂地说:“《新闻与成才》助我成才!”某通信总站给报道员实行“三倾斜”本刊讯孙力报道: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在…  相似文献   

9.
屈指算来,我爱上《新闻与成才》已经整整12年了。在这十几年的军旅岁月中,它以独特的魅力占据了我的精神空间,帮我走上了成才之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要有它伴我左右。我参军后,就喜欢读书和写作,可一直找不到一本能看得懂、用得上的书当我的向导。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凭着对文学与新闻的业余爱好和强烈兴趣,来到连队图书室,翻阅有关报刊。顿时,我的眼睛一亮:《新闻与成才》。于是便细细地欣赏起来:“采写体会”,“作品评析”,“编辑手记”……看着,看着,我不禁被它的高度政治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所吸引。后来,我每年都从微薄…  相似文献   

10.
当二十一世纪的阳光穿过世纪长廊走来时,《新闻与成才》以更加成熟的形象———《军事记者》展现在我的面前,给了我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如果说《新闻与成才》是我相识已久的朋友,那么《军事记者》就是我“一见钟情”的恋人;如果说是《新闻与成才》带我走进了“新闻”的世界,那么《军事记者》将带我走进更加广阔的“新闻”天地,去感受和领略信息时代的“新闻”气息。《军事记者》是我的精神食粮,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料。每当她因投递晚点“失约”时,我就会心情焦急烦躁,非跑到收发室问个究竟,甚至打电话向函授中心的老师询…  相似文献   

11.
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刘中华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下面的小故事,兴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这是报道工作器要嘛”!一天,团里召开常委会,刘主任通知刚兼任新闻干事的吴乐亭参加。吴干事不好意思地说:“主任,我还是不参加了吧”。刘主任风趣地说:“有什么不好意思,这是报道工作的需要嘛!”他接着又说:“作为一名新闻干事,就应该参加这样的会议,这样才能把握全局,有针对性地到基层挖掘报道线索。”从此,团里召开常委会,只要是学习研究的内容与搞好新闻报道有关,都通知吴干事参力D。“派车送过去”“主任,那篇抢救群众的约稿,报社…  相似文献   

12.
我是当第二年兵的时候认识《新闻与成才》的。凭着以前在家时曾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散文、小诗,新兵刚下连我就被指导员相中,调到连部当了一名文书。通过看报发现,和我一块当兵的同班同学、后来调到团报道组当报道员的吕杰经常有新闻稿在《前卫报》上发表。羡慕之余,便萌发了搞新闻的念头。但由于我以前只写过文学稿,对新闻报道接触少,刚开始起步时,那些靠在“黑暗”中摸索的稿件寄出之后便泥牛入海。于是我便去请教吕杰,他向我介绍了《新闻与成才》。看过这本杂志以后,恰如久旱逢甘露,我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成才》。每…  相似文献   

13.
在省军区召开的新闻报道会上,我的一位好友突然提出要为我写一篇文章寄给《新闻与成才》。我当时没有给面子,直言谢绝:对不起,一是本人写别人可以,而别人写我总是感到不好意思。二是本人在军营搞新闻报道虽然已经15年了,可总是成绩欠佳,实在没有经验可传。今年7月份,当我看到《新闻与成才》第六期刊登的《“我与新闻与成才”征文启示》后,很是激动,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我与《新闻与成才》特别有缘,可以说,在我当兵的历史上,尤其在新闻报道之路上,是她扶我上马,送了一程又一程。如果我不参加这次征文,就有愧于她。1980年11月…  相似文献   

14.
在新年度报刊征订之际,济南军区某部组织基层官兵,开展了一次《新闻与成才》杂志阅读心得座谈会。与会同志既有部队领导、机关干部又有普通战士,大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阅读的感受,提意见和建议。大队长于波:形影相随的“伴侣”。入伍以来,虽说调动工作多次,订阅《新闻与成才》杂志从未间断。因为她是我的好老师,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向她求教。每当我新闻写作和机关公文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把这位老师请出来,从中得到启发。多年来,这本杂志我没漏读过,每次开会或下部队,我主动当好报道人员的“信息员”,把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提…  相似文献   

15.
当兵七年,《新闻与成才》却伴了我八年。这段缘分 还得从当兵前谈起: 中学时代的我,其他功课不咋的,写作还行。每有 自鸣得意之作,总要拿给在县武装部当秘书的表哥修 改,表哥很忙,自然无暇字斟句酌,便送我一套他看过的 《新闻与成才》,说:“仔细读读这个杂志,就懂得怎样构 思,怎样表述,怎样修改,怎样投稿了。”投稿?这对于当 时的我来说犹如摘天上的月亮一样不敢奢望。但是, 《新闻与成才》那精美的封面,尤其是四封反映部队火热 生活的图片和军人写、写军人的内容,对于当时名落孙 山、向往…  相似文献   

16.
送礼     
今天是女友第一次约我去她家见未来的岳父岳母,由于近几天忙着赶写稿子,常常加班到很晚,把买“礼物”的事给忘了,急得在办公室团团转。这时通信员推门而入,兴奋地告诉我,你的文章在《新闻与成才》上发表了,我一把夺过杂志,迅速扫描我的名字,当姚虎二字跃入眼帘时,全身热血沸腾,忘记了一切烦恼,专心致志的地盯着看过十多遍的字句。看着看着,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天下父母都一样“望子成龙”,我何不把这篇文章当我今天的见面礼呢。越想越激动,越想越冲动,主意就这样打定了,拿着《新闻与成才》杂志并进行了一下包装,轻轻地敲响…  相似文献   

17.
新闻窗     
三连战士都有新闻记录本本刊讯刘钢报道:沈阳军区某部三连是一个全面建设非常过硬的先进连队。有一次,连队在组织政治教育考核时,指导员鄂云发现,许多战士竟然回答不上前两天刚收看过的关于新闻联播的时事问题。这说明有的战士并没有把国内外大事牢记在心队于是,他和连队党支部一班人研究决定,连队统一为每个战士购买一册笔记本,让每位战士坚持记录当天新闻,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测。利用《新闻与成才》七年育才百余名本刊讯明守、庆*、增民报道:河南新野县人武部,从]989年始7年来一直把《新闻与成才》作为首选教材,采用集中培训和…  相似文献   

18.
我 1996年调到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人武部当上了政工科长。可我这个科长是个“光杆司令”,除了日常工作,新闻报道的担子由我扛起来。总结这些年写报道的得与失,我深深感到有三点值得回味。   一是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搞新闻不热爱新闻不行,爱是前提,有了爱,才能钻进去,才能从被动到主动。我刚当政工科长那会儿,写的稿子投出去都是石沉大海,感到压力特别大。后来我把《新闻与成才》中“机关干部成才之路”这个专栏的文章专门编成一个册子,一遍遍审视同行们奋斗的足迹,从中受到启发。我给自己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成才”计划,…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是军报函授第五、六届的忠实学员。一年多来,我从一名对新闻报道一窍不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合格报道骨干,深感是函授中心这些不见面的老师对我的栽培和帮助。初学新闻写作时,时常遇到无从下笔的困境,每逢这时,《新闻与成才》都能给我指点迷津,让我从中得到启发,诱发生产新闻敏感,那种顿开茅塞、豁然开朗的高兴劲就甭提了。1993年以来,我已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96篇。为此,我打,加B里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我们商议把近五年来的《新闻与成才》中“我的第一篇”、“编辑说稿…  相似文献   

20.
爱她没商量     
我和《新闻与成才》的“姻缘”有点戏剧性。1990年春天,那时我还是个刚下连不久的“新兵蛋子”,在营部炊事班干一份苦差事──烧火。有一天,我在打扫一位已经转业的老班长的房间时,拣到1本无封面、无封底、无目录的旧杂志。当时随手一翻,如获至宝,揣入怀中。上班时蹲在烧火间细细品读,立即被她迷住了:“怎样把新闻写好?投稿注意些什么?”等等。我喜欢写新闻而又苦于无路可走,无人可问,无门可入,有她帮助,真是无助我也!我高兴地直咧嘴,激动地直拍大腿,可是炊事班长在上边却急得直跺脚。他用镐铲敲着锅喊:“加大点火!”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