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语的感情色彩十分丰富,与传统姓名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部分古语词在传承过程中感情色彩还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古语词三种不同的感情色彩,着重辨析了同义词感情色彩的差异,指出了传统姓名文化与古语词感情色彩之间的关联以及对古语词褒贬色彩的影响,论述了部分古语词在继承和发展过程感情色彩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语词感情色彩的感染,美恶同辞的语义分化,典故语词语境的消失,社会风俗、文化、道德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是引起部分古语词感情色彩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一生与礼仪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礼的维护、对礼的补充、对礼的重视、对礼的实践等方面,这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贺远亮 《语文知识》2004,(10):15-16
量词被人们视为汉语中的“小件”,但它的能量却不可小视。除了“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现代汉语词典》)的基本功能外,它还有描绘形态、表达感情的特殊作用。量词表达感情。一般靠打破常规,移用他类词,或移用其他类型的量词。  相似文献   

5.
6.
作为礼仪文明社会所推崇的社会规范仪式,现代礼仪更加简约、直接,同时也存在着表面化、程式化、快餐化、功利化等诸多弊端。而古代礼仪以德为核心,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在促使人去自省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是现代礼仪难以匹敌的,古代礼仪中的自省能提高自身修养,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其自我约束的内涵对现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字形是汉字三要素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汉字形体总量巨大,加之汉字具有以形表意的性质,因此,汉字形体隐含了古代社会众多方面的信息。依据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体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们所处时代的风俗与文化方面的一些内容,例如当时的饮食起居、生产劳动、刑罚战争、神话传说等。  相似文献   

8.
成语的色彩可分为感情色彩、谦敬色彩、语体色彩、时态色彩、职业色彩等,其中成语的感情色彩一直是各省市高考考查的热点,也应该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人们爱用比喻的方法把那些受人豢养并帮人作恶的人称为“走狗”,这是骂人话,很难听。其实,走狗原先是个有赞誉意味的词,古代的“走”是走得很快的意思,走狗便是“走得极快的猎狗”,是上等狗。《史记》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说,把走狗与良弓相对,用来指良将韩信,显然没有贬义。可现在为什么把这个好词降为鄙视之词了呢?这要从狗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变化说起。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古代蒙古的盟誓礼仪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将其分为以血盟誓、以言盟誓、拜神盟誓、易物盟誓、互扶盟誓等五个基本类型 ,并对盟誓礼仪的产生、发展、演变的文化基因、内在规律进行了探讨。同时 ,对与盟誓礼仪有关的信守誓言、背弃誓言、追索誓言等行为作了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平时社交中因不甚了解礼俗文化知识往往出差错 ,因此阐述东西方一些礼俗文化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加强这类文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大抵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承传。其中有些礼俗,其来源已难详考,例如建筑业的奠基礼和制造业的献身俗,就是难考的礼俗之一。在语言中,“奠基”和“献身”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率颇高的语词,这透露出它们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说它难考,是由于古文献中  相似文献   

13.
客家民系是比较保守的民系,虽然客家人迁徙到各地,却仍然传承着源自于传统之儒家礼俗。然而,礼俗会因为社会变迁、族群融合而有所变化,婚姻礼俗亦然。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常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使得客家婚姻礼俗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台湾的客家婚俗,也随着时代与地域之不同而有所差别,至今仍可看出源自于原乡古代的礼俗。客家人的婚姻观念是以“广传家族、繁衍子孙”为主要目的;传统客家婚姻礼俗极为讲究,每一项婚姻礼俗都代表客家人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探讨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之变迁,可说明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乃源自于大陆原乡,论其渊源皆以《礼记·昏义》: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为依归,但在台湾又有所转化,演化成在地化之客家婚礼习俗。现代台湾客家婚礼,都已经过简化,古老完整之婚姻礼俗,已不多见,客家年轻一代,更不复知晓客家婚姻礼俗之文化意涵。本文探讨台湾客家传统婚姻礼俗内容,彰显客家文化中的婚姻民俗与精神信仰,有助于认识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丰富之内涵。  相似文献   

14.
西汉五陵原陵墓群蕴藏着丰富的区域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初步研究,略述了西汉帝陵的营建礼俗。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东门恋歌与周代礼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中以“东门”为题的5首恋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青年男女恋爱交往的情形和“东门”聚会的社会习尚,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周民族作为古老农业民族而产生的朝日典礼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周代春季“会男女”之礼与民间习俗相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封建贵族家庭的礼俗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黛玉进贾府的行为举止,展示了封建贵族小姐所履行的礼仪规范,贾府对林黛玉的接待,反映了封建贵族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活动中的礼仪礼节,再现了“诗礼簪缨之族”的礼俗文化特征。家庭是社会的缩影,窥一斑见全豹,由此能使人领略到封建礼制在维系封建社会延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人民早已认识到气候的失常能导致瘟疫的流行。瘟疫的流行给当地的社会风俗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岁时节日风俗中有明显体现。瘟疫的发生必然引起人类社会的种种反映,福建古代的瘟疫在其当地风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并且有许多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18.
上古的发俗,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审美感受而且也成为正统文化信息传递的载体.氏族社会的形成,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这一古老的发俗,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它显示出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人的凝重的循规蹈矩的要求,它把个人意志归纳到统治意志的范畴.作为传播正统文化的载体,使统治意志浸透在人们生活的每一细枝末节,以期达到使人们对统治的心理认同,从根本上消除被统治者的反抗意识.这种文化现象在若干年中一直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华夏民族何以以左为尊?本援引大量古献和现代有关资料,从左为尊源于太阳崇拜说、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说、源于太极说等方面考释了这一左尊右卑或左上右下的化现象,继而从东左西右、男左女右、阳左阴右、左武右等尊左习俗及仪礼表现中印证左为尊的化现象,从而使这一扑朔迷离的化现象显露共春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