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模因论是一种新的理论。西方学术界开展了对文化进化模因讨论。国内也有关于模因论的研究著述,但还有待深入研究。为了将模因论具体化,本文利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探讨网络流行语入手,剖析网络流行语现象的模因规律。发现模因与网络流行语的关系,同时也启发新的思路,引出对其他文化现象的模因思考,加深对语言模因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在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模因幽默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在特定的文化中孕育产生。与生俱来具有文化基因。语言模因幽默机制的产生包括三个方面:语言模因的引用和移植、语言模因的改编和语言模因的原创。由于模因幽默机制中具有文化符号,因此对翻译过程中的幽默交流与欣赏产生了干扰。本文探讨网络流行语模因幽默机制产生的翻译干扰及翻译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在网络流行语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模因分类、开展模因生命周期研究和模因特点分析等方面。模因论在对网络流行语做描述性分析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模因论本身存在"强模因"界定的逻辑悖论、模因概念的生物学困境、解释层次的困境,因此对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的解释力度还不够,需要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层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其中,产生于网络环境中的特殊表达方式被频繁地模仿和使用.这种复制与传播和模因论的文化复制机理相似.在汉语的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模仿与复制英语而来,即英语模因.从模因的类型来说,英语模因类型丰富,主要有同义同形、同义异形基因型模因,多为强势、简单模因;也有同构异义表现型模因,能与新的语境结合形成模因复合体.同时,由于英语模因的经济性、隐晦性、时髦性,英语模因得以反复被复制与模仿到汉语网络语言中来.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发展规律的新理论,人们可以利用模因论来解释很多现象。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得到“复制”的。网络表情符号是人们在进行网络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在线交流符号,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兴起并渗入到人们的网络交流中的。本文在模因论的理论基础上,以网络表情符号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新的视角来解释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用现象,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现象。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新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语言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言模因论对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蹿红网络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语言模因,并且通过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媒介复制和传播,成为最走红的网络流行语。它的传播和影响也揭示了网络流行语与文化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传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婧 《河南教育》2011,(8):78-79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用模因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模因在网络的传播中被不断地复制、传播,不断地进行着选择,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言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读文化规律的新理论。文章通过对西方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西方模因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解读,多领域应用和模拟模因三个方向。从国外模因论提出至今,除了对模因理论的解读,如何成功地运用模因传播文化,特别是网络文化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用电脑模型等新技术研究和证明模因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新词新语应运而生。网络新词新语一旦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会很快传播开来。模因论是一种在达尔文自然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于解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角度分类,网络新词新语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类;网络新词新语模因的传播周期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些模因脱颖而出,广泛流传,进而成为强势模因,这便是网络新词新语中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1.
方少华 《现代语文》2013,(7):122-124
模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基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网络新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语言模因论,着重探讨网络新词模因的形成原因、传播方式及其对网络语言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亚婷 《海外英语》2012,(13):222-223,249
模因论是最近几年才引入我国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是其核心术语,将模因论用于语言分析,能为语言分析提供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该文将对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XX体"语言变体进行模因论解读。模因论为语言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给如今的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以启发。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作为人类文化的进化论,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模因在西方的传播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经历着选择、适应和变异的动态进化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模因在西方的接受是异模因环境选择的结果,模因的适应性决定了传统文化的译介从归化策略到异化策略的演变趋势,并因此产生了宗教比附型、智慧型和未来哲学型等模因变体,这些模因变体的保真度越来越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模因在西方世界从粗疏到日趋完美的递进性成功复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码转换既包括语码话语模因,又包含程式性语言模因,是一个动态的模因系统。这个规约化基于顺应的模因系统作为交际策略方式,具有语境化、策略性、顺应性、可偏离性的特征。它反映了网络语境下的社交文化特征,又体现了人类的认知过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5.
模因(meme)源于一种解释文化的理论——模因论(Memetics).作为一种在中国新兴的理论,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文化模拟单位,或是一个自我复制的思想.那么,模因的这种特殊的“传染性”,使它自己与广告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也使对广告模因中互文性产生机制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运用模因理论尝试对中国广告模因的创造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语篇的强势模因顺应性可以分为顺应认知、顺应情感和顺应文化.而且广告模因中,情感及文化的顺应影响着互文形式的选择与应用,并决定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沉默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模因论的观点出发,论述沉默与其相关模因综合体的关系,指出地理--人文模因体、哲学意识观模因体、思维方式模因体、政治模因体四类主要模因综合体在各种文化的具体语境中被不断大量复制,共同影响了沉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汤仁云 《文教资料》2012,(18):53-54
网络词汇结构独特,语义丰富,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而进行传播。模因论理论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给力"(gelivable)作为强势模因的形成、复制和传播过程,并就相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网络热词"给力"成功从网络转型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一现象值得人们关注。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现象的新理论,为人们理解语言及文化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热词"给力"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可得出"给力"的广泛模仿和使用是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何俊 《考试周刊》2008,(2):157-158
模因指文化基因,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以流行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作了具体分析和探索,旨在提供语言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模因理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它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模因和模因理论与语言模因理论,指出模因理论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然后对模因理论如何运用于英语专业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