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新乐府运动”之有无,近十年来已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引起论争。新乐府运动是一个学术性科学性较强的概念,它具“运动”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新乐府”有狭义、中义、广义三种,新乐府运动是以狭义新乐府为核心、中义新乐府为外围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新乐府运动政治功利性强,艺术上自觉的牺牲精神具有崇高悲壮之美。  相似文献   

2.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教学这首诗,要  相似文献   

3.
新乐府名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乐府”一称,不仅在当时有其强烈的时代涵义,而且在“五四”时期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社会的特定背景下更被赋予了特定的理解,因而其本来面目反渐趋模糊。时至今日,它已成为有待辩明的含混而复杂的概念。为厘清新乐府与元白诗派的成立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先对其名义作一界定。而对新乐府名义的辨析和界定,需要结合乐府诗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其在唐代的新变),既要以元白等当事的阐说为核心,同时又不能忽略对郭茂倩等后代乐府研究意见的比照参考。所谓新乐府的“新”,需从四个方面的约定性上加以界定;从这四个方面的约定性上,可以将“新乐府”一称由最广至最狭划分为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一陈寅恪先生在其(《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元白集中俱有新乐府之作,而乐天所作,尤胜于元。淘唐代诗中之钜制,吾国文学史上之盛业也。”如果说,元、白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是中晚唐诗坛现实主义的高峰,那末,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的讽谕诗,则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高潮。尽管这些为“时”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的讽谕诗,历来被不少诗论家讥为“浅俗”而遭到“艺术性不强”的非难,但如果我们试从白集中抽出这些跃动着时代的脉膊、现实性极强的讽谕诗,白居易的作品恐怕将因此而显得苍白无力,很难同他得到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称号名实相副了。  相似文献   

5.
唐代新乐府运动是现实主义诗人搞起来的一个诗歌改革运动,也是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这一点早被当时这一运动的主将之一元稹所承认。元稹《古题乐府序》曾说: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  相似文献   

6.
<正> 在唐代文学发展中,元稹、白居易曾以其现实主义精神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影响当世,并赢得后人重视。而当人们细溯其源,便又认识到:新乐府的创作既是一种文学表现,同时也是一个文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二方面: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就后者言;陈子昂、李白、杜甫等就已经开始,但他们都还未提及新乐府之名。正式提出写  相似文献   

7.
曹操还是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诗歌方面主张“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并性好俗乐“郑”声,又从而改造歌词;前者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声,后者亦为建安五言新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散文方面主张为表“勿得浮华”,作戒敕“当指实而语,勿得依违”。又主“造”而反“随”,要求皆有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长河中,民歌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各个时代、各个时期的文学注入鲜活的生命源流,而其中的“乐府民歌”更是在这中间始终闪耀着璀灿的光辉。从汉乐府民歌到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再到唐代新乐府民歌,以至于到现代形成的李季为代表的“新时代乐府民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继承、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商州有个阳城驿,地址就在今商洛地区商南县富水镇。唐代的几位大诗人对这个地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发生了争执。 公元810年即唐宪宗元和五年,大诗人元稹被贬出京,经过商州去江陵担任士曹这一闲散小职。元稹和白居易等倡导新乐府运动,元稹在朝任左拾遗时,创作新乐府时的楞角和锋芒仍然存在,与宦官及旧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业绩,而这些成就的获得都与他体内流淌的拓跋族热血密不可分。从元结家世和个人经历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文学观念可以看出,他的文学观的形成和定型,民族情结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一)新乐府运动: 1.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元结、顾况: ①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课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始于杜甫,元结、顾况又有所发展,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继1950——60年代的研究高潮之后,在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中期又掀起了另一个高潮,至今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仍在中唐文学研究中占著着重要地位。从诸多学者对这一文学现象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看,可以发现,近30年对于新乐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辨论"新乐府"运动之有无;研究"新乐府"的概念与界定,"新乐府"与其他文体之关系,以及"新乐府"的特点与价值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文学史上,两个以上的作家常常被并在一起称呼,其基本形式主要有六种。因生活时代接近而并称 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唐宋两朝的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因作品倾向或政治主张相近而并称 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孟浩然并称“王孟”;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都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并称“元白”;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因生活地点相近而并称 魏晋时诗人嵇康、林七贤”因他们常在竹林聚游,;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新乐府序》中的“首句标其目”是指“新乐府”这种新诗歌体栽,首句标举了诗歌的标题,并无“主张开头就揭示主题”之意,李景隆先生以“首句标其目”为论据,证明章“开头要揭示主题”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新乐府序》中的“首句标其目”是指“新乐府”这种新诗歌体裁,首句标举了诗歌的标题,并无“主张开头就揭示主题”之意。李景隆先生以“首句标其目”为论据,证明文章“开头要揭示主题”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唐社会现实的讽谕诗。他受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影响,主张诗歌创作要起到讽谕君王的作用。他的新乐府组诗关注下层人民生活,广泛反映了唐代社会现实。本文试就《新乐府》五十首来分析儒学思想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自由诗让诗歌长上翅膀生活·积累·素养唐代的自由诗让诗歌长上翅膀生活·积累·素养唐代的自由诗诗歌发展到唐代,形成一个壮丽的高峰。它以律诗和绝句而闻名。许多诗坛巨星,差不多都在这方面大显身手,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今天我们读到这些形象鲜明,韵律和谐,形式完美的诗篇,心情仍然激动不已。可是就在这律诗、绝句十分盛行,社会上几乎普遍都在制作的时候,却有许多人,同时在大写“自由诗”。池们冲波形式的束缚,于严格的声律、工整的对偶之外,寻求新路,显示出唐诗的丰富多样,和诗人多方面的才华。白居易是自由诗的鼓吹者,同时也是自由诗的实践者。他利用旧乐府这个形式,制作新乐府。“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新乐府序》)他的新乐府,和我们今天的新诗有“相似”处。他所谓“句无定字”,仍是以三、五、七、九言作基础,有一定规律,显示出它和谐匀称的美。同时,三、五、七言,交叉运用,录活多变。他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明云无觅处。”他的《长相思》:t’t卜水流,泅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这些都是学习民歌创作出来的新体,已开词的先声。不过应该说明,词是有固定的格式的,而诗人创作此体时,则是“自由式”的。  相似文献   

18.
张籍是唐代中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特别是乐府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社会现实,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为广大受害人民呼号了冤苦。诗的语言艺术不仅以通俗明快见长,又以凝炼警策取胜,赢得了他时代和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并为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直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强有力的支持者。他的诗保存下来,收在《全唐诗》中的仅有四百四十九首,其中乐府诗有七八十首之多。他的乐府名篇《商女》、《勤齐》今已不存,据《张司业集序》说:“自皇朝多故,  相似文献   

19.
八八级《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所讲授的内容是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两部分。其中唐代文学和宋代文学是复习的重点。 在唐代文学中,作为第一类重点的是李白、杜甫、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韩柳古文运动。对于这几部分内容,要求同学必须全面认真复习。 李白一章,重点要掌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对以  相似文献   

20.
《卖炭翁》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它描写了一个烧炭老人谋生的困苦 ,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开头就写到“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这是一个靠烧炭卖炭度生的老头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从外貌便可看出卖炭翁生活的艰苦。为了生存 ,他满面尘灰 ,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 ,“身上衣裳口中食” ,他只希望有吃有穿 ,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 ,可是他的这点微小的愿望也难以实现。木炭本是用来供人取暖 ,可卖炭翁给别人带来了温暖 ,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