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双周     
《上海教育》2012,(25):8-9
上海首创"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本刊讯"5+3"人才培养模式到底有什么创新之处?新模式的课程与教学质量如何保障?专业硕士学位与住院医师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如何有效衔接?2012年8月17日,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组织召开的"2012年上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各省市代表提出的问题得到了上海专家们详细的解答,为在全国范围构建以"5+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积累了先行范例。据悉,"5+3"上海模式,即五年医学本科教育加三年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结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表示,早在2010年10月,上海市就启动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2.
双周     
《上海教育》2012,(17):8-9
上海首创"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本刊讯"5+3"人才培养模式到底有什么创新之处?新模式的课程与教学质量如何保障?专业硕士学位与住院医师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如何有效衔接?2012年8月17日,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组织召开的"2012年上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各省市代表提出的问题得到了上海专家们详细的解答,为在全国范围构建以"5+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积累了先行范例。据悉,"5+3"上海模式,即五年医学本科教育加三年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结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表示,早在2010年10月,上海市就启动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双轨合一”创新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重庆医科大学从报考条件、轮转时间、临床考核、学位授予等方面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资讯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中国教育报讯,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短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  相似文献   

5.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明确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国特色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人民满意的临床医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  相似文献   

6.
认为我国在“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基于“5+3+X”模式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改革,是解决两类人才培养体系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指出当前这两类人才培养体系的结合面临一些阻碍,准确把握二者的共性问题,有效缩小差异,多措并举构建并轨培养方案,是并轨培养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为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轨合一”,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实施“四证一金”的培养模式后,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实践的基础上,遵循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目标,构建了“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5+3+X”培养体系是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X年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同时提出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建立临床技能训练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适宜的配套政策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探索并坚持“四轨合一”的“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录和培养标准;适应医改对人才的需求,推进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对眼科、耳鼻咽喉科三年内新进工作人员、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参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照制定的“教学日”工作制度进行培训和考核。这种教研室层面对临床医学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日”制度管理、集中培训、规范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促进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使其将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上海市通过医教协同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培养结合的理念和做法。在系统设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突出“全”,在抓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突出“严”,在凝聚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资源方面突出“合”。  相似文献   

12.
指出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介绍了我国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医教协同、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所取得的成绩,阐述了今后国家卫生计生委推进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以临床医学为强专业性学科的典型代表,分析了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二者并轨后,临床医学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定位认知不明、科研训练不足、生源不均衡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培养模式、组建导师团队、完善考核制度、与博士培养接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5+3"一体化综合医学人才培养是我国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一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现行"5+3"培养模式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时间大大缩短。加强专业硕士的科研能力,成为培养当前形势下合格临床医生尤其需要考虑的。本教研组为口腔病理学课程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创建了新的培养模式、培养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是国家推行的新医学人才培养方式。由于学位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原本从属不同部门监管,两者衔接存在培训基地与学位授权点资质不一致,培训时间不一致,规范化培训过程多头管理等问题。因此,要通过统一培训时间及明确相关问题,改变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培训基地教学质量等手段,解决学位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问题,进一步提升新医学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笔者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置以后在临床学科出现的问题 ,进一步强调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应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科学的思维方法应是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贯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是临床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 ,笔者还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应归位到国家和各级科技创新体系战略安排之中 ,医学科学学位设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只设立博士学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为提高培养工作的质量 ,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质量 ,北京医科大学近日出台了“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现行各培养渠道实行合轨的试行办法” ,在国内率先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七年制学生硕士阶段培养、优秀住院医师转博后培养及进修医师培养等多种渠道合并到统一的培养轨道。将原分属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医务处的多头管理模式统一为由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一家领导 ,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试行办法”要求各临床医院发挥优势 ,鼓励上述各类人员在各临床医院间进行学科轮转…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构建了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重身份”,实现了“三个结合”的全程有效衔接,通过“四证合一”解决了专业学位与执业医师资格之间矛盾.其培养方案特色在于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网络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强调协同创新、质量为本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2013年5月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制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这场变革中与时俱进,我们将结合我院神经病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的新举措,探讨双轨合一制度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体模式,医学教育改革应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本文分析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的现状及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医学生教育培养质量,又能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从源头上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