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1世纪是学校的教育创造性转型的时代,《民事诉讼法》也不例外,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课程改革的意义和课程改革的方式的论述,对《民事诉讼法》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理论建议,以期引起法学教育者对此问题的更广泛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对大学法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应注重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具有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法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也成为大学法学教育改革的契机。信息技术在全球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法学课程整合、法学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法律人思维方式转变等方面对优化法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要求,而开放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案例教学法的采用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法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也是对法学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对信息化案例教学在开放教育法学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要求。而开放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案例教学法的采用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法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也是对法学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对信息化案例教学在开放教育法学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法学教育内容不仅影响甚至决定着法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及实现程度。因此,清晰地界定法学教育内容,并围绕这一内容改革现行法学教育十分必要。法学教育的内容包括法律技能的培育和法律人格的塑造。为此,必须从法学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从法学教育传统、课程设置、师资、生源等各方面看,我国的大学法学教育更接近大陆法系国家的大学法学教育。结合现在的法学教育实际,我国本科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通识教育。法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应从合并专业、实施双学位制、改革学制、更新课程、限制研究生数量入手,从而真正实现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法学教育传统、课程设置、师资、生源等各方面看,我国的大学法学教育更接近大陆法系国家的大学法学教育.结合现在的法学教育实际,我国本科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通识教育.法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应从合并专业、实施双学位制、改革学制、更新课程、限制研究生数量入手,从而真正实现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时代机遇和历史挑战下,中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精英的重要使命,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过程和效果。本文以哈佛法学院的世纪改革及其深远意义为启迪,指出中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的基础课战略储备作用发挥不足、应用型课程脱离实际、过早专业化导致知识面过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反思和探索中国当代法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中国高等教育有必要从亚里士多德教学法向苏格拉底教学法变革,实现职业教育、智识教育和自由教育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9.
诊所法律教育是当今世界法学教育课程的一种新模式,该课程由课堂教学和实案指导两部分组成,融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于一体。课程中进行的、在法律职业训练中所表现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会使学生从中受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因此,诊所法律教育对于我国现行法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既促进社会发展中多项产业的变革,也为我国高校教育工作改革注入新的动力。依据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法学教育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法学教育改革的现实价值,提出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构建网络教育载体等4个方面对高校法学教育体系的改革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法律职业教育时法治的最根本的、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实现对法科学生这一准法律人群体的法律信仰培植.法律职业教育的法律认知机制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以及法律批判精神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法律理性化,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外在条件;而法律职业教育为相信和怀疑能力的形成提供知识基础,激发信仰意识,提供信仰目标和依据,则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是商法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商法的内在实质。所谓的"商法公法化",只是将公法规范注入商法领域辅助商法进行调整,是商法贯彻国家干预的具体表现,并非否定商法的私法本质及其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主张取消商法并将其归入经济法是缺乏理论与现实依据的空想。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劳动司法“热”的背后却是劳动法理论研究的“冷”,这种现象是值得反思的,因为法制大厦绝对离不开坚实的法理基础,所以本文的研究至少在方向上是有意义的。本文讨论了劳动法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劳动法属于公法和私法之外和第三类法--社会法,论证这一主题的子例题有: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是劳动者保护与劳动管理的统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内容涉及的社会主体和社会生活广泛而复杂,劳动合同是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殊合同,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与管辖具有特殊性,劳动监察是以保护劳动者个人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4.
法律精神是以“和谐”为基本点、以“效率”为首要目标、以“平等”为终极价值的一个层次性、多元性的统一体。法律精神的培养应是当今法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法律精神的培养应渗透到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诊所教学、模拟法庭、考试方式等法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16.
私法自治理念是法理学、私法和公法的重要理念,本文从制度角度,对私法自治理念进行传统法和现代法解读,然后抽象到法理高度。概括出私法自治理念的传统法和现代法内涵。  相似文献   

17.
法制与法治都属于法现象的范畴。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而法治是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 ,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两者存在着位阶上和属性上的差异 ,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的中国 ,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理论界及各国立法对其持不同态度。法律规避制度的意义在区际私法中仍然重要。我国两岸四地法律差异很大,易于形成法律规避,而在现行立法体系中还没有正式的关于法律规避的规定。在未来的统一区际冲突法的设计和制定中,我国应明文禁止区际法律规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及其本质属性的分析,论证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一方面,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产生的宗旨和目的并非确保经济生活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民法规制下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对社会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本质属性要求其在市场经济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控,对社会经济进行第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霍布斯在《利维坦》和《论公民》中对具体自然法的解释,可以证实一个观点:霍布斯写作《利维坦》,不是因为他想对他在较早那部著作中提出的观点进行重大修正。相反,这两部著作对具体自然法的很多解释在措词上几乎都是相同的,并且也没有增加新的自然法,只不过《论公民》中的最后两条自然法在《利维坦》中被删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