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97-198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农村父母外出务工,把子女留给老人,使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些留守儿童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与父母相见。儿童时期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的长期缺位给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价值观、心理、教育、生活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进而引起社会问题。本文基于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心理现状的研究,对绘画治疗在留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正如今的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父母教育的缺失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及社会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交由其他亲人照顾的一些孩子。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大体上这些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不够、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问题、学业成绩差等。语文  相似文献   

3.
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心,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采取措施。即:逐步改变现有户籍制度,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从法律层面加强外出务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意识,引导农村父母认真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转变学校教育观点,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课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本研究对农村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子女初、高中阶段辍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外出务工会显著降低留守子女初、高中阶段的辍学概率,母亲外出务工则会显著增加留守子女初中阶段的辍学概率。此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子女的初、高中阶段的辍学概率;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留守子女相比,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留守子女越不容易辍学;家庭子女数和机会成本会提高留守子女初中阶段辍学的概率。因此,为降低农村中学阶段子女辍学率,政府应当增加农村妇女当地就业机会以减少母亲外出的影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随迁子女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并为高中阶段和多子女家庭提供教育补贴。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别、收入差距拉大,造成劳动力转移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和经商,把子女留在原居住地接受监护和教育,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和教育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简要提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据《光明日报》2021年2月22日11版报道:根据权威数据,截至2018年8月底,我国有留守儿童697万余人。这是按照"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者单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的儿童"界定的留守儿童人数。而如果按父母单方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人数进行统计,对应的数字达5800万之多。众所周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根本之策是让孩子随父母一起生活,即消除留守儿童现象。外出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一个较有启发的思路,即以"就地"的思路,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就地求学、升学。此前,我国以"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来解决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升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2年和2014年在陕西省38所农村初中的3486名学生的面板数据,以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MHT)为测量指标,运用倍差分析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索解决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途径.研究表明,父母长期外出(四个月以上)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对于心理过渡阶段的初中生,父母的返乡并不能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有效修复;但当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缩减为四个月以下时,父母的外出务工将不会对其子女心理健康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不少农村家庭青壮年外出务工,子女被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对父母期盼强烈;二是易发生食品安全和意外伤害事故;三是品行滑坡;四是厌学;五是心理异常。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留守子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留守子女”的学习状况更引起人们的担忧。农村的父母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和学业成绩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现状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针对外出父母、“留守子女”及学校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道德方面及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系社会资本的流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父母的外出,造成了留守儿童关系社会资本的流失,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父母应加强与子女交流,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增进邻里关系,共同教育孩子;教师要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发展经济,逐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待遇;进一步拓宽渠道,更多地接纳留守儿童到城市接受教育;进一步敞开校门,让留守儿童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梅 《考试周刊》2011,(86):212-212
所谓“弱势群体子女”,是指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把子女扔给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弱势群体子女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兆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显著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班级执行新教育实验行动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显著更好。在控制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外出打工时间、与父母联系频率等相关变量的情况下,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这一影响关系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同伴支持发挥显著调节作用。综合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及其机制,未来可以通过借鉴新教育实验的行动经验、强化乡村中小学校教师流动、倡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等路径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5.
贾梅  刘雪娟 《文教资料》2012,(29):115-11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上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家而缺少对子女的教育,同时政府、学校等又无法关爱到所有的这些孩子而导致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保证,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道德、心理、学习、人生观、世界观等出现了严重的偏向和错误的认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国家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迫使许多儿童“留守”在家中,成为“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一些留守儿童在教育机会、学习表现、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包爱业 《青海教育》2011,(11):49-49
由于打工潮的影响,不少农村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把子女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或者寄养在亲戚家中,使得孩子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造成了大批留守儿童产生。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通常存在学习差、性格孤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据统计,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数量达到了28171万,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已经为人父母,这也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民迫于现实问题而与子女分离,这些子女交由农民工的父母、亲戚看管,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同时,因留守儿童导致的犯罪问题屡见不鲜,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收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出发,分析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原因,找出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特点,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让农村留守儿童正常接受家庭教育,或最大程度上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聚居度较高的五个县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比例非常高,留守儿童比率呈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的性别比男性偏高;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较多,外出务工地点大多选择沿海地区或本县,务工家长返乡探望孩子的时间间隔较长;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现象普遍,上学路程越来越远,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单调,留守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严重低于青少年身高、体重检测对照袁上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