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教材”崇拜教材,“用教材教”超越教材。“教教材”以教材为绝对权威,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只停留在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水平上。这样,在教材和教纲的框框中形成了对教材的一种崇拜、一种依赖、一种懒惰。“对课本知识很熟练,但是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上则……”、“讲课带有随意性……”等评课评语,就成了“教教材”的注脚。“用教材教”打破教材的绝对权威,把教材当作传授知识的载体,既把显性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更多地透过显性知识启发学生明确为什么?什么与什么之间还有什么?,即是透过显性知…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要点 1.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非洲的“高”、“热”、“富饶”3夫特征;黑人的故乡;发展中国家的单一商品经济特征;人口剧增、粮食紧缺、环境恶化的地区。 2.本单元应理解的知识难点 非洲的“高”、“热”、“富饶”特征以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二、记忆方法导引 1.表解对比 (1)非洲主要物产分布表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以知识变革的深度反思作为实践起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该坚持政治性与思维性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的理性旨归。同时,职业教育教材依然面临着“知识逻辑”遮蔽“能力逻辑”“、教材依赖”固化“知识边界”“、原子赋能”限制“比特传播”、“专家裁定”阻隔“读者在场”等问题。对此,应以遵循“能力逻辑”为导向,重塑教材的组织结构;以突破“知识边界”为旨向,构建教材的内容标准;数字化赋能“比特传播”的技术蓝图,助推教材的数字化转型;慎思“读者在场”反身对话机制,回归教材裁定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正> 某杂志上有这样一则消息:有人出了一个给全世界学生回答的考题一“谈谈你对非洲粮食问题的看法”。结果是:美国的学生不知道何谓“非洲”;非洲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粮食”;中国的学生不懂什么叫“看法”。这则带有讽刺意味的幽默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弊端,那就是满堂灌,题海战术,从教材到教材,学生根本没有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更没有提出自己看法的机会。课堂教学应倡导“始于问题,终于问  相似文献   

5.
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知识在教材中以何种方式存在,如何去面对学习者,这是教材设计的根本问题。它既决定教材编制的理念和具体思路,又直接影响着知识与学习者关系的性质。知识在教材中应以“生命化”的方式存在,为此,教材的功能应由“控制者”走向“对话者”,教材设计应遵循生态式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何谓“课程”,这是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中最基本的问题。“课程就是教材”,这是我们不曾有过丝毫质疑的结论。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中,这一传统的课程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传统课程观及其局限传统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而知识以教材为载体,因而课程就是教材。在这种“课程即知识”的价值取向中,教材版本虽不断更换,但课程实施者难于抵抗根深蒂固的狭隘课程观的同化,负面影响依然十分突出。1.教材中心。“教材中心”最大的特点是“教材至上”和“知识中心”,最直接的表现是“只见书本不见人”。其弊端至少有3:一是削弱了课程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教材有助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对教材建设的全面领导、落实教材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发展中国特色教材建设文化逻辑、建构教材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教材具有四重向度:在知识向度上,是“党的领导”相关内容知识身份的生动确证;在育人向度上,是学校教材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在文化向度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温润诠释;在话语向度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的课程化表达。“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教材的实践理路包括:经典性与鲜活性共存,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教材知识网络;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并重,推进融入“党的领导”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知识习得与文化浸润相融合,彰显“党的领导”进教材的文化特质与教育品格;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相通,致力于实现对“党的领导”话语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介《卖木雕的少年》为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7课。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  相似文献   

9.
“拓展视野”是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重要栏目,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基于教学实践和研究,提出从“构建教学情境线索”“编制家庭小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凸显化学知识的应用”“辅助核心知识理解”“完善知识多元结构”等六个方面进行应用。建议教师进一步研究教材,用活教材。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教材结构的反映。这段论述为我们自学考生利用教材的目录构建自己良好的知识结构,搞好自学提供了新的启示。 我们认为教材的目录可以多方位地展示教材的“内容”、“层次”、“重点”、“范围”。其显著特点是:“内容简炼”、“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知识全面”。因此教材的目录对自学考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独特的作用,利用它可以对考生的知识实现有序组织。为此,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研究教材的目录章节标题,以明确“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考试热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横向组织,同时也应在相应的标题下做好“注释”、“提要”、“批语”、“警语”等批注笔记,以提示自己掌握知识的主要内容及精华,进而对所学知识成纵向组织,这种组织过程就是考生统观全局、抓住要点、强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课本规定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12.
数智时代正在通过形塑知识与技术给教材建设与研究带来挑战和机遇。第21届上海课程论坛(国内)于2023年11月18—1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论坛以“数智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机制”为主题,集中探讨了数智浪潮影响下的知识与教材、教材建设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以及如何落实国家事权。围绕“教材”与“知识”两大核心线索,结合数智时代这一重要背景,梳理教材建设何为这一主体问题,并从课程、教材与教学,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技术与知识三对关系的反思中展望数智时代下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从而辩证地把握其中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3.
谌文静 《科学课》2013,(6):40-42
一、教学分析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本节课中,我力求用“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设计,有意识地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从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主张把教材当作待解读“文本”,这是因为若把教材看成金科玉律,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唯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教师也就成为“教师匠”;若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就能展示阅读者自身的创造性、独特性,展现出教材的不同光彩,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也就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由知识走向学生”(即知识的再现、知识的传递)转向“由学生走向知识”(引导探求知识、提高综合素…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从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主张把教材当作待解读“文本”,这是因为若把教材看成金科玉律,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惟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教师也就成了“教师匠”。若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就能展示阅读者自身的创造性、独特性,展现出教材的不同光彩,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也就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由知识走向学生”(即知识的再现、知识的传递)转向“由学生走向知识”(引导探求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是根据教材知识(“订单”)要求,储备和添进历史知识(“进货”)的,故有人说“教材的长度就是历史教师知识的宽度”。我认为这并无贬损之意,也不是有意在讥讽历史教师的不思进取。它恰恰反映了历史教师在知识更新上远远落后于时代和历史课程改革要求的现实。譬如罗马史,由于较长时间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缺席”,导致历史教师对此内容极不熟悉。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来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体系。在“利息”一节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充实相关学习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探究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使用、处理现有高中物理教材时,从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首先,让学生在没有教材暗示、引领的前提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内化,使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追求“过程”和“结果”的双赢。本文就此做简要介绍,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经为广大教师所普遍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依据教材的知识框架,对教学活动或情境材料加以更新或替换,而对于教材知识却不敢越雷池半步,在知识内容的取舍、重难点知识的确定、知识结构的重建等方面,还很茫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