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实践特质内在地含有对现代性的批判向度和建设向度。马克思对支撑着现代性的理性、主体和历史终结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批判,并在共产主义这一制度安排下得到扬弃和重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涤荡了欧美的思想文化界,包括美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多领域。作为对现代性的一个反思,所有领域的后现代话语都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批判启蒙理性,反对现代性话语中的理性主义、主体主义、历史哲学等,以反思启蒙的姿态出现。而在现代主义哲学内部也开始积极反思现代性。他们对待启蒙的态度各不相同,其中以哈贝马斯和利奥塔之间的争论最具代表性。文章意在通过考察二者之间的争论焦点来表明对待后现代主义应持有的一种哲学批判的态度,因此仍然需要启蒙理性所给予的反思批判精神以对现代性的利弊做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的现代启蒙工具理性批判理论陷入了困境。只有立足于“实践”这一交往关系产生的坚实基础,根据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建立在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之上,从主体哲学走向主体间哲学,由工具理性批判走向交往理性,由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才能超越现代人们长期墨守着的黑格尔的理性概念,才能使批判理论走出困境。因为只有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行为理论,才能超越先验理性和超验理性的证明模式,摆脱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窘况,从而为现代性理想的兑现提供合理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站在现代性的门槛上对现代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通过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批判了以理性原则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的近代哲学;在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役性经济。总之,马克思抛弃了纯粹哲学的态度,从实践出发,揭示实践的历史本质和批判本质,对现代性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根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当代法国哲学与"新启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法国哲学掀起了一场"新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举起"去主体化"和"去中心化"的理论武器,猛烈攻击理性至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等现代哲学思想,极力宣讲以社会正义为取向的多元文化观念.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再到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当代法国哲学极力追求的是"启蒙的再启蒙",其目标就是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纲领"进行反省和批判.它讨论了"哲学的终结"、"主体的消亡"、"现代性批判"、"他者伦理学"和"身体政治"等主题,也讨论了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思想相关联的问题.这场"新启蒙运动"展开的文化反省及其引发的理论争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对现代性进行检视、批判的各派哲学主张中,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独树一帜。他一方面捍卫现代性的理想,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设计;另一方面也对现代性的困惑进行反思,寻求可能性出路。通过对现代性与主体性内在一致性的哲学分析,哈贝马斯认同黑格尔关于主体性是现代性主要原则的思想,并进一步指出这种主体性从根本上属于以理性为主导的意识哲学。哈贝马斯主张,要重建理性,就必须真正跳出传统的意识哲学的窠臼,突破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模式,从后形而上学思维境域下阐扬理性概念,用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来取代意识哲学。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书中,哈贝马斯把《启蒙辩证法》作为一个个案来分析主体哲学在现代性批判中何以走向尴尬,为理论范式的转型寻找依据。他认为《启蒙辩证法》仍然是在主体哲学中批判工具理性,启蒙理性未能实现自我超越。对此,哈贝马斯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创建从主体哲学转向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8.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化时期。从康德到黑格尔,西方理性哲学发展到了顶峰,德国古典哲学的生存陷入困境。从《费尔巴哈论》一文来看,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并非意味着其消亡。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和改造德国古典哲学之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这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与新生。  相似文献   

9.
孙颖  韩秋红 《教学与研究》2023,(12):109-119
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的主题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现代性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主要形成三条批判理路:一是哲学维度的理性主义批判。针对启蒙理性这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精神内核,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让现代性的理性理念以完整形态得以正确应用的发展方案和主张“瓦解的逻辑”的否定方案,在关于启蒙“再启蒙”的思辨中走向重建与解构的分野。二是经济学维度的普遍异化批判。从“物化”到“新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时代社会关系异化普遍化的进程,以价值批判立场要求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复归。三是政治学维度的极权主义批判。从“新控制形式”到“生命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揭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假性及现代官僚政治体制的极权主义危机,对现代政治持怀疑与否定态度,将建基于主体间包容性的参与式民主与新社会运动视为个体与共同体“和解”之路与期许。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社会本土化中的批判特色,但其马克思主义底色的缺失和对马克思主义本色的销蚀则需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作为对现代性的一种解决和重建方案,是建立在对启蒙理性批判基础之上的。这种批判基于他们所创立"实践的唯物主义"已经实现了对启蒙理性两种哲学基础——近代先验论和经验论——的超越。他们在这一全新的哲学引导下,完成了对启蒙理性先验理性维度的国家理性和经验理性维度的单子理性双重批判。在这个批判过程中,重建了具有实践性、辩证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后启蒙理性。它既不同于启蒙那种抽象的、永恒的理性,也不同于当时浪漫主义、后来尼采和当今后现代主义在内的非理性主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