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俞平伯是现代学者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大张旗鼓地宣扬"五四"精神之际,在其散文创作中又对古典文风予以批判性地保留。本文主要从俞平伯现代散文创作与他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他的散文在具有现代气息的同时又吸收了古典文学尤其是晚明小品文风格。  相似文献   

2.
汉语对西方标点符号的认知到规范采用是汉语现代转型的内容之一.本文梳理了中国人从晚清遭遇西方标点符号到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这一百多年的轮廓;简要分析了“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的特殊性;探讨了新式标点符号给“五四”白话带来的变化:语气上的言文一致,意义上的深入开拓,结构上的丰满繁复.  相似文献   

3.
随笔与闲话     
柯灵 《语文新圃》2009,(11):21-22
随笔是文学丛林的一枝,参差横斜,郁郁苍苍。寻根溯本,纵贯汉魏六朝。横涉东洋西海,曼衍变化,经历“五四”这一场春风化雨,亭亭秀发,经冬不凋。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中国散文的成就,与外国散文理论与创作的译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美文”、“纯散文”的概念及其具体分类,幽默与“絮语散文”等的倡导,受到韩德、小泉八云、厨川白村等外国作家的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积极影响,周作人、王统照、沈泽民、鲁迅、林语堂等在译介与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有效率优先的原则,不可能平行使用两种书面语,白话文运动本质上应当是文言、白话的生死之争,因而文言的废存是这个运动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受时代环境的限制,晚清知识者虽然提出了“废文言崇白话”的口号,但只是扩大了白话文的影响,并未撬动文言的根基。到了“五四”时期,胡适是从晚清改革者止步之处起步,一开始关注的就是诗歌中的语言问题。他对“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贡献不仅是他提出了废文言的口号,更重要的是他成功颠倒了人们对文言与白话的认识,认定即便在诗歌中,白话也有优于文言的价值,为废文言提供了坚实的逻辑依据。事实上,“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宗旨不是以白话为正宗,而是对文言的整体废弃。“五四”以来,有关白话文运动的研究虽已相当丰厚,但离开对“废文言”这个宗旨的讨论,就很难理清这个运动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余波 《考试周刊》2011,(73):52-52
语文教学不只是文字的教学,更多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是熏陶。课堂知识板块的衔接和过渡使一堂课更加紧凑,效果更好。要使课堂紧凑,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有有效的“闲话”。恰当的“闲话”可使知识点感性化和可感性.使学生上课倍感亲切和自然。  相似文献   

7.
在除旧布新的五四时代 ,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五四白话散文的潮流虽稍迟于新诗 ,却显示了逼人的光彩和锋芒。五四散文作家对自己创作个性的发现 ,散文作品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 ,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 ,无疑是五四散文的重要突破口。在五四文化统一战线之内 ,源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队伍 ,不断地分化、组合 ,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 ,他们集中体现了五四散文不同流派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 ,共同谱写五四散文创作灿烂的星空。  相似文献   

8.
“五四”女性散文作为“五四”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它从女性视野出发,建构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女性散文文本,真诚的体验、悲剧美的追求。悲剧美的追求、柔婉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抒情结构与手段等,构成了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散文”与“艺术散文”是当前散文领域中颇有影响的两大理论主张,它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虽然如此。它们却也有相通之处,即它们都重视散文的艺术魅力。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优劣参半,为了共同的目标,它们理应并存,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8,(10):4-4
“五四”青年节的半天假应该怎么放?超过28岁就不算青年?今年的“五四”在没有了“五一”长假后显得格外热闹。然而在争议过后,我们更应该重塑“五四精神”。使之成为当代青年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是中国化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时期,科学是引导这场转折的伟大旗帜之一,对20世纪中国化与中国思想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今天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话文在晚清时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使"白话"及"白话文"观念得以普及,并以"独立"的身份与文言文并行存在。但尚未发生任何动摇文言文正统地位的决定性变化。它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是一种风与火的关系,火借风之力,风助火一臂之力,最终形成一种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白话文运动。  相似文献   

13.
14.
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动都肇始于批判“言文分离”,倡导“言文合一”。然而,文学语言本身内在的“陌生化”要求使其具有天然的偏离日常语言的趋势,同时“陌生化”使得“言文合一”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遭遇了危机,“言文合一”只能是一个政治谎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为中国人所接受,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五四运动的爆发,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进步与成长.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青年知识分子指明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文学革命不仅是一场以个性精神反叛传统观念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审美与艺术革命。在这场艺术革命中,五四乡土小说家有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其死亡叙事以悲剧表现死亡,完成了对传统死亡表现艺术的颠覆。这种悲剧风格的表现方式不仅丰富了死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审视死亡的另一视角,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中国人改变回避死亡的民族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思考死亡,从直面死亡的勇气中使生命意志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7.
"个性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的提倡和发扬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最大的成功。在这场思想大革命中,启蒙思想家们都高举个性主义的旗帜呼唤国人的"个性",但他们的理论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本文主要梳理了鲁迅、胡适以及创造社作家的"个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探究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变革,第一要务是打通戊戌与五四两个时段。五四小说观念是在“破”、“立”的互动中完成变革的。“破”体现为对旧小说的全面批判;“立”包括小说形式的重新确立与小说观念的彻底更新。小说观念变革从一个侧面展览了五四新思潮,彰显出五四一代在文化---审美上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