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写镜头”,是将电影术语移用到写作文中,是指对写作对象进行细致、详尽的“放大”描述。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拍几个“特写镜头”,就能把人、事、物、景的特征和情状细腻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就虚试作文来说,自然也就能提高得分率。特写镜头拍“人”。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描述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父亲是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学生一直害怕写作,而研究发现童书能让学生悟出"人为什么要写作",教师稍微点一点学生就能懂得"作为一个人该怎样去写作",再简单讲一讲孩子都能清楚"文章该写哪些内容"。这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好事。在学生轻松阅读之中,教师稍微从写作方面点拨一下,就能唤醒学生,快速将其带进喜欢写作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3.
原野 《初中生》2013,(2):34-35
这四篇文章,各有侧重,各有深意。就内容而言,"柿子"写情感,"水仙"写情趣,"小草"一篇写生命,一篇写生活,如一树花开四朵,各具姿态。就写作的技巧与效果而言,"柿子"开篇就给了柿子树一个特写镜头,简单而极具力量的镜头后直接过渡到奶奶,非常抓人。之后,作者开始了流畅的平铺直叙,然后是  相似文献   

4.
挑“西瓜”     
正游戏人数:5人以上。游戏方法:①选出一个小朋友当"挑瓜人",其他小朋友当"西瓜",蹲在地上。②游戏开始。挑瓜人可以跑到任何一个小朋友身边,轻轻地拍拍他,问:"西瓜熟了没有?"被拍的小朋友如果不想去追挑瓜人,就回答:"没有熟!"如果被拍的小朋友想去追挑瓜人,就回答:"熟了!"答完马上站起来去追挑瓜人。  相似文献   

5.
传统作文评价重心过分关注"结果",这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新课标"规定了正确的评价方法"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一个人的劳动得到肯定时,自豪感和自信心就会从心底升起,而自豪感和自  相似文献   

6.
用心     
一次,章子怡拍戏,为了拍摄她站在雪地里等男朋友的情景,眼睫毛上面需要有非常非常小的雪粒。这个镜头其实非常难拍。人的呼吸是有温度的,所以眼睫毛上的雪粒不容易凝结,结果怎么拍都拍不好。后来导演就决定放弃这个近距离的特写镜头,但是章子怡死活都不肯。章子怡为了拍好这个镜头,屏住自己的呼吸,慢慢地等睫毛上的雪凝结。终于她的眼睫毛上面有一排一排的雪粒了,镜头也顺利地拍完了,导演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是儿童亲历过的"活动",在写作时难度就大大降低,即使平时写作基本功很差的孩子也能写出三四百字,尽管语句有些"夹生",但是活动的基本过程、活动中的愉悦心情还是能表达出来的。但是,好多习作活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为,在"高考作文"、"参赛作文"和"作家创作"三类"作文"中,"高考作文"的写作难度最大,这主要是因为该类作文要求"作者"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规定的写作范围、规定的写作字数等硬性条件下去"创作"。参加考试的"考生作者"需要克服诸多"写作障碍"去"创作",这样,就会导致考生在考场上倍受写作的"煎熬"。"考生高考作文"成为"天下第一难题"实属"当之无愧"!如此说来,作文大赛选手、作家不一定能现场写好"考生高考作文",他(她)们不一定能现场答好高考语文试卷也就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尤其强调文体意识,切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写到哪"。一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情景理交融的记叙文很容易打动阅卷教师的心。那么,如何在考场作文中写出一篇规范、有文采、能够获得高分的记叙文呢?笔者以为,紧扣"人、事、情、理"四个层面,就能紧紧握住记叙文写作的"缰绳",就可以走出记叙文写作"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从而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天地。一、写"人":写出独特的"这一个"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叙事,在写作时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人物  相似文献   

10.
潘青松 《考试周刊》2016,(11):46-47
<正>生活是个聚宝盆,喜怒哀乐都在此。生活是作文的"根",只有抓住生活之"源",才能畅写作之"流"。但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关系?这就要关注两点:写什么和怎样写。一、写什么写什么?这就必须谈到写作素材,也自然想到写作的"源"。不错,生活是百宝箱,什么素材都有,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拿得到、用得上。那怎么办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以下素材类别。1.观察类。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习作是这个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新课标将三至六年级的"写作"改为"习作",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写作水平的.所谓"习作",就是学习写作,这比"作文"更易为小学生接受.以前只要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疼.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当然就达不到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要求了.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我的做法是"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12.
戈丽华 《教师》2013,(7):92-92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的确,阅读与写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舞好这两柄"利剑",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这就要求教师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写作中去;也可以抓住教材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让"写"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叶圣陶先生有言:"课文无非就是‘例子’。"课文既为"例子",那自然也就是开启未知大门的钥匙,对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质兼美的课文蕴藏着巨大的写作"能量",只要善于汲取,勤于积累,巧于释放,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一、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毋庸置疑,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书籍和资料也为写作提供了间接材料。秦牧就曾经提倡作家应该用一个"仓库"装载这些材料。有道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不但能开阔眼界,丰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喜欢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周易》中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春风又绿江南岸",借"绿"字使读者满脑皆是无限春光;"文以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故事言之,一部《庄子》,寓言故事就占了十之八九。作文如能激活阅读者大脑,唤起阅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就成功了一半,记叙文尤其如此。在话题作文写作中,我们常常会选择叙事、写  相似文献   

15.
<正>衡量一名考生的写作基本功,不应该仅仅只做到"文从字顺"。就中考作文而言,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即审题基本正确,结构基本完整,表述基本通顺。做到这三点,而后才可能渐入"妙笔生花"之境。作文训练的实践早已证明,首先是"写作兴趣",其次是"写作意志",再次是"写作人格",而后才是"写作技能"。因此作为考生,平时的作文训练就应  相似文献   

16.
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会导致教出"同一规格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可能经不起细究.教师本人可能会有一些写作路径,但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可教?可能没有.比如怎样描写,教师可以点拨,可以用实例启发,但是具体怎样"教描写"—— 教师只有一些可提供的"经验",毕竟人与人不同,而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写作.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结合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分析"写长法",从写作教学目标、写作任务、写作评价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探讨其所体现的人文性,认为"写长法"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能帮助他们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相似文献   

18.
"写在青春路上",是2014年我们开设的一个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探索学习写作之路的创新性栏目。花开时节,花样年华,绽放美丽青春,写作是学生时代学习与生活的最好表达。而如何表达,怎么把纯真年代我们心中最想抒发的情怀写出来呢?我们让孩子们自己来说,说说"写作缘起",说说"第一次发表",说说"写作困惑",说说"写作心得"……为此,我们特邀培养了一群文学青年的黄忠老师担任嘉宾主持,他将带领一群正在写作路上执著耕耘的文学青年讲述写作亲历的事,希望通过真实还原一个个文学爱好者从爱上写作到走向成功的历程,给热爱文学的人一点借鉴和启示,这也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9.
写作与自我     
正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但是,写作过程中的自我并非自然状态下的自我,也不是被动静止的自我。写作之难,就难在它是一个唤醒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写作魅力之所在。一《滕王阁序》虽已能成诵,最近读之,又有一番新的感悟。其实,这是一篇"跑题"之作。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除了它对美景有"落霞与孤鹜  相似文献   

20.
荣维东:我国把写作看做是学生"个人的事",看成是"文本的制作",这就使写作损失了它的内在动机和交流功能,成为一桩苦差事.为何很多人讨厌作文,却喜欢发短信、用网络聊天或者诸如此类活动?二者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后者具有鲜明的真实交流的机制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