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教育》2020,(2):F0003-F0003
教育厅党组书记、教育厅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于2月12日、18日前往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开展疫情防控督导调研。领导小组调研走访了学校维稳指挥中心、值班室等重点场所,与干部职工亲切交谈,召开座谈会与校主要领导深入交流讨论,对学校疫情防控、安全稳定、事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4月下旬至5月上旬,围绕西藏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等有关内容,在书面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深入西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到‘北藏’读书,是我从小的梦想,今年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这让我非常高兴。”9月10日,是北京西藏中学(简称“北藏”)开学上课的第5天,来自西藏拉萨的高一(6)班藏族新生边珍欣喜地告诉记者。“要读书,上‘北藏’。”“北藏”,在藏族中小学生心中是个响亮的名字,是藏族孩子求学的圣地。北京西藏中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原街1号,现有810名西藏学生,是内地西藏班(校)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自1987年建校招收西藏学生以来,为西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到2005年已有近1000人从这里上了大学,毕业后返回西藏参加工作。这些毕业生观念新、能力强、有干…  相似文献   

4.
晋美朗杰 《西藏教育》2009,(8):F0002-F0002
2009年8月11日至13日,自治区教育厅在拉萨举办内地西藏班(校)藏语文教师培训。内地西藏班(校)藏语文教师共78人参加培训。参训教师听取了政治理论讲座,学习了内地西藏班(校)办学相关文件,了解了内地西藏班校藏语文教师工作情况,参观了西藏博物馆等。这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内地西藏班(校)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4月29日下午3时,应我院的邀请,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华儿女》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而亮先生在我院大礼堂作了题为"关于西藏问题的由来及现状"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陈洛书记主持。李而亮先生深入地分析了古代西藏与中原的关系、帝国主义对西藏事务的插手与西藏问题的产生、西藏和平解放与达赖的公开分裂、西藏进入社会主义与治藏方略的改变、西藏问题国际化与"藏独"势  相似文献   

6.
国家对藏优惠政策是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实现优惠政策效能最大化,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忠实并富有创造性地实施。西藏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新西藏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学生有关国家对藏优惠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执行优惠政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民族文化一起构成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承和发扬藏文化对于提升西藏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和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西藏民族学院在校学生对藏文化认识的调查和分析,研究西藏在校大学生对西藏文化的认识程度,及加强藏文化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8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的治藏方略、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原则、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西藏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治区教科所将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动力,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对华冷战背景下,杜鲁门政府放弃了不介入西藏事务、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组成部分的传统政策,开始考虑以涉藏心理战阻挠中国统一,给中共统治制造麻烦,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建国之初,涉藏心理战引而不发。中苏结盟,特别是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签署后,美国积极寻求英印的支持,利用流亡藏人和西藏境内的"藏独"势力将该战略初步付诸实施。由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正确的治藏举措,加之印度的消极态度,杜鲁门政府的涉藏心理战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它也开启了美国此后借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和硕特领袖固始汗应格鲁派之邀于1642年率军进藏,击败掌握当时西藏统治权的藏巴汗,从而掌握了西藏的统治权,自此西藏便由固始汗的后裔统治,直到1717年准噶尔军侵扰西藏,杀死当时和硕特的领袖拉藏汗,至此统治西藏长达75年之久的和硕特势力土崩瓦解,退出了西藏的历史舞台。本文依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对和硕特蒙古在藏势力衰亡的原因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西藏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政府采取的一个重要行动是派员进入西藏,探察西藏形势,与西藏上层建立直接联系。主要有以美国驻中国迪化(乌鲁木齐)领馆副领事身份为掩护的中情局谍员马克南秘密入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评论员托马斯父子的西藏之旅。两支入藏队伍表面上都号称是以个人非官方身份入藏,但实际上进行了一系列居心叵测的反华活动,与达赖在内的西藏上层进行会晤,带回了达赖等给美国政府的书信及口头讯息,包括西藏噶厦、达赖请求美国援助的信函等。  相似文献   

12.
<正>西藏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地区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旧西藏的藏民族基本是全民信教。在社会主义时期,国家实行宗教与政治分离、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无论是在思想意识上还是社会生活中,宗教已经渗透到藏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藏民族中除党员和公职人员外,许多人还是信仰宗教,宗教在西藏的影响仍然深而广。西藏高校的主要生源是藏族学  相似文献   

13.
清初治藏政策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设立了驻藏大臣,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后世治理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藏由于远离内地,在政治经济方面与中原有较大差别,同时由于历史上受蒙古部族控制,中央王朝很难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另外,准噶尔部在当时多次侵扰西藏,这些都使得驻藏大臣的设立成为顺应时代之举。  相似文献   

14.
印度独立之初,继承了英国在藏权益和对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政府仍希望保持在藏权益。经过谈判,1954年中印两国签订协定,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放弃了在西藏的特权。印度对西藏的幻想破灭后,在边界不断采取单边主义行动,最终导致中印边界危机的爆发。印度独立后的对藏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由来已久.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官员首次秘密入藏,与西藏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马克南一行自新疆秘密入藏,策动西藏分裂势力独立;"十七条协议"签订前后美国秘密策动达赖出逃,并通过中情局秘密培训藏人特工;达赖出逃印度以后美国利用尼泊尔的木斯塘培训藏人准军事部队,窃取中国情报.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从幕后走向前台,主要通过国会促动西藏问题国际化.实际上,美国对中国西藏的政策是伴随其对华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意识形态之争是美国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的重要考量,利用西藏问题煽动南亚国家反华是美国西藏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注入新的内涵,将其融入思政课专题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将总书记视察西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专题教学,要重点梳理好总书记视察西藏时的重要讲话的核心观点、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这两个关键内容,同时适当融入总书记一直关注关爱西藏的历史线索、党的治藏方略的发展演变过程、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总书记视察西藏时的历史背景等内容。在融入专题教学中,要着重做好内容凝练、做到融会贯通、创新形式载体、强化机制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形成育人协同效应,提升专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是中央对西藏战略地位的定位之一,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全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大学实现特色办学的特色优势资源。西藏大学要继续坚持特色办学的思路,通过继续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科建设、研究平台建设、资源建设、传播能力建设、学术体系建设、人才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举措,积极主动承担起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历史使命,全力助推西藏"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建设,实现好大学引领价值、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驻藏大臣制度是清朝政府在西藏最有效的施政工具,不论是堪平内乱、抵御外辱,还是抚恤百姓、维护宗教等其作用功不可没。作为治理边疆的一种措施,驻藏大臣制度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总结有关驻藏大臣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当今中央管理西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果亲王允礼具有风流文采和行政才干。雍正时曾奉命经理达赖喇嘛人藏事宜,并沿途检阅各省军队防务,乃当时清朝治藏的一个重要事件,显示了清朝国威,印证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期间所撰《西藏日记》并《奉使纪行诗》,刻画人藏旅途多变的风光,体现了热爱山水、融入自然与不忘使命、彰显国威相结合的双重内涵,具多方面价值,对研究清代西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藏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作为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藏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此提出结合西藏实际将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西藏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