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华严经》的翻译和传播,我国从北朝始出现了一种法界卢舍那佛的图像。本文简述了敦煌卢舍那佛像的分布,探讨了敦煌卢舍那佛法界图像的内容及义理、艺术特点等。  相似文献   

2.
敦煌捺印佛像是敦煌版画艺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中捺印佛像的分析研究,就如何正确辨别捺印佛像,捺印佛像的用途以及捺印佛像演变为雕版印刷术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简讯     
敦煌石窟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内容十分丰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多年来对敦煌石窟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基本考证清楚了石窟壁画的内容,多年来分作22个专题进行研究,取得了石窟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专题是:敦煌建筑、敦煌彩塑、敦煌图案、敦煌显教佛像、敦煌密教佛像、敦煌佛传故事、敦  相似文献   

4.
印度在笈多朝时期 ,佛教艺术开始追求超越佛陀自身永恒的图像 ,称作“宇宙主的释迦像” ,是由初说法、舍卫城神变 (千佛化现 )、大光明神变发展而来的 ,传人中亚和中国 (敦煌 )再经发展 ,敦煌第 42 8窟一般称作卢舍那的佛像 ,应为这种宇宙主的释迦像。  相似文献   

5.
摇钱树佛像的项光、施无畏印、结跏跌坐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印度佛像特点,并且杂糅了印度早期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风格。树与佛相结合,既表现了佛陀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又反映了早期佛教艺术象征性和具象性的结合,它是佛陀形象出现之前的象征物,发展到独立造作佛形象之时,中间的过渡产物。摇钱树佛像的性质与西王母神灵相似,可称为“佛神模式”。河南孟津出土“老子浮屠镜”为唐代仿制,摇钱树佛像与太上老君或老子像没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书讯     
《灿烂佛宫 :敦煌莫高窟考古大发现》出版  樊锦诗、赵声良著《灿烂佛宫 :敦煌莫高窟考古大发现》一书于 2 0 0 4年 8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敦煌石窟的开凿延续千年 ,其中包含的内容广博而深厚。为了把专业性较强、学术性很深的敦煌学介绍给一般读者 ,本书作者以简明而通俗的方法 ,不仅全面而有重点地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敦煌艺术 ,同时也介绍了敦煌历史文化的发展情况、藏经洞与敦煌学的关系。特别是本书在行文中 ,一方面尽量把迄今为止的大量研究成果融会其中 ,一方面也努力把自己几十年来研究敦煌艺术中的一些思考也反映出来 ,加上书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杂阿毗昙心论卷十》敦煌写经所印朱文"永兴郡印"及敦煌地区历史地理沿革的考察,认为此卷写经应诞生于北周武帝改晋昌郡为永兴郡后至下令禁佛期间(561-574)的敦煌地区,而经卷背后的永兴郡捺印佛像版画,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幅版画作品。  相似文献   

8.
“千佛围绕式说法图”与《观佛三昧海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千佛围绕式说法图”与《观佛三昧海经》刘永增在敦煌莫高窟北朝石窟中,无论是中心方柱前部人字披窟,还是方形覆斗天井窟,窟室主尊多为倚坐佛像。根据倚坐佛像两侧龛内壁画中鹿头梵志和婆薮仙的有无,可大致将主尊分为释迦和弥勒两大类,其中以弥勒佛造像居多①。在壁...  相似文献   

9.
在西南地区摇钱树佛像图案中,新发现有“梵天劝请”佛传故事的造像题材。这种题材在早期犍陀罗佛像艺术中十分流行,在秣菟罗佛教造像中较为少见。结合国内外新近出土的佛教遗物来看,四川东汉时期佛像与关中地区有传播关系,与鲁南苏北早期佛像图案存在共同之处,它们皆与犍陀罗佛教艺术有渊源关系。依据考古资料可推论,摇钱树佛像的源头应该由西北绿洲丝绸之路传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时代分期,探讨了古代妇女与敦煌妇女花钿妆的称谓、特点、施行方法.花钿妆起自汉代,它的源流与佛像额中点丹并无关连,而与绘面的历史有一定的关系.敦煌妇女花钿妆形式多样,反映了当时妇女追求美的时尚.研究敦煌妇女花钿妆必须与敦煌艺术源流、技法、风格联系起来才能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1.
台湾学者蔡志忠先生有一个收藏佛像的爱好。他在决定收藏佛像之前,就立志做一个不同一般的收藏家,所以,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木刻的、石雕的、泥塑的佛像一起收藏,而是选择了只收藏铜佛,其它的一律放弃。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只收藏铜佛像,很难和什么佛像都收藏的人相比,和其他什么古董都收藏、琳琅满室的人比起来,好像更加单调、贫乏。但是,很快,事实证明了蔡先生抉择的正确。他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收藏了1000多尊铜佛,到现在已收藏了2011尊,特别是收藏的中国宋元明清的佛像,已具世界一流水平了。而很多人收藏古董,花十…  相似文献   

12.
殷光明著《敦煌壁画艺术与疑伪经》,已于2006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敦煌壁画艺术中与疑伪经相关的图像及资料进行了梳理和综合研究:一、导论;二、敦煌的疑伪经与图像;三、敦煌壁画艺术与传统神话题材;四、佛道相激;五、佛儒相融;六、佛教与王道政治;七、敦煌石窟中的地狱图像与冥报思想。  相似文献   

13.
敦煌佛像画造型艺术初探李振甫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宗教艺术;宗教艺术的魅力又有力地推动着宗教的广泛传播。世界上如此,中国亦如此。宗教艺术的遗迹,遍布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它们相互辉映,装点着这里或者那里的山山水水。敦煌就是其中的一颗闪光的明珠。随着古...  相似文献   

14.
四川、陕北、河西本土汉晋以西王母为主神的天门图像、长江流域汉晋佛像和犍陀罗弥勒天宫等,促成了敦煌第275窟北凉弥勒天宫图像的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流行并影响云冈。中土早期弥勒天宫图像的形成是犍陀罗佛像与汉地西王母神灵信仰传统的契合,也是佛教艺术中国本土化的早期例证。  相似文献   

15.
神奇的敦煌     
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光彩耀世的艺术走廊,历史上两条国际贸易通道便交汇于此。这是古代经济重镇,它的发达,应不亚于今天南方任何一个繁荣的城市。而且特别富有文化气息,那留存于今的宏大石窟艺术,可以说明。一面巨大岩体.密密麻麻开凿着蜂房样的数百个佛窟,窟内或塑或绘,各自洞开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绚丽的佛家世界。  相似文献   

16.
《劳度叉斗圣变》是敦煌艺术中的主要题材之一。本文认为随着印度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进程,这一题材经历了一个从印度的《祇园精舍图》到中国的《劳度叉斗圣变》的主题转变过程,它的出现、发展到成熟应与中国历史上的佛道之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千佛在敦煌早期石窟的各类题材所占壁面比例中居于首位,是敦煌早期石窟艺术中十分兴盛的题材。莫高窟第428窟四壁上层保存了敦煌石窟中最多的影塑千佛,有1485身,它们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精心制作而成。该影塑千佛与西壁五塔图中央大塔上层的白衣佛构成三世三千佛,其在第428窟中的造作与北朝时期僧尼坐禅观像和僧俗信众礼拜供养三世三千佛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潮汕桑浦山的岩洞寺院多达13座,其中7座中保存有佛菩萨石刻像,是广东古代佛教石刻造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甘露寺的布袋和尚像,韫玉寺和佛像岩的佛像群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甘露寺布袋和尚像造型生动,可媲美同时期杭州灵隐寺飞来峰布袋坐像以及赣州通天岩布袋坐像;韫玉寺具有故事性的佛教人物雕刻非常独特珍贵,其主题应该是...  相似文献   

19.
赵丰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世界各地所藏敦煌丝绸的研究与刊布。继2007年出版的《敦煌丝绸艺术全集·英藏卷》之后,2010年,东华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他主编的《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法藏卷》。此前所刊布的英国、法国藏敦煌艺术品主要是佛  相似文献   

20.
白衣佛小考     
敦煌早期壁画中有五铺白衣佛,为佛教艺术中仅见。本文认为白衣佛是弥勒的一种瑞像,它的出现与末法思想有关。北朝至隋唐时期曾流行崇尚白色的弥勒信仰,弥勒教匪利用了这一信仰,曾多次发动起义。这显示了佛教信仰的民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