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作家施叔青常会在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讲述一个古老的神秘而又怪异的“火车头的传说”,而这则传说从某种程度上又折射出作家创作中的男性观。本拟从至今少人关注的施叔青笔下男性形象入手,通过挖掘传说故事与作品人物之间的对应关联来探究作家创作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女作家,施叔青善于准确、细腻地把握住现代女性在人欲、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艰难处境,以婚姻、性爱为切入点,表现出了男性作家所无法涉足的现代女性的隐秘心理与情感欲望,显示出较鲜明的“现代女性主体意识”。正是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使得施叔青对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层观照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王安忆是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她笔下,颠覆了以往男性"伟岸"而女性"柔弱"的定位,女性坚韧勇敢而男性却自私懦弱。本文结合王安忆的作品,将其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分为三类,做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一台长1.3米、重达百斤的仿真“前进型蒸汽机车”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乌黑的车体镶嵌着金边,大红车轮套着白色轮箍,和真的蒸汽机车一模一样,让人觉得气势磅礴、威风凛凛。人们难以置信,这精美的工艺品竟出自两位老火车司机之手。  相似文献   

6.
台湾作家施叔青在旅居香港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以香港为题材的小说,与她以往的创作风格不同,显示出独特的审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内外两个因素导致了施叔青由现代主义转向乡土文学的创作。在这组乡土小说中,她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展示了传统文化在遭遇西方现代文明时的失落、摇摆和回归。  相似文献   

8.
在苏童的小说中,男性一直以颓靡消沉的形象示人,他们身上总是充满了物欲、色欲和暴虐,这些男性形象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斥着欲望的男性世界。苏童在对男性形象进行刻画、对男性世界进行叙述的同时,深入挖掘了人性等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探讨了部分人类的悲剧以及罪恶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作为最成功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其作品主要是关注华人女性,华人男性只是其中无足轻重的点缀性的角色,但是这些少之又少的男性几乎都为负面角色,他们或者歹毒邪恶、自私自利,或者平庸无能、幼稚可笑,或者体弱多病、英年早逝,或者碌碌无为、不求上进.本文主要依据谭恩美最畅销的小说《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来归纳整理分析其笔下的华人男性形象,以便更好理解作品及其相关的历史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解读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的作品女性色彩浓郁。同时 ,她也塑造了一系列世故、虚荣、自私的男性形象 ,并把他们人性的弱点一项项加以指认、剔除 ,借以告诉大家 :男性不是英雄 ,完美的男性人格有待重构  相似文献   

11.
旅居香港后期,施叔青将自己对于生活了十七年的香港的爱恋,化为史诗般的波涛汹涌之作《香港三部曲》,以风尘女子黄得云的传奇一生串连起香港自开埠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香港百年沧桑的殖民史和社会变迁,为后人留下一部香江风情图录。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小说世界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性别的角度观照,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几乎都是个性解放的先锋,获得了主体性的地位;而多数男性形象却给人萎缩和生命力匮乏的印象。莫言作品中的男性形象除了余占鳌、司马库等少数充满着原始生命力和野性,大多数男性人物形象都经过了作者去势化的书写。其中,对男性形象的消解反映的是作家内心深处对男性主体地位的优越性逐渐消减的焦虑的投射,仍服务于其建立新的父权权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施叔青是台湾现代派著名作家,台湾、纽约、香港的三栖生活经历给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20世纪70年代留学美国的经历对她的创作视野和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施叔青以浓浓的乡愁为感情基调来寻找心中的家园;以在美国的异乡人,尤其是女性的婚姻悲剧来反映中西文化冲突下人的异化以及现代商业社会中普遍泛滥的精神孤独。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中国女性开掘及实施主体意识的世纪。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诸多的艺术之花绚丽绽放,施叔青就是其中十分浓艳的一枝。仅从其侨居香港这一阶段中所创作的《愫细怨》中的主人公愫细这一形象来分析,我们便可清晰捕捉到一位在经济、精神、文化上极具女性主体意识的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以描写女性形象著称的女作家。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选择她笔下几类最富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将其放在一定历史与文化时空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寡于情、陋于质的共性特征。分析他们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揭示作者塑造男性形象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女性唯有在经济上、精神上独立。才有可能得到男性的尊重,才能摆脱被奴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作为华裔文学的畅销作家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喜福会》、《接骨师之女》以及《灶神之妻》等作品都围绕着女性的故事展开,其中也不乏对华人男性和美国男性的刻画。但总体而言,谭恩美笔下的华人男性总是以负面的、"恶棍"式的形象展示于读者眼前,而美国男性则多以正面的、"英雄"般的形象出现。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出发,对谭恩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进行解读,可从"他者"中反观到作者自身。  相似文献   

17.
张薇 《文教资料》2009,(16):14-15
宋代是一个思想相对解放的时代,宋代女作家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在作品中抒写着她们心中的男性形象,表达着对不归男性的不满和爱恋,而且她们也大胆表达着自己对男性的审美理想.由于受魏晋人性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她们作品中的男性审美观念也以魏晋名士萧散俊逸的风度为尺度.  相似文献   

18.
李碧华的言情小说,诡谲瑰丽,雅俗共赏,别具一格。与一般女性主义写作不同的是,李碧华的胸怀和视野都广阔得多,在她的笔下,男性与女性同为主角。在李碧华的作品中,男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作为父亲的男性形象和作为情人的男性形象。此外,李碧华小说中还有一些混淆了性别的男性,在李碧华塑造的这些男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她对男性的一种辩证态度,一种理性的沉思,在一系列的男性形象中"他审"与"自审","重建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19.
施叔青以史的笔法勾画出香港“百年的沧桑”,其作品中展现的殖民地色彩、认同危机、末世忧思、物化生存真相.可谓与张爱玲一脉相承。而她在“性——政治”的后殖民话语书写的观念性强度以及展现的香港社会生活面的广度上.又与张爱玲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20.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F0003-F0003
大连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秉承“启迪校长智慧、推进培训创新、引领学校发展”的宗旨,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切入点,通过引入项目管理机制、研发特色课程、创新培训模式,助推大连市校长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