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哲学蕴藏着人性本质和教育智慧、教育哲理,是一门始终保持心灵自由思考的学问,就像指路灯,使人类教育不会迷失方向。人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存在,教育哲学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是探讨如何将潜在的人转化成为现实的人,使现实的人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哲学精神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形上力量,是一个民族创新意识的核心。哲学教育是造化哲学精神的必然途径。哲学教育应着力培养人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实践意识、个性意识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科学理论和方法论是教育创新的基础,章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简要的阐述教育创新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丁学玲 《中学教育》2013,(5):41-46,53
"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作为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从根本上关涉的是教育目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究。文章选取并分析了其中四种较具代表性的视角,即以彼得斯为代表的认知视角、以怀特为代表的伦理视角、以马丁为代表的性别视角和以鲍斯玛等为代表的历史视角,进而对这些视角之间的张力进行了反思,探讨了"受过教育的人"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7.
培养哲学精神: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体现哲学的反思功能,渗透哲学的批判精神,贯彻以培养学生"思"的能力为目标的哲学教育观念,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失其为哲学的本性,焕发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文化成为时代的主导,而工业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却偏离其本真的方向。学生主体性的丧失,使学生迷失自我;科学的知识观,使教育专注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智慧的启迪;教育与生活的分离,又形成没有生活的教育和没有教育的生活;不切实际的德育标准,使教育中形成道德的真空。迷失的教育,导致教育实践中人的异化。重新理解人、理解社会、理解教育,使教育回归其本真,是现代文明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类哲学”是一种人的思维方式 ,它关注人的存在及未来走向 ,分析现实的人及其存在 ,确立起哲学思考人的存在的新的思考维度。它的提出 ,并不是纯粹思想意识的产物 ,其最深厚的根基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是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重新规定和说明。在一定意义上 ,“类哲学”具有“导向”的作用 ,引导着人类走向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的一种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以人的存在方式作为自己的研究本体,它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追求,同时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尝试。我们对人的生存方式的误解必将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理想丧失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人生命的"非特定化"和基于此的开放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适应环境,创造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由性、创造性和文化性等特征又完善了人的发展。通识教育就在于打破我国现在专业教育的局限性,促进人的"非特定化",以开放性的姿态吸收各个领域的广博知识,锻炼人的各种能力,使人在不同时代,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以展现和发展自己的自由性、创造性,实现人的全面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的高度观察、分析或审视教育问题,教育的立足点是"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和造就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这种教育应当是民主教育和幸福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样蕴含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教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哲学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哲学。以此为视角,对教育现实中的教育者角色强化、教育的控制性行为以及教育价值的外在诉求等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唤起教育实践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从化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兴起的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对传统化在教育领域的消极影响具有批判意义。本认为,当西方主体性衰落的时候,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仍应大力提倡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STEM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理念,包含注重打破学科壁垒的整合教育、强调面向真实世界的情境教育以及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循证教育三重意蕴。然而,当前STEM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使其陷入了功利化倾向与复制式扩张的困境之中,需要来自科学实践哲学视角的深度反思以指引其未来发展方向。在科学实践哲学的考察视域内,STEM教育是一种从沉思科学到干预科学的介入性科学实践,是一种从科学作品到科学过程的地方性科学实践。未来STEM教育的真正实现需要准确把握“开放式终结”的意涵并全面理解“实验室生活”。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hilosophy from articulation through implementation to evaluation. Using literature and teaching-learning experiences, we discuss pragmatic steps for using a teaching philosophy to inform, engage, and evaluate teaching-learning. We promote an integrated teaching philosophy to ensure competent practice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主体教育发展面临着合理性挑战。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看主体教育是回应这一挑战的前提。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看主体教育,主体教育是一种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新的文化形态;当前主体教育研究应坚持主体教育所体现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的价值取向;立足对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工具理性与学校制度文化、大众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合理性批判和重建,可以找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文化,如果用哲学的眼光来审视当下的网络文化,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文化中体现的社会实践性、蕴涵的对立统一性,它所具有的反思和批判功能,以及它所涉及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问题等等。网络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利弊相伴相生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网络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从哲学层面上不断提升网络文化的前瞻性功能,兴利除弊,使网络文化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人     
哲学从人的心灵深处护守着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生存与生活割舍不了哲学精神的支撑。哲学源于人对自然和人自身存在奥秘的惊疑 ,是对“自我”及其存在过程的积极自觉反思 ;哲学给人提供生存的智慧和关照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对现代性问题实质的指认有不同的理解,但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与“资本逻辑”的扩张联系在一起的,说到底是资本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了马克思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的辩证立场。而这一立场,对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