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国际养护院指导会议”提出:“为濒死病人和家属着想。护理工作的对象必须包括病人及其家属。”以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临终病人一般都受到了良好的护理,而对家属方面却往往被忽视,有时会引起种种争端。当病人离开人世,更加重了家属的痛苦心情。实际上活着的人对死者的深情留恋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悲痛,以及为照料病人所承受的身心等方面的痛苦,可以说远远超出临终者本身。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病人临终期间,就应将病人和家属视为一体,尽可能地减轻亲属的精神压力,使他们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性的护理,并使死者亲属能早日从失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方法:随机将2012年在肿瘤科住院病人76例作为对照组,给临床抗肿瘤治疗和常规的护理措施;同期住院病人74例作为干预组,在化疗过程中除常规护理措施之外,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化疗药物外渗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并能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晚期癌肿病人自身心理特点,家庭成员,单位领导及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病人的生育,笔者通过113例晚期癌肿病人的心理状态,家属、单位领导对病人态度调查观察,观察时间为1984年6月—1994年6月)并根据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达到以下目的,概括为五个字;①统:统家庭、社会、医疗护理为一体。②创:创病人良好的心境。③增:增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④树:树病人的精神支柱。⑤延:延长病人有限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手术室护理服务程序,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方法:通过术前访视、加强手术安全核查、术中优质护理服务等措施,不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开展优质护理后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大幅提高,同时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病人、家属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防和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帮助病人安度化疗关,以确保化疗方案能顺利实施,保证患者的化疗效果,使肿瘤治疗疗效与国际接轨.方法:通过对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及化疗间歇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能顺利坚持化疗全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创伤刺激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觉.随着医学的发展,持续镇痛逐渐应用于临床并为多数病人及家属接受.临床实践证明引入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能增强持续性镇痛的效果,增加病人的自信心,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3年4月~2005年4月共收晚期癌症病人72例,从72例临终病人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尽量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帮助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协助患者减轻躯体和心理的痛苦;做好家属的护理工作等四个方面是让临终病人宁静、舒适地度过余生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科自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204名老年脑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指出老年脑外科病人手术前后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脑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手术前护理:①针对老年病人耐受性差,危险大等特点,要做好心理护理,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护理人员及经治医生的全名及检查内容,尽量消除患者忧虑感;②对各脏器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并存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进行治疗后再考虑择期手术;③术晨常规禁食水,但应注意不能漏服主要的治疗药物,以免影响手术进程。手术后护理:①仍要做好心理护理,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及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②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早行超声雾化吸入,预防术后长期卧床;③注意心电监护,控制液体滴数;④对高血糖患者严密监测血糖值的变化及应用胰岛素后的反应,以达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通过加强对老年脑外科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老年脑外科的手术成功率、以及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保护性隔离,加强细菌易入侵部位的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结果:5例多发性骨转移病人全身化疗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平安度过危险期。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玉荣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96-96,165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病人的护理方法和技术.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因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住院病人进行护理探讨.结果:通过护士对病人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抽腹水护理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没有出现自行停药现象,预后均良好,无感染、无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做好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病人的治疗观察和护理工作是治愈本病和防止并发症及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应用化疗前中后期患者心理状况比较表对肿瘤化疗病人实施解释说服法,情绪转移法,暗示疗法等心理干预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化疗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化疗前与化疗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化疗前后比较(P〈0.01)。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多层次的心理干预可清除不良心理反应,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肿瘤的发现越来越早,病人由于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不甚了解,往往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做好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现将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幻想期:疾病早期恐惧、焦虑、紧张,甚至谈癌包变,存在幻想,总希望通过检查否认疾病的存在,或改变疾病性质。因病人文化程度不同,对疾病的认为理解也不同,所以应因人而异。对于文化程度较高者,此期可通过家属配合,暂时隐瞒病情,待情绪平稳,慢慢渗透,  相似文献   

13.
病人死亡前(亦称临终前)后,病人及陪护者(多为家属)表现为否认与震惊、愤怒、协议、抑郁、接受或称认可。我们分析了100例死亡病例,结合临床实践认识到:病人死亡之前后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的同时更要做好陪护者的心理护理,以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白衣天使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4.
凡是病人或其家属对诊疗护理工作不满,认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失误,对病人出现的伤残或死亡,以及诊疗延期或痛苦增多等情况,要求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事件,在未查清事实真相之前,统称为医疗纠纷。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都不愿发生的事,因而有效地进行防范是医患双  相似文献   

15.
1 入院初期的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被诊断为肺结核而入院,由于情绪不佳,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表现为:意志消沉,对治疗信心不足。这时护士应让病人进入角色,让病人承认现实,帮病人及家属了解结核病的特点,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护士在进行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关心尊重、体贴病人。让结核病人知道,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只要坚持规律全程用药是完全可以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培养护士把沟通技巧贯穿在护理操作过程,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方法:对五年新招聘护士86名进行培训,用护理程序框架修改操作流程图及评分表,把解释的语言内容和步骤融入操作流程图,让护士把沟通技巧贯穿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结果:调查1760例病人,96%招聘护士能在操作前、操作时、操作后和病人有效的沟通,让病人和家属能了解护理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放心地接受护理操作。结论:通过对招聘护士沟通技巧的掌握培养,可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护理工作的支持,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意外在我们地区比较多见,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一般发病急,病情重,恢复快,易留下后遗症。所以,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变化。仅就30例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护理归纳如下:一、急性期:一般病人都起病急骤,往往在睡觉醒后或某种活动中突然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或意识障碍。除昏迷病人外,一般意识存在的患者对突然出现的病态,大脑分析器(感觉器官、传递神经、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开始做出相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身心医学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逐步代替功能制护理,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对护理人员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艺术修养,这是护士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护士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护士的很  相似文献   

19.
手术对于每个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刺激。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素质,性格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这些不良反应可影响病人的睡眠、食欲,导致血压升高等,严重者可影响手术。针对这些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有效的心理护理: 1 术前的心理及护理 1.1 术前的一般心理及护理 不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病人一旦得知要做手术,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忧虑,恐惧和紧张。他们害怕手术引起剧痛;害怕在手术或麻醉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20.
整体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护理模式。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腿痛病,多发病于20岁~50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以往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偏向于保守治疗,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又是持续性腰腿痛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我科于1998年~1999年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整体护理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