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媒行业也迎来了一次非常大的变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融合,为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加快新闻传播速度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对时政记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时政新闻报道的很多内容会涉及到党政活动、党的政策等内容,无论是在新闻行业中,还是在社会各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下,时政记者面临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时政记者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提升时政记者自身素养的建议,旨在为提高时政记者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郭攀 《中国广播》2014,(11):41-42
在当今新媒体打造的舆论阵地上,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相对较低,如何让更多的时政新闻适应新媒体语境、善用新媒体技术,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广播时政新闻报道需要不断调整语态,以适应新媒体舆论传播环境中的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媒体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特点,用户接受信息的过程也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特征,微视频是继微博、微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形态.在微视频的带动下,央视新闻客户端开设了《V观》栏目,利用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性,以专业化的视角解读时政新闻,开辟了时政新闻传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电脑成为人们接收资讯的新手段。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上面临诸多挑战。但权威性和纪实性依然是传统媒体最擅长的,特别是最为"传统"的时政新闻。如何站稳时政新闻的传播阵地,在报道观念、采编模式、稿件内容、传播形态等方面谋求时政新闻的"再创作",成为党报党媒迎接新媒体挑战最有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平萍 《新闻爱好者》2011,(24):125-126
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十分紧迫和重要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已经显得越来越紧迫,究其原因,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时政新闻在媒体宣传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时政新闻包括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以及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决策、密切联系群众  相似文献   

6.
郑芬 《东南传播》2015,(1):127-128
微信公众订阅号的阅读点击量显示,传统媒体上被认为"僵化"、"八股"的时政类新闻,在新媒体式文风的改造下,可以成为用户热捧的新闻。新媒体成为改革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试验田。时政新闻如何摈弃传统套路,用全新的语态和报道思路,在新媒介平台上赢得传播的生命力?本文以新晋上线的微信公众订阅号"福建新闻联播"的文风改革为例,探讨时政报道在新媒体上的转型突破。  相似文献   

7.
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 《新闻爱好者》2011,(12):125-126
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十分紧迫和重要 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已经显得越来越紧迫,究其原因,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时政新闻在媒体宣传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时政新闻包括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以及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时代下,各类新兴传播媒体对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于新闻传播业,新兴社交媒体的出现提高了信息公开化程度,同时也增强了言论自由程度。形形色色的网站新闻与其旗下软件辅助报道,都对传统新闻类出版社带来了不小冲击。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对于时政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优先"理念的驱动下,"互联网 +"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融合转型提供了创新模式,本文以央视《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为例,分析"时政新闻+Vlog"的外显表达特征和内隐基因缺陷,探寻Vlog对电视时政新闻的赋能与启示,以期能充分利用Vlog的创新传播形式实现时政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为抢占移动互联网的舆论新阵地,湖南第一新闻门户网站红网推出其新闻综合客户端--时刻新闻。时刻新闻积极探索新媒体融合的创新之路,深挖中国传统文化根脉,通过精心策划推出了一档极具特色和创意的文化时政类传播栏目--《汉字寻根》。该栏目以汉字的丰富语义和历史变迁为切入点,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巧妙地将汉字与当前的时政议题紧密结合,将知识传播与新闻报道融为一体,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新媒体发展路径,实现了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贾鹏政 《新闻传播》2023,(16):158-160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尤其是时政新闻,要充分发挥其权威性优势,与新媒体相融合,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与表达方法,既要找到适用于电视荧屏的方式,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迎合受众需求,实现与融媒体时代齐头并进,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更为新颖的时政新闻节目。本文将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为提升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创新表达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倪孔法 《新闻窗》2014,(6):76-76
一、采用连线报道时政新闻的优越性 (一)连线报道凸显广播的快捷优势 时政新闻,报道的大多是党和政府的会议以及县领导的活动。在人们印象中,时政新闻庄重、规范,特点是求"稳"而不求"快"。当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流动疾速,平面、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媒体争芳斗妍,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广播时政新闻也要在"快"上下工夫,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给听众,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才不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杨海东 《东南传播》2022,(1):140-142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节目播音员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应对和融入媒体发展变化上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对播音员提出了新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在网络空间为扩大自身影响力也对业务转型产生了新需求。当下我们看到,某些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在语言风格上不仅实现了从“播”到“说”的转变,更在涉足领域上实现了从“台”到“网”、从“一元”到“多元”上的渗透,时政新闻播音员以个人身份或者原传统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与新媒体实现了大量的互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来,时政新闻播音员应积极适应媒体环境变化的趋势,既在传播观念、话语表现、传播形态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又需恪守职业道德底线,推动时政新闻播音员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作为各级党媒用来宣传党的时政方针或政策的重要传播渠道,一直以其官媒性和权威性受到大众的关注,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只有适当转换角度和思维方式,放下身段、放低姿态,以更加接近群众的贴合性、更加接地气的亲和力、更加走心的服务性,服务大众,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新闻舆论作用,才能主动承担起群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纽带作用,对此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时政新闻的表达方式,充分运用时政新闻民生化表达方式,切实地传播更加符合社会大众所需的重要新闻信息,确保时政新闻传递的准确性与生动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我们统称"两微一端")的日趋成熟,网络渐渐开始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以来以传统媒体为主阵地的时政新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以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栏目的衍生微信公众号"江西视听头条"的传播效果为例,论述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让时政新闻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  相似文献   

16.
传统媒体为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纷纷开设新闻客户端。时政新闻报道是许多客户端报道的重要内容,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手段与效果。但由于脱胎于传统媒体,依然带有许多问题,如何破解其中的困局,适应新媒体传播的需要,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一直给人严谨和准确的刻板印象。而民生新闻,则更容易给人亲近感。在新媒体移动端日趋普及的传播背景下,如何让时政信息更加深入人心,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报道过程中,不仅需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更要充分满足群众的获得感。本文以黄石广播电视台在“城市更新”系列报道为例,探讨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  相似文献   

18.
王志红 《传媒》2021,(12):72-73
新媒体时代,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如何"破圈""出位"?湖南日报"湘伴"微信公众号深耕时政新媒体领域,始终追求"快一点的新闻时效、深一点的背景解读、新一点的文本表达",从理念、定位、内容、文本等多维度展开创新,构建了一个权威、快速、开放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其实践经验为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转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致使传统的电视新闻面临着改革创新的挑战。时政新闻作为传播我国党政活动和事件的主要平台,也需要结合媒体的融合发展才不会被淘汰。本文针对电视时政新闻面临传播环境的变化而展开分析,并总结出了当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建议,以期能够带动我国电视时政新闻的进步,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时政新闻的特点和传播现状,然后主要论述了时政新闻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提升传播力的途径,例如发展多样化的传播平台、充分整合时政新闻资源以及加强时政新闻四力建设等,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扩展时政新闻受众范围,促进时政新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